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
【译文】
怎么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战袍。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戈与矛,与你共同对敌。
怎么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里衣。君王出兵打仗,修整我那矛与戟,与你一起出发。
怎么说没有衣服穿呢?与你同穿战裙。君王出兵打仗,修整甲胄与兵器,与你共同进退。
【拾精】
整体印象:这是一首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的军歌。
写法:
兵器,戈,古代兵器中的一种“勾兵”,用于钩杀。由铜制的戈头、木或竹柲,柲上端的柲冒和下端的铜鐏四部分构成。铜器铭文中的戈,就是它整体的象形。戈头每一部分都有专名:主要刃部称“援”;援末转折而下的部分称“胡”;嵌入木柲的部分称“内”;援末和胡上穿绳缠柲的小孔称“穿”。商代戈有三种形式:直内戈、曲内戈、有銎可以插柲的戈,一般没有胡。商末出现有胡的戈。西周的戈多短胡,有一穿至二穿。春秋战国的戈多有三至四穿,更便于固定在柲上,同时援变得狭长而扬起。有的著作把无胡有銎的戈称作“瞿”,把援体呈三角形的戈称作“戣”。战国时期,戈为中国士兵的标准装备,在实用之外,也是“战争”“武器’等形象的代名词。矛,是一种“刺兵”,长矛是一种类似长枪的冷兵器,比长枪更长,真正意义上的长矛长度一般为5~6米。长矛主要由步兵与骑兵使用,出现在中国和罗马。长矛的使用可以远距离攻击敌人,也可以用于近战。在古代战争中,长矛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武器,被广泛使用。戟,是戈和矛(称为“刺”)的合体,兼有钩、刺两种作用,安装木质或竹制的“柲”(柄),柲末有铜镦。
总结,本诗表现秦人慷慨从军,以及战友相互友爱、同仇敌忾的爱国精神。诗中表现出为国而战的无畏与乐观,爱国之心由然而生。
![](https://img.haomeiwen.com/i29656818/ad024414835dbf09.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