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中医人物和著作
在学习中医的时候,必须学习前辈大师,理论,掌握其精髓,阅读中医的著作。
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传统文化的活化石 ,核心是四诊八纲和脏腑学说 ,中医的温病学,经络学是世界医学独创。
中医现在需要完善和修正理论的基础,多做前沿研究探索 ,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古老的中医相结合 。
制定中医特定适应病症标准以及慢性病治疗方法。
中医的养生健身标准,现代科学的今天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学中医首先是学,然后是悟性,药方配伍的思路,最后才是发挥。
中医的十个健康标准
1,双目有神,2,脸色红润,3,声音洪亮
4,呼吸匀畅,5,牙齿坚固,6,头发润泽
7,腰腿灵便,8,体型适宜,9,记忆力好
10,情绪稳定。
中医就是调节人体内的条件,调节阴阳,表里,寒热,虚实,通过人体内的平衡,使病菌和病毒,无法在体内生存和繁殖。
振兴中医的关键:就是要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提高中医临床疗效。
1,领悟中医的坎,读懂中医四大经典,真正学会应用四大经典治病。
2,中医关键的坎,在于中药,在于中药品种的质量,中药要达标 ,要有中药自己的泡制,药师。
3,中医的关键在明理,明理后才有法,方 ,药 ,中医师在成长中一定要过这三大坎。
中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
因此要严格培养标准,下大力气培养新一代的中药师,这个行业将来健康成长的关键。
要健康必须排除六毒
水毒,一般是气血运行不好,需要多运动,早上起来眼皮,脚踝浮肿,很可能就是水浊 ,如果水毒因肾功能不好,导致可以服用金贵肾气丸 ,一个小经验分享,一次两小时以上走路,也能大量排出水毒。
湿毒,体内有湿毒的人,一般表现为舌苔白腻恶心,不想吃饭,大便不成形,湿毒主要是因脾气虚,不能化湿导致,首先要健脾去湿。
痰毒,如果气管不好,肺功能不好,可以喝二陈汤来治愈,也可以用茯苓,半夏,陈皮各十克,甘草六克,用水煮了喝,喝上七天痰即可化。
脂毒,偏胖的人之毒多,特别是脂肪肝,首先要降血脂,用山楂,荷叶煮水喝,以及其它中药方法去脂毒。
瘀毒,瘀毒是藏在血液里的毒,从中年开始出现,舌下脉络发紫,容易健忘,皮肤干燥 ,胸闷,憋气,脸色暗淡,有瘀毒的人,用丹参和山楂泡水喝,活血,化瘀清除血管垃圾。
气毒,肺主气,肾主纳气,身上气味大,有口臭汗臭,为了防止气毒,每天可以做深呼吸,用呼吸吐纳,把肺中的浊气排出来,保持体内空气新鲜。
一,扁鹊(公元前407年一前310年 )姬姓 ,秦氏,名缓,字越人 ,又号 :卢医,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春秋战国时渤海郡郑(今河北沧州市任丘市人)
代表作品:《难经》传世,内经和外经,已经失传《扁鹊内经》《扁鹊外经》。
《难经》战国时成书,作者扁鹊,原名《黄帝八十一难经》中国古代中医学名著。
中医《四》本书以问答,解释,疑难的形式编撰而成,共讨论了81个问题,故又称为《八十一难》全书以基础理论为主,还分析了一些病症。
一至二十二为脉学,二十三至二十九为经络 ,三十至四十七为脏腑,四十八至六十一为疾病,六十二至六十八为腧穴,六十九至八十一为针法。
少时学医于長桑君,擅长各科。在赵时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而名闻天下 ,秦国的太医李醯,医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
它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望诊,问诊 ,问诊,切诊四诊。
精于内科,外科,妇科 ,儿科,五官科。应用砭刺,针灸,按摩,汤液 ,热烫,等治疗方法,被尊为医祖。
医学界历来把扁鹊,作为我国古代医学的祖师,说是中国的医圣,古代医学的奠基者 。
二,脉学是利用切脉诊治疾病,中国诊断学中一项独特的方法。在人体经脉会合处,寸口切脉,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的情况,仔细观察分辨不同病情的脉象。
中医《四》在中医诊断学中,脉学成为一门系统科学,在汉末晋初,王叔一撰写了,最早的一部脉学专著《脉经》全面总结了,发展了脉学 ,奠定了脉学诊断的基础。
中医《四》该方法是利用人体血液循环的道理 ,通过切脉观察内脏器官的病变 。
对脉的记载有20余种,大,小, 滑 ,涩,浮 ,沉,迟,数,紧,急,缓 ,长,弱,细,虚,实,代,短等。
中医《四》《脉经》共计二十四脉《千金翼方》总数仍为二十四脉,即现在二十八脉。
中医《四》在中医看来,人体构造及生理,具有整体性 ,脉是整体的一部分,从脉的变化中,可以察知内在变动的全貌,这是中医脉学,整体观点的最高原则。
中医四诊中必须全面配合,缺一不可。
脉的种类:平脉,病脉,绝脉,怪脉 ,小儿脉等。
现代科学完全可以制定现代脉学标准 ,用现代科学声学仪器,放大音响 ,通过诊脉,根据人体血液循环的复杂音响声音,判别制定科学标准 ,让人一听就明。
几千年来,中医脉学的发展到现在 ,科学一定要创新研究,以现代科学的视角,发展脉学精髓。
三,经络
人体经络图
中医《四》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 ,经络,也是人体针灸和按摩的基础,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 ,其中十二经脉,奇经八脉,十五经络。
标准人体经络
中医《四》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运行全身气血,联系脏腑形体,沟通上下内外,感应传导信息的系统,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络是细胞群,体液,组织液之间交换能量的通道,形成低电阻,神经信息,生物电信号的网络群。
经络很好的解释了细胞群(细胞),神经,体液(内分泌一免疫),结缔组织,血管,淋巴,神经元之间复杂多系统的连接关系。
中医《四》经络学说,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核心之一。
《黄帝内经》《灵枢经》《针经》
十二经脉分别是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中医《四》奇经八脉
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 ,阴跷脉,阳跷脉。
经络是主干,脉络是分支。
三,腧穴
穴位,学名腧穴,人体经络线上特殊的点区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和血管较多的地方。
中医《四》腧学,穴学的位置特点,针灸专业的基础课程,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出入的特殊部位。
人体共计有穴位720个,医用402个 ,关键穴位108个,有活穴和死穴之分,不致死的穴为72个,致命的为36个。
晋代皇甫谧,编撰了现存针灸开山名作《针灸甲乙经》
中医《四》宋代王惟一撰著《铜人腧穴针灸图位》其造型之逼真,精确,令人叹服 。
中医《四》几乎所有的穴位都与神经相关联,穴位与血管,淋巴管关系密切,因而确定人体穴位与神经系统密切相关,又与血管,淋巴管,肌肉等组织,复杂综合结构机能联系密切。
四,针法
中医三绝:一针,二灸,三中药。
内经针法,根据黄帝内经中的记载 ,关于针法的论述,持针的法则,刺法的种类,补泻的手法区分,针刺的剂量掌握,针刺的剂量 ,最重要的是刺法和补泻法。
针刺补虚,泻实,就是要从临床具体情况出发,针对不同病人和不同病情,不同时间,选出恰当的经络穴位,运用适当的补贴方法 ,对正气虚弱的病症,起到扶正补缺的作用 ,对病邪偏盛的病症,起到祛邪(泻)的作用。
针灸必须学的歌诀(针法基础)节选了一小段。
男科
老人就烦夜尿多,双侧横骨可用针。
后背挑治前列腺,中极关元定乾坤。
神阙盐众诸般痨,阳虚后背烧命门。
秩边就向水道刺,阳痿早泄下针深。
睾丸积液病缠绵,阴包阴廉埋线针。
妇科
经血过多真隐白,经乱腹痛次缪神
绝经之后骨疏松,肾腧当用埋线针
乳胀少则用点刺,妊娠剧吐用神门
血海主穴明补泻,小叶子疾用乳跟
中级曲骨治不孕,子宫斜刺向会阴
小儿科,牙痛,膝痛,失眠,等。
2,华佗
3,淳于意
4,涪翁
5,张仲景
6,王叔和
7,皇甫谧
8,董奉
9,葛洪
10,陶弘景
《请看下集继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