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滋阴,真的人人都适合吗?

作者: fd28962d16a7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9:16 被阅读92次

    作者|国家二级营养师傅蓉

    这两天淅淅沥沥的雨下个不停,秋分已过,忽想起一句诗:“寒暑迭变,不觉渐成衰老!”

    不过,我今天要聊的却不是‘衰老’这个话题,几日前一位友和我说,秋分是他极喜欢的一个节令。本来我在“跟着时令来养生”的系列微课第七讲中,已大致讲过白露和秋分这段时间该如何养生。也许当时讲的略早了,这几日频频秋窗风雨夕,倒让我生出些许意犹未尽的感慨。

    说到秋分,自然是要说一个成语。那便是‘平分秋色’,意思是双方各得一半,不分高低。对应于秋分的节气亦是如此。因为秋分这一天(9月23日),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太阳几乎直射地球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

    古书者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以农历来看 ‘立秋’是秋季的开始,到‘霜降’为秋季终止,而‘秋分’正好是从立秋到霜降90天的一半,恰恰平分了秋季。过了秋分,北半球各地开始昼短夜长(一日中白昼短于黑夜),南半球各地开始昼长夜短(一日中白昼长于黑夜),当我们所处的气候逐渐徘徊在22℃左右,如果再连续5天平均气温都在22℃,那么就正式入秋了。

    所以至此,‘秋分’当算作踏秋的正式开始。

    秋属西方故为白虎,虽然秋雨沥沥,一层秋雨一层凉。但不下雨的时候,秋气鸣金,物色清明,天高云淡。大诗人李白就写过这样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其实,他写的就是秋天的夜晚,描写出秋天的气候特点,明亮清冷的夜色对应的是秋天的收敛之气,如金属般清澈。

    而养生上燥气属金,即所谓秋燥!

    古人造字通常象形会意,一个“燥”字就见端倪,燥旁是个火,而水最怕火。所以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

    津液是什么?

    古人有一个说法叫:金津玉液。来看看它是怎么产生的。

    《素问·经脉别论》中说:“亦水谷所化”、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又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肺为水之上源”、“肾者水脏,主津液”。

    这些话的意思就是,津与液二者本相同,都来源于我们饮食中的水谷,经过胃、脾、肺、肾,散布到全身的所有组织器官血管中,与气血相互转化。

    它就是人体中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各脏器组织内的体液及分泌物,如唾液、胃液、肠液、关节液、涕、泪、细胞内外液、骨髓脑髓中的津液等等。那些分布在我们身体体表的津液,能滋润我们的皮肤,使肌肉丰润,毛发光泽;而在身体内部的津液可维持各脏器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古人养生讲究阴阳平衡,但这个并不能看作迷信之说。因为古人是在观察自然中归纳总结出来的。事实上,人本来就属于自然的一部分。刻意地把我们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对立分割,其实反而显得狭隘了。

    何为阳,何为阴呢?

    动为阳,静为阴;体表如皮毛肌肉筋骨为阳,人体内五脏六腑为阴;气为阳,血为阴;热为阳,寒为阴;凡是功能衰退的如少气懒言、怕冷疲倦、不耐劳者多为阳不足(阳虚),凡是物质损失,如贫血、遗精、消瘦等多为阴不足(阴虚);又比如一切亢盛兴奋有热性倾向的都属于阳证,而衰弱的、潜伏的有寒性倾向的都属于阴证。

    当然实际中要比这更复杂而广泛。阴阳之间是互为依赖互相制约,有时表面上相反,实际上相成。所以国医大师王凤岐老师才说,学中医不难,学好中医成为一代名家不容易。

    回到今天的话题,那么作为人的津液,它相对于气,和血一样性质属阴,所以也有‘阴津’、‘阴液’之称,对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人体是一台很精密的仪器,一般情况下能根据体内的生理状况和外界环境变化,来自我调节。比如天冷了,皮肤毛孔就会闭合,使津液不能借汗液排出体外,而下降入膀胱,使小便增多;夏天气候炎热,出汗就多津液减少下行,来使小便减少。当体内丢失水液后,人的第一感觉总是口感舌燥。所以,多喝水是增加体内津液转化的一个方法,但相对于秋燥损伤‘津液’,单单喝水那可不够。

    于是,我们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词,那就是‘滋阴’!

    意思是当你阴液不足时,就不能滋润身体,所以需要滋补,来润燥。

    秋燥是进入秋天最常见的表现。古人称这种现象为“时行”其实就是时令病。比如有些人会出现烦躁失眠、心烦胸闷、容易上火,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易瘙痒等等。在之前的课程上由于时间所限,针对秋燥我只提了一个总的养生原则就是滋阴。如食疗里的百合、银耳、梨膏还有阿胶等等。

    但是,秋天滋阴真的是人人都适合的吗?

    其实,在第一课最初我就提过一个很重要的养生前提,所谓因人而异。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从来没有什么是人人都适合的万能秘方或圣品。滋阴也是如此。道理在于,我们用于滋阴的食物或药物本身是偏阴性的,如果你表现出来只是阴虚,那么就不能再用滋阴的。因为阴要用阳才能平衡,而不是阴上加阴。

    这是一种情况,再来说说另一种情况关于上火。秋燥的一个表现让很多人觉得总是上火。这其实和出汗减少,饮食上却比夏天胃口恢复食欲更好有关。出汗,可以看作人排泄热和火的重要方式。秋天到了,人没有像夏天出那么多汗来调节了,而食欲却增加容易贴秋膘。厚味肥腻吃的多了,各种零食吃得多了,再加上很多人喝水不足,以及到了最后一个季度年底考核各种指标压力,睡不好压力大情绪起伏,都会容易上火。

    常见的上火有:心火、肺火、胃火、肝火、肾火。想要灭火单单只想到一个滋阴是不够的,还应针对自己是哪种火先降火才对。否则,火没降下来,只会火上浇油。

    这个时候该怎么办?有两件事要做。

    第一个是先清淡饮食。

    不是说少吃而是在营养均衡种类齐全的基础上控制食物的量,尤其是高糖高热量高油脂重口味的,还有烹调方式的红绿灯,这些我之前多次在文章和课上都提及,大家可以温故而知新。

    第二件事是关注自己的大小便时否通畅。

    看起来有点污,但很重要。秋天出汗减少,津液是往下走的因此要降入膀胱小便就要增多。如果小便多,身体循环就是通畅的。有些上火的人,小便很黄,这就是一个信号。还有就是大便,不少人有便秘的状况,这也是不通的信号。

    所谓,不通不能补。必须先要消食、顺气,排出体内的“火”“阻”,滋补才有效。

    所以,防秋燥养阴是对的,但是滋阴前先要看各人是否“通”,否则滋补就是白费,若本身体质已是阴虚要慎用滋阴。

    养生就是顺四时,正确的时间内做正确的事情,也是知“自己”适合自己身体体质和实际情况的才是最好的,人云亦云则往往南辕北辙,大相径庭。-end-图片来自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秋燥滋阴,真的人人都适合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bd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