家长学校第三阶段课程在年前开启了,这是一如既往前行的脚步,每一步的松懈代表着下一刻的延迟。紧跟步伐,不掉队,只有跟上,坚持写作业了。
家庭教育视角下的心理学,第一节课程是你的价值观决定了你的孩子。
我思考同样一个孩子放到不同的家庭里面,他长大后的状态是不同的。就比如之前有一对双胞胎,被不同家庭收养,长大后截然不同的教育背景和工作状态。
曾经有句话是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嗯,孩子有问题不是去看复印件,而是要去看原件,为什么呢?
我也在思考啊,温室的花为什么和野花不同呢?是同样的一颗种子啊!
我思考的原因,成长环境不同。例如土壤了,水分了,阳光了,肥料了!可变因素多,所以它需要变化去以变应万变。那如果只考虑种子的因素,不考虑环境的因素,是没有意义的,也是不切实际的。
课程中所提到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家长是愿意做一位牧羊人还是做一个园丁呢?
那我思考这是一种放养的教育还是圈养的问题呢?
樊登老师说过教育孩子是一个复杂体系,而不是简单罗列的机械问题。
为什么家长大道理都懂,都能搜到,就是教育不好孩子呢?
看似优秀的孩子的教育,人家说的道理我可能都懂,为什么我就做不到呢?
都说大道至简,简不是由简而来,而是由简到繁,由繁到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是山,看水还是水。三重境界的高度,里面是智慧的结晶。我想教育更是一个高纬度的智慧,不是简单的知识堆积。
那教育环境又是什么呢?分为物质和精神上的。事实上的现在条件都可以满足,没有说缺吃少穿的问题存在。那从马斯克需求5层次上来说。安全的需要,生存的需要都是满足的。
我记得点读机广告里面说,哪里不会点哪里。不会是什么呢?不会是需求需求没有被满足呀。
就如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然后对症下药。拿到药之后你还要按疗程喝,最终你才能药到病除。
今天的课程给我的一个思考也是这样的一个过程。佛家讲究因果。那就现实来讲,其实我思考的是输出和输入的问题。有输入才有输出。
当孩子的某些行为让他人们感到不能认同的时候。其实这已经是结果了。那这个因在哪里呢?
我想就在父母那里。父母给孩子输入的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孩子就会大概率地输出什么样的价值观。
价值观又在哪里呢?是仅仅通过我说过的话吗?我给孩子讲的大道理吗?
当然不是也不仅仅是。就正如园丁培育一株植物。每种植物园丁的对待方式都会不同,不可能千篇一律。你要了解哪种植物适合什么样的土壤,要浇多少水,需要施哪种肥,适合接受什么样的阳光?
那也不是今天浇水,明天就不用浇水了。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不仅仅要了解它需要啥,什么东西不缺,什么东西缺需要补。
看到过很多优秀的孩子,听到过很多优秀的家长的教育经验,为什么就教育不好自己的孩子呢?
每个孩子都不同。你的孩子,有着属于它的成长规律。你是因地制宜让植物茁壮成长,还是强扭的瓜不甜,又或者自生自灭任其发展呢!
因势利导,长期坚持,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7014/1958d32e71dd431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