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6473919/19ebd80289da6e1d.jpg)
在6月份,就读于上海华东理工大学的儿子,在就业应聘时,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杀出了一条血路,成功签约一家教育培训机构,当我听到此消息时,就不“蛋”定了,表示坚决不同意,但儿子的一句话,让我顿时哑然了。
孩子面临就业,哪个家长不揪心?孩子的专业是否对口?地域选择是否恰当?选择的企业是国企,还是私企?收入如何?……哪一个能看轻了,谁能置身事外?除非事情没有落到自己头上。
在春季招聘的这几个月,我的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连一个囫囵觉都没睡过。我们生活在大西北,和上海隔着十万八千里,对上海的就业形势略知一二,也仅限于网上信息。除了等消息,就是干着急,别无他法。
就在孩子网签的头一天晚上,告诉我们,他要去培训机构当老师,第二天9:00正式网签协议。乍一听到此消息,真叫人茫然不知所措,像鱼刺割喉,一时无语。他说,经过入围、初赛、决赛、面试,一路高歌,突出重围,终于取得网签资格,
在参加竞聘的学生中,有来自北京大学、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名校的强手,同时,提到国外很多留学生也在积极加入培训机构。他能取得网签资格,一路走来很不容易,并说收入远远高于先前学校招聘的好多企业。
俗话说的好,儿大不由娘,这不就是先斩后奏吗?只好表示同意,说你已经长大了,自己的注意自己拿,我们是助手,并非幕后。挂断电话,我抽了一夜的烟,没有一句话。
不是不想说,也不是因为生气。而是因为在得知第一消息时,我坚决不同意,表示上了四年的专业,给丢了,而且培训机构也不是国企,是私企,没有稳定性。儿子一句话就把我搞定了:“你在国企干了一辈子,也不就是还那样!”
儿子的话,让我陷入了深深思考。固然,国企收入稳定,但国企的“内卷”,管理混乱,人浮于事,效率低下,污染严重,起的比鸡早,干的比牛多,回家比某人晚,收入只能温饱,我们还有哪些优势?哪有资格指导、评判孩子就业?
在网上,我看到过一个26岁左右的女孩,她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在毕业前夕,在两家培训机构实习。在实习时,和耶鲁大学、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研究生一起共事,在这些人面前,她的文凭都不敢提,不值得提。由于她的口才好,肯吃苦,在两家培训机构都拿到了offer,据她透露,在培训机构工作确实辛苦,但收入弹性也让人吃惊。
她也讲了培训机构的一些内幕,有的机构对培训效果夸大其词,收费盲目太高,老师不但讲课,更重要的是拉人续课,续课,续课……虽然能锻炼人的能力,收入也很高,但考虑到职业的艰苦,她依然选择了国企,与一家杂志编辑签约。就在最近,还看到了相关报道,国家政策开始收紧,压缩校外培训机构。
面对这些负面消息,我也开始渐渐由“蛋”不定到淡定了。一切存在,都有其合理的理由。如果是正规的培训机构,有正念、正能量的培训机构,恰恰因为国家政策的收紧,对他们还带来正面效应。对那些本来就不怎么强大,且单纯为获取暴利而设立的培训机构,将是致命的打击。
古人说过,人到了天命之年,好多事情该明白了,否则,就是悟性太差。现在时代不同了,媒体网络很发达,孩子们掌握的信息量,也许比我们了解的更多。过去,信息闭塞,孩子们大多都是听父母。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惯了,反而没有主见,不能自主。年轻人的路,让他们自己选择,放开去闯,年轻就是资本,我们要允许失败,包容失败。
作为长辈,不参与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和信任,同时也是我们家长身心解脱的唯一途径,对孩子有益无害!如果让孩子强行按照家长的意愿,选择就业,将来工作不好,或生变故,会落下抱怨的种子。一旦遭遇失败,聪明的孩子,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然后再图出路,而没有主见的孩子,就会怪罪家长。
家长只能带给孩子品德,毅力,习惯,常规利弊分析,其他全部由孩子自己决定,让他去闯,去接受社会毒打,去做选择,至于对与错好与坏,时间会告知。希望每个孩子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能幸运地找到自己的梦想,并恰好拥有与这个梦想相匹配的能力。
最好,我想以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的一句话:“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来结束今天的话题。
愿我的孩子,初心是为了热爱教育,为了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https://img.haomeiwen.com/i26473919/14368b3ea372f41a.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