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经拾精-无衣

作者: 乐易孑孓 | 来源:发表于2024-05-04 16:46 被阅读0次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怎么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怎么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里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怎么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与兵器,与你共同进退。

【拾精】

整体印象:这是一首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军歌。

写法:

兵器,戈,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勾兵”,用于钩杀。由铜制的戈头、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铜鐏四部分构成。铜器铭文中的戈,就是它整体的象形。戈头每一部分都有专名:主要刃部称“援”;援末转折而下的部分称“胡”;嵌入木柲的部分称“内”;援末和胡上穿绳缠柲的小孔称“穿”。商代戈有三种形式:直内戈、曲内戈、有銎可以插柲的戈,一般没有胡。商末出现有胡的戈。西周的戈多短胡,有一穿至二穿。春秋战国的戈多有三至四穿,更便于固定在柲上,同时援变得狭长而扬起。有的著作把无胡有銎的戈称作“瞿”,把援体呈三角形的戈称作“戣”。战国时期,戈为中国士兵的标准装备,在实用之外,也是“战争”“武器’等形象的代名词。矛,是一种“刺兵”,长矛是一种类似长枪的冷兵器,比长枪更长,真正意义上的长矛长度一般为5~6米。长矛主要由步兵与骑兵使用,出现在中国和罗马。长矛的使用可以远距离攻击敌人,也可以用于近战。在古代战争中,长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被广泛使用。戟,是戈和矛(称为“刺”)的合体,兼有钩、刺两种作用,安装木质或竹制的“柲”(柄),柲末有铜镦。

总结,本诗表现秦人慷慨从军,以及战友相互友爱、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诗中表现出为国而战的无畏与乐观,爱国之心由然而生。

相关文章

  • 我解《经旬未识东君信》2018-11-06

    木兰花令·经旬未识东君信 【作者】苏东坡 【朝代】宋 经旬未识东君信,一夕薰风来解愠。红绡衣薄麦秋寒,绿绮韵低梅雨...

  • 无衣

    中华文化里自古就不推崇锋利的东西。 那些推动了中国历史潮流且无处不在的纵横钩距之术,无非讲究一个取长补短。内设计谋...

  • 无衣

    追求的是问心无愧,却又从不做什么。 总是觉得自己做的没有问题, 那为什么总是会有猝不及防的事情? 总是怕会给予乱想...

  •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

  • 无衣

    楔子 青草丛丛中有一个小小的坟包,一个梳着双丫的小童正对着墓碑背诵着什么。“均儿,你在干什么呢?”从旁边的一座茅草...

  • 无衣

    秦风·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 与子同仇!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王于兴师, 修我矛戟...

  • 无衣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

  • 无衣

    残阳如血。 战场一片死寂,浓重的血腥在空气中弥漫,之前打扫战场的士兵已将所有未被损坏的兵器带回,仅仅这一项工作就耗...

  • 无衣

    文/林小语 那年的时光有点长,似乎总是看不到尽头,那年的风有点冷,总是吹...

  • 《无衣》

    岂曰无衣七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吉兮! 岂曰无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 安且燠兮! 注解:因衣而感怀。 七、六:皆...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识经拾精-无衣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phf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