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6093429/f913a216f5f8bac0.jpg)
晚饭后,老大和老二玩捉迷藏,在老大闭眼倒数的时候,发现老二屁颠屁颠的跑去窗帘后面藏起来,两只脚还露在外面。老大当然瞄一眼就知道。之后每次轮到老二的时候,她都乐呵呵的,径直往老地方躲。
老大告诉我:“我闭着眼都能找到妹妹”,而老二每次被找到都会很开心。每次找姐姐也是只找同一个地方:就是第一次找到姐姐的地方。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明显的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
那处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都有哪些表现?
家里餐桌上吃饭时家庭成员的位置是固定的,不能换;
家里的鞋也不能混穿,有天我和她爸换了拖鞋,孩子一句:你们的鞋穿错了,换过来;
平时都是我开车带他们俩出去,偶尔一次他爸开,不行,妈妈开;
洗澡的时候先脱裤子,再脱衣服。有一次先给她脱了衣服,不行,重新穿上,脱了裤子,再脱衣服;
有次回家开门,我手上东西多,让姐姐帮着开一下门,不行,重新关上,妈妈再开一次……
儿童具有两种秩序感:一种是外部的,这种秩序感与儿童对他所在环境的体验有关;还有一种是内部的秩序感,它使儿童意识到自己身体的不同部分及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这种敏感可以称为“内部定位”――玛利亚 蒙台梭利
什么是秩序敏感期
毛毛虫在刚出生时凭着这一段时间对光的敏感性,总能爬到树枝尖吃到嫩芽。等毛毛虫再大一些的时候,这种对光的敏感性就会消失。
同样秩序敏感期是在成长过程中大自然为了孩子获得某些技能而暂时性的赋于他们的。所以这段敏感期尤其的珍贵。
想想如果没有秩序,我们的生活将变成什么样子?想像一间屋子里的家什很多,如果这些家什是胡乱摆放,并没有什么次序可依,那么他的生活也一定是一团乱麻。
儿童借助对外界环境的秩序的敏感,吸收性的发展自己内在的秩序感。
在一个有秩序的环境,孩子才能了解环境中各个物体之间的关系,才能在其中对自己进行定位,去适应环境。
如何对孩子的秩序敏感期进行保护?
明白了秩序对于敏感期的儿童来说就像水之于鱼,陆地之于动物,我们做父母的也就更能理解和尊重孩子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保护孩子的对秩序的这种需求。
1. 建立日常较规律的做息,一日流程尽量固定下来。比如很多家庭一到周末,外带孩子外出,有时过了孩子的睡觉时间还未回家,孩子会表现出焦躁,抓狂。所以有孩子的家庭尽量选择就近出行。
2. 家里的物品要收拾有序,按固定位置摆放。一个干净整洁的家不一定培养出一个有秩序感的宝宝,但一个乱糟糟的家,肯定很难培养出一个有秩序的宝宝。
3. 如果孩子出现了秩序敏感期的合理的而非原则性的需求,家长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并且尽量去满足孩子对秩序的这种内在需求,让她顺利度过这一阶段。
爱孩子就要爱之有道,了解了这些道理之后,发现孩子的上述这些行为是不是变得很有意思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