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它真的就握在我的手里了。它并不是我的集子,然而捧在手中却倍感亲切。望着那清晰而又整齐的字迹,我仿佛看到那行行整齐的绿色田垄,万千的思绪化作漫天云彩飞扬。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他家庭富裕。父亲忙于厂里的业务,疏于管教,这一切使他学业马虎,吃穿讲究。老师谈起他都感到头疼。他有个台湾爷爷,每到过节都要写信回来。在这举国欢庆、万家团圆的特殊时刻,这个特殊家庭又将演出一幕怎样的生活剧呢?带着我的启发,他开始了采访。从奶奶口中了解到,解放前为谋生,爷爷远渡重洋;从父亲口中了解到,一个乡镇小厂怎样跃为省级企业集团,全靠了党的政策好啊!活生生的事实使他思考。一封饱含深情的写给爷爷的家信完成了。数学老师告诉我,上课一向不举手的他举手了。
“中学语文教学有两大功能,其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构筑其终生学习的底子;其二,通过各类优秀作品的精神贯注和文化熏陶,构筑学生精神发展的底子。”(钱理群语)在一贯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文学社正发挥着强大的育人功能。去野外探索自然的奥秘,邀请作家来校作文学讲座,利用假期采访乡镇企业,编印期刊,播送红领巾广播……文学社的活动丰富多彩、如火如荼。
而习作的发表,征文的获奖,并不仅仅是成功,更是对年轻生命的激励、唤醒、鼓舞。别的学生父母之爱是完满的,可是她的却是残缺的。过早挑起一部分家务的她要强却又自卑,对班级热爱却又有点叛逆。老师和学生都说她野。但自从那次演讲比赛之后,她变了。在作文中,她这样写道:“从前,老师和同学有些不愿接近我这个野丫头,我就更放纵自己了。参加学校的演讲选拔赛,我获得一等奖,还将代表学校参加更高一级的比赛,我好高兴啊!我将更加努力!”
转眼已是七个春秋,先锋文学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一群群校园读书明星、科技明星、三好学生在校园里涌现。文学社先后有两百多篇学生习作发表在《中国中学生报》、《语文报》等报刊上,或获各级征文奖,2000年8月被中语会评为全国优秀文学社。为记录学生成长的脚步,学校决定出版学生作品,取名为《花语》。
这是一群鲜活而多彩的生命,“其中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后的坚韧;有年青的激情,有睿智的哲思;有滔滔的口才,也有埋头的苦干;有喜怒哀乐,有青春风采,有张扬的个性,有人文的关怀……”他们不正是那五月的鲜花,姹紫嫣红、芬芳迷人。我虔诚地捧起她,把她献给爱护着花儿的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