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理亲子教育
孟荟聊亲子03——亲子信念

孟荟聊亲子03——亲子信念

作者: 笋鸦深剖 | 来源:发表于2019-03-23 17:17 被阅读4次

    找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和时间,静下来,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信念及亲子信念,这个话题可以说是我们成长改变的最关键的部分。

    首先,重点说一下信念,我们来一起看一下下面这一幅图。

    孟荟聊亲子03——亲子信念

    这是一幅很简单的图,大家看一下,感受一下你的第一直觉认为这应该是什么,帽子,煎鸡蛋,盘子里的生蛋,晚安,等等。

    纸上的这两个圆,事实上,它本没有意义,就是两个圆圈,而我们会加上一些意义,那我们赋予的它的意义,比如说认为是帽子,煎蛋等,这样的一些念头是从哪里来呢?

    是从我们过往的人生经验得来的,脑海里出现的第一直觉,通常与我们的人生经验相关。

    所以,对于同一件事,也许这个事实的真相,我们探究的不是很清晰,但是每个人却都有自己的不同的理解。

    我们大家可能都听过一个故事,沙漠里有两个渴的要命的人,发现了半瓶水,一个人说:“只剩下半瓶水了。”那另一个人说:"哎呀,太好了,还有半瓶水呢!"

    有句话叫做“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才是问题”,所以观点和信念才是问题,信念是什么?

    通俗的讲,信念,就是这个事情应该是怎样的。刚才我们说信念是从过往的人生经验里来的,再具体一点,我们的信念的形成是这样的:

    一、个人亲身经验

    比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我们会用筷子沾一点盐让他尝下,他就知道了盐是咸的。又比如小孩子被火烫着了,他就知道了火是能伤人的。

    二、重要他人的强调,信任的人的灌输

    这点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是特别深的。比如说电视剧里经常有的剧情,父母关系不和,这个母亲就经常对孩子,尤其是对女孩子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于是就在这个女孩子的心里种下了这么一颗种子。

    比如有的爸妈会经常告诫小孩子说,外面太危险了,这个社会太乱了,这世道太乱了,有骗人的,有偷小孩的。这个孩子就会逐渐建立一个信念,“外面是不安全的,我不可以一个人出门,我不可以去相信任何人,去相信外人”。

    三、观察他人的经验

    比如上课的时候,看到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就会被老师批评,那我们就知道,上课时有些行为是不能做的。当我们看到榜样的行为模式,然后就会去调整自己,去努力,去提升,让自己也可以像榜样那样。

    我们的这些信念,事实上,就是脚本的逻辑思维性的信息的一个储存。它不会被我们轻易地发现,但是在我们使用的时候就会自动的被勾起来。

    哪怕有一些脚本和信念,在我们现在的生活里不适用了,比如说对金钱的看法,再比如对于父母的婚姻状态,自身不想要和他们一样。

    可是信念已经被加工的很牢固的储存在了我们的潜意识里,不管我们想不想,我们总会下意识的去用这些加工过的信念来应对事情。

    最大的几点影响我们其身的一些限制性的信念有:

    一、没有办法

    很多的家长会说孩子做事拖拉,孩子撒谎,孩子有错,说他们改不了,有些孩子不好好学习,家长就说,没有办法。

    其实,每一个当事人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而且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是有无限的资源和潜力的,因为没有办法”这样一个信念限制了我自己的思考和体会,同时也限制了我们自己的成长。

    二、没有可能

    孩子说长大要当科学家,很多的家长会说,做梦呢,你不可能。有的孩子说,想考清华、北大,想考美国的哈佛,一些家长就会说“这不切实际”,“自己也不掂量掂量”,“你怎么可能考得上”,“没可能的事儿”,这些话。

    如果我们是孩子,可以感受一下,这些家长的话,会瞬间抽掉了孩子的梦想和力量,我们做爸妈的或许没有看到,以终为始,梦想其实就是孩子学习动力的最重要的来源。

    三、没有能力

    当孩子想做一件事的时候,有些家长就会觉得自己家的孩子是没有能力或者本事做这件事的,这样的心理只会打压自己的孩子,让他变得更加自卑。

    四、应该、必须

    比如说当孩子回家的时候,我们限制性的信念是,孩子回家应当先写作业,如果孩子没有这样做,就应该是我们说一遍,孩子就应该马上能改过来。

    但是如果孩子不想先写作业,我们告诉孩子了,他并没有立马改,我们就会非常的愤怒,会各种否定孩子。父母暴怒,孩子也会无所适从,下一次继续重复这样的模式,渐渐的就会断掉亲子关系。

    一个人脑子中的“应该”和“必须”越多,他的信念系统就越僵化越局限,就会越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受到外界的评判也会越来越多,自己也会越来越没有自由,越来越不快乐。

    五、托付心态

    “如果我爸是大领导,我的人生就会不一样!”我们会经常看到这样的一些文字,或是在平时沟通的时候会听到有人这样说。在这里便有一个信念——我爸是大领导,我就会很幸福。

    其实就是把自己的人生托付给父母,如果父母不是我们理想的父母的样子,不是我们理想的那个状态,那这种托付就会投射向他人。上学的时候投射到老师那里,长大以后投射到领导那里等等。

    中央电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讲的是有一个妈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很辛苦,就想着等自己的孩子长大了,她就幸福了,就可以享福了;

    当孩子长大了,上大学了,妈妈又想等自己的孩子结婚了,就能享福了;

    后来慢慢的等到孩子结婚生子了,这位妈妈也变成了姥姥奶奶, 她一边看着孙子,一边想等自己的孙子长大了,她就能享福了…

    就这样,一年一年在等着享福,却终老一生。

    还有的爸爸妈妈会经常地对孩子说,“你得给我争口气,我的面子全靠你了”,“你要好好学习,你要是听我的话,你要是不跟我犟嘴,我哪能气出毛病来”。

    希望大家感受一下自己有没有这种托付的心态,自己现在的心情又如何。

    当我们有托付这样的局限性信念时,实际上就是在把自己的每一天,自己的每一份成功和快乐拱手送给了别人,而且还会引发各种的纠结。

    比如说我托付给了孩子,说,“你得给我争口气,我的面子靠你了”,我们就把我们自己的一些幸福开心托付给了孩子,这些东西就就缠绕着孩子,孩子又怎么能更好地往前走呢。

    当我们有这样托付的限制性的局限性的信念时,我们是没有办法去用自己的力量过自己的人生的。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些限制性信念的背后还有一个更深的,更具杀伤力的局限性的信念,就是没资格、无助无望。

    陈小春有一首歌,叫《我没那种命》,里面有这样的一段歌词,“有人很抢手/有人没资格/我那么平凡/我开不了口/啊我没那种命啊/她没道理爱上我/英雄和美人那是一国的…

    没资格、无助、无望的心理是我们中国人最常见的一种现象,这来自于我们早年的成长经历,觉得自己没资格,也没希望有美好快乐的人生。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没有能力,必须是你主动看上我,才会有可能性,否则是没有任何办法的,而且谁也帮不了我。其实根源在于没有资格,无助无望的心态。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下自己有什么限制性信念,这些限制性信念对你以往的人生有什么影响呢?


    作者:至朴心理孟荟导师
    相关咨询请联系:
    至朴心理导师助理:
    13153045495(手机微信同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荟聊亲子03——亲子信念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lws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