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二刷JT叔叔庄子 2012版 6. 逍遥游(3)

二刷JT叔叔庄子 2012版 6. 逍遥游(3)

作者: 养喜神 | 来源:发表于2019-08-29 08:44 被阅读0次

庄子还讲了“以随侯之珠弹百仞之雀”的故事。就是拿20克拉的钻石去打两公里之外的鸟,他说,这个你认为划得来吗?打中的几率太低了吧?搞掉你的钻石的几率太高了吧?那他就说人心的价值、人的生命的价值其实是超过那个20克拉钻石的,可是你却会为这种命中率这么低的事情去乱你的心,这不是太不讲道理、太划不来了吗?

道家就是讲道理的家。庄子非常强调这样的一种人生的顺位。并不是说,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就叫做逍遥,而是说为了达到逍遥,你就不能这样也不能那样……所以这个门派在这些地方是相当的不自由的……

 

  • 绝对幸福之终阶-无待,逍遥

  - 如何破解生命中的正常与异常

于是,庄子接下来就要定义一个他心目中最大的快乐了——逍遥。

到了列子,“有待”还是一种不完整的快乐,那最完整的快乐就是“恶乎待哉”,就是一个“无待”,不靠任何东西他也能快乐。

那这样一种境界到底要怎么来呢?

 

  • 如何破解生命中的正常与异常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
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日:“殺不能鳴者。”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無譽無訾,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爲;一上一下,以和爲量,浮遊乎萬物之祖;物物而不物於物,則胡可得而累邪!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合則離,成則毀;廉則挫,尊則議,有爲則虧,賢則謀,不肖則欺,胡可得而必乎哉!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
《内篇·山木·一》

原文 翻译
莊子行於山中,見大木,枝葉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問其故,曰:‘無所可用。”莊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夫!” 庄子在山里看到一棵大树长得非常枝叶茂盛。可是砍树的木匠只是看一看而不砍它。庄子问:你为什么不砍呢,这树长这么好?木匠说:这树没有用。结果庄子就跟他的学生说,这棵树就是因为它不是块料,所以能够活得这么老而可以终其天年。
出於山,舍於故人之家。故人喜,命豎子殺雁而烹之。豎子請曰:“其一能鳴,其一不能鳴,請奚殺?”主人日:“殺不能鳴者。” 庄子从山里出来,住在朋友家。朋友见到庄子很高兴,就叫他们家小孩杀一只野鸭来煮给庄子吃。小孩就问,爸爸,我们家的鸭子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杀哪一只?爸爸就说,“不会叫的那只啊”,当然杀不会叫的,会叫的可以当闹钟啊。
明日,弟子問於莊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終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將何處?” 到了第二天,庄子的学生就非常困惑。山上的树因为没有用所以活得久,鸭子因为没有用所以被杀了,那到底要选哪一边?
莊子笑曰:“周將處乎材與不材之間。 庄子就笑说:“我呀,要处在这个才与不才之间,就是人啊要活在有用跟无用之间”。
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 庄子说,活在有用跟无用之间,其实不是我想要说的重点,因为它到底只是一种处世奸计而已。如果你真的能够活在有用跟无用之间,要赞美这个人就是够机灵而已。
故未免乎累, 人生的包袱或者是烦恼,你并不能完全免于它。生命里很多让人不快乐的事情,你遇到了还是会一样不快乐。
所以,这一招并不是真正的终极绝招。
若夫乘道德而浮遊則不然。 那庄子说的终极绝招是什么呢?
他说如果我们能够依照大宇宙的真理,就是所谓的道德去活,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

那么,什么是大宇宙的道德?

原文 翻译
無譽無訾, 就是没有谁说你好,也没有人说你不好
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爲; 你面对每一个当下,都能够有最适当的面对方法,就是你不是一个很固执的人,而是面对每一个当下,与时俱化,< br>无肯专为:就是对他来讲没有一定要如何的那个想法,就是面对那个当下,面对那个处境,他想出最好的办法,最调和的选择就好了。
一上一下,以和爲量, 就是考虑到说,我这个时候怎么做,会造成最大的调合,对最多的人有帮助,你就会做这个选择,而不是做自私的逃避的选择。

这里可以看出他是在写一个类似对句的东西,也就是“一龙一蛇”对着后面的“一上一下”,“与时俱化”对着后面的“以和为量”。

透过这个“一龙一蛇”、“一上一下”的这个说法,我们可能勉强可以勾勒出庄子要讲的是,如果我们画下一道界线,上面是一条龙,下面是一条蛇,这个是什么样的画面呢?我个人认为啦,庄子里面有很多的象征符号是指射到另外一个世界的。

就是好像说,在我们这个世界的上面还有一个世界,可能就是看不到的世界、灵魂的世界。在灵魂的世界的我们,其实是一个很巨大的存在。当然我相信,我知道道家并没有在推荐任何一种宗教观点,所以我也不是很确定道家是不是在强调人是有轮回的,所以我认为道家他既没有跟佛家在冲突,也没有跟基督教在冲突。他好像是说在另外一个世界的真正的我们,是一个很巨大的存在,如果我姑且借用现在所谓的轮回的观点来说的话,我们来地球上那么多趟,这一趟做厨师,那一趟做画家,再下一次来当什么,那在另外一个世界的我们一定是很丰富的,就是每生每世的经验值的总和加起来,那是非常庞大的存在。那可是,可能我们这辈子来到这边只是庸庸碌碌的,好像结个婚、谈个恋爱、生个小孩就结束了,就相对于上面的世界的完整的自己,在这个世界的自己是非常的渺小、微不足道,都不知道来过多少世了,多少次了。而这个东西噢,又跟那个佛家的因果论不是很完全一样,佛教讲累积了很多福报跟功德,这一辈子才能当总统。那可是庄子里面不是这个画面,庄子里面的画面比较像是在天上的世界,你当最卑贱的职业,所以来到这个世界让你当个总统高兴一下。

道家在谈到人活在世上这个事情,用的字眼都蛮负面的,就像以后那个大宗师篇,会说生为负罪玄游,死为绝话愧忧。意思是说,活着就好像脸上长了一颗青春痘,死了就是不急,把他挤掉,爽啊。这是,这个,就是好像说人活在世上其实是个蛮不幸的一个状态。

但是庄子的这个逍遥的心境,也正是在这个地方才得以成立。

庄子心目中的逍遥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要以灵魂人的立场来活肉体人的一生,这样很单纯。

就是说,你的自我认知,英文叫做identity,是一个肉体的话,我想如果我们觉得肉体的自己就是全部的自己的话,那我们的人生实际上每件事都可以很烦,没有钱怎么行,人家不喜欢我怎么行之类,就是什么事情都要烦。

庄子在讲逍遥这件事情也是很严谨的在讨论,如果你能够拥有一种心境,以这个灵魂的人,就是天上的那个真正的自己的角度来活这个世界的话,那来到这个世界上面,是不是就会好像是现在的小朋友在打线上游戏,去扮演一个角色,我这次选择的角色是勇士,我现在选择的角色是巫师,那这些勇士和巫师的想法是遇到困难,突破困难,要打败怪兽,要找到宝藏,累积分数救到公主,就是一点都不会恐惧,而是尽全力的把它玩到最好。

所以呢,一般的道家的外行人会认为道家是一个极端消极的家派,因为他对于世界上面的各种价值观都没有什么认同感。可是在庄子的逍遥境界来讲,是一个极端积极的活动,就是因为你是一个站在世界之外好象打电动玩具的玩家一样,所以你做每件事情都会拼尽全力,因为你打电动玩具如果不拼就不好玩了嘛,就是因为逍遥这两个字后面要跟着一个游这个字,游就是玩,就是如果一个肉体人,他的心灵境界能够成长到恢复一个灵魂人的立场的时候,那他在这个地球上他就可以玩了,他做每一件事情都会觉得很有意思,就是遇到困难的时候,遇到一般人认为很不幸的处境,他会觉得很好玩,这才是庄子认为的一种不可动摇的快乐,最高境界的快乐。

逍遥这个字也不是庄子创造出来的,其实诗经里面就有啦,就是讲到那个在河上划船,河上乎逍遥,就是说,你坐着船,在水面上,那你很安然的在船上看着水里面的鱼啦,游来游去,觉得很有趣,那象这样子一种心境,就是你已经是站在这个世界之外的角度,来看待你的人生,那你就会每件事情都会很认真很拼命,把它做到最好,那对人生就不会有逃避。

相反的,如果一个人很执着肉体的自我的话,大概什么事情都是让人觉得很担心很害怕的,就尽可能要逃避挫折,逃避冲突逃避困难,那就这样子很低调的活一生就算了。

所以看起来很消极的庄子其实很积极的,那看起来很积极的我们一般人其实在庄子的眼中是很消极的。

原文 翻译
浮遊乎萬物之祖; 就是好象我们这世界上面的一切东西都只是一个游戏机里面的设定而已,那他活的世界是游戏机之外的世界。
物物而不物於物, 你可以使唤得动别的东西而不被别的东西使唤,就是一旦一个人的意识境界到达庄子说的这个逍遥的标准的时候,你就会在这个地球上面活得非常的有影响力,可是又不会被地球上面的东西伤到,就是心情上面会有这样一种无敌的心境。
則胡可得而累邪! 这样子的话你活在地球上面就真的是无敌,就不会受伤了,你的心不会生病。
此神農黃帝之法則也。 这就是古时候那些伟大的君王在追求的终极境界。
若夫萬物之情,人倫之傳,則不然。 如果是世界上面这一大堆人类制造出来的所谓道德标准在道家的眼中,其实都好象是一种假传。所以庄子认为人类的世界追求的幸福其实都是很不可靠的

我曾经听读基督教学校的人说过一句话,她说,宗教在人类的世界传来传去之后就会变成处世之术。什么叫处世之术,就是你这样做人家会夸奖你是好人,所以就这样做了,就是变成一种对付周遭人的眼光的一种招数,宗教的核心早就没有了。

原文 翻译
合則離, 这个世界上面,跟你相爱的人能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是快乐吧。可是有一天他会死,你也会死,那不是又分开了吗,快乐好象要还回去耶,有合就有分呀。
成則毀; 一个东西你把它建造出来觉得很快乐,过了一些时光之后,那东西会坏掉,又消灭,你的快乐好像非常的不可靠,
廉則挫, 这个人的个性黑白分明,非常尖锐,叫做廉,如果一个人在道德上面非常黑白分明的话,通常会怎么样?不断地被周遭人挫败。因为大家都觉得我没有要象你这个样子。
尊則議, 偶像明星,哪一个不被人骂的,就是你高高在上的时候,大家都喜欢讲你坏话,因为嫉妒你嘛。
有爲則虧, 老子讲究人要无为,庄子这本书如果要讲到无为,大概是第四篇人间世讲到气听法的时候会最接近老子说的无为,就是说这个人的行动是出自于大宇宙的命令,不是他自己的意思,那样子的话就在庄子来讲就是人的行为的最好的状况。
所以说无为,用庄子去解释的话并不是什么都不做叫做无为,而是这个人的所作所为是来自于一种看不到的世界的冥冥之中的引导,不是你自己要有为的。
那你说有为则亏,这要怎么解释呢?就是当有一个人在说“嘿,我对你这么好,我都是因为爱你,”你有没有觉得他好象在嫌人家欠他几百万一样,这不是很亏吗。就是你自以为在对别人好,自以为在做正确的事情的时候,其实你的心理结构上,就必然觉得别人欠你几百万,就是现在打着爱的旗帜勒索别人的人,还算少吗
賢則謀,不肖則欺, 你聪明的话,别人就会用更奸诈的计谋对待你,
那我不要聪明,那我就笨好了。笨就直接欺负你
胡可得而必乎哉! 庄子说,你看在这个世界上,不管你怎么走,都不能说一定可以幸福。幸福这个东西很诡异的,不管你怎么搞,都是有罩门的。
悲夫! 照一般人的活法,很可怜
弟子志之, 所以呀,学生你要记得
其唯道德之鄉乎!” 人值得追求的,还是那个道德背后的生命的源头,如果你可以站到那个世界的话是比较有意义,那其它的追求,其实很难说一定可以幸福。
乡:有人念故乡的乡,有人念向往的向,都可以

现在再看回这个“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对逍遥的定义就会比较容易看。

我们在地球上面,比如说被爸爸妈妈骂了会生气,那就是因为你执着你是一个肉体人,如果你不执着你是一个肉体人的话,你只不过会说因为我这个灵魂每次被人家骂会生气所以我选择这两人会骂的人来当我父母,让我来练习不生气。

看事情的角度是不一样的,在物质世界的受到的刺激,产生的种种情绪反应,甚至因此就会报复对方啦,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啦,这些事情都不存在。如果你回复了那个真正的自己的话,其实这个地球上面生活的一切困难对你来讲都不是困难了。如果能够回到那个心灵境界的话,那就会忽然发现原来会生气的事都不生气了,原来会烦的事也都不会烦了。

当然逍遥这个东西是非常难达成的。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Thus it is said, "The perfect man ignores self; the divine man ignores achievement; the true Sage ignores reputation.”
《内篇·逍遥游·一》

原文 翻译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 庄子的这个逍遥境界,听起来好象很伟大。就以一个更高层次的人的立场,来活地球人的一生。
可是接下来庄子又讲了三句很让人丧气的话:“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就是如果你变成了庄子说的道家最高境界,你可以得到什么呢?对不起,什么也得不到。

这是让人非常沮丧的一段说辞,但是这其实也是一个很真实的体验。就是因为到底来讲,道家的学说我们真得认真地去实践它的话,我们会得到一个结果就是我们活得比较开心。而活得比较开心这件事情,跟你是不是赚大钱、是不是得到你的家人的尊敬,好象没有什么关联。

 

三、关于幸福的几个故事

  • 故事No.1 尧让天下于许由

  • 故事No.2 楚狂人接舆的“疯话”

  • 故事No.3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

  • 故事No.4 尧见四子宇姑射之山

  • 故事No.5 惠子的五石大瓠

  • 故事No.6 樗之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二刷JT叔叔庄子 2012版 6. 逍遥游(3)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jbe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