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最近一年一直在教会的主日学带领孩子,深刻的感受到了带领孩子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并且非常难的事工。也一直在思考到底怎么带领怎么教导是合乎神的心意的,因为圣经里说: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
今天和女友在外面吃饭,旁边坐了一个父亲领着大概三四岁的儿子。中间不经意的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爸爸一直对儿子说:“你看,专门给你点了30多的东西,你一会可好好吃吧。”这句话说了好几次,我偷偷看了一眼,看到了小小的孩子脸上愧疚的表情。过了一会爸爸起身去给孩子拿水,我听到儿子在父亲走后一直小声的说我要喝热水,过了一会爸爸拿了杯柠檬水过来,小孩说:“我不喜欢柠檬,而且水是凉的。”爸爸直接说:“柠檬水最好了,赶紧喝吧。”说完就自顾自的看起了手机。
很小的一件事情,却令我感慨万千。在现实生活中,父母以及教导者们不经意的甚至是惯性的语言很有可能就会对小朋友造成伤害,是否我们也像这位爸爸一样不考虑小朋友的感受擅自为他们做选择?
这让我想到了最近一次主日学我辅助另一位老师带领的时候。在唱歌做游戏的环节,老师说:“大家都加油哦,第一名会奖励一个大橙子。”结果有一位小朋友反应比别人慢了一些,老师过去搂着他说:“其实你很棒的,为了鼓励你老师奖励你半个橙子好不好啊!”这下其他小朋友不干了,纷纷起哄说:“不行不行,他输了怎么能领奖品呢!”最后那位小朋友涨红着脸把手里的橙子扔了。
老师的话听起来是没错的,但是在我们自认为对的话语中并没有用心体察孩子最真实的需要。孩子需要的并不是所谓的奖品,孩子真正需要的是自信!在中国人的文化中教育孩子总是习惯排名次,学习成绩排名,玩游戏也要分个第一第二名,给予孩子的更多的是奖励而并非鼓励。导致很多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互相攀比,或者有的孩子因为学习不如别人而在班级里抬不起头来。之前有一位美国回来的姐妹就给我提醒过这件事,我自己最近也开始警醒。孩子的优秀与否并不是由某一次的考试或者游戏决定的,我们要做的事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他能够认可自己。
后来我过去抱着那个孩子告诉他:“刚才表现的非常好,在游戏的过程中主动的帮助了其他的小朋友,虽然你完成的不是最快的,但神一定会喜悦你这样的行为的。而且我们每个人都是神创造的宝贝,都是神最爱的儿女,我们下次做游戏参加主日学的时候还要这样帮助别人好不好?”然后我拉着其他小朋友也分别告诉他们每个人在游戏中都表现出了那些神喜爱的行为,而且赢了的小朋友一定要感谢神的恩赐。后来他们一起分享了橙子,而且互相拥抱,那个小朋友也开开心心的投入了接下来的环节中。
所以我们在带领孩子的过程中一定要警醒,要体察孩子们的心理,用正面的态度去鼓励还自己,而不能按照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去做。更重要的是一定要让孩子自信,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上帝最爱的宝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