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学思行家庭教育
知识付费已死,服务付费永生

知识付费已死,服务付费永生

作者: Sting | 来源:发表于2017-05-16 06:54 被阅读128次

作者戚泽明 来源 首席故事官CSO 

作者 戚泽明:故事学院创始人&首席故事官,多位行业第一CEO的演讲设计师

※本篇为知识IP大本营“让知识变为财富”全国巡讲北京站演讲

主要观点 Main Points

知识从来都是付费的

目前火得一塌糊涂的“知识付费”,其实大家不是为“知识”在付费

付费的不是知识,而是服务

知识就是力量,但绝大部分知识都是用来炫耀的—培根

碎片化时代,“门客化服务”才有前途

一、知识的焦虑

亚历山大图书馆—人类最早的图书馆。

亚历山大大帝当年有个巨大的梦想:管理宇宙和世界。

因此他和他的继任者们开始修建图书馆,决心把世界上所有书籍都聚集于此。他们执行了一项书籍掠夺政策,即取得手稿,进行复制,然后收藏手稿原本,归还手稿复制件,同时所有经过亚历山大港的船只,一旦获得图书,马上归入亚历山大图书馆,另外,他从雅典档案馆借出所有的手稿原本,并仿造了大量的副本归还给希腊,而真迹原件却被送往亚历山大图书馆了。据说亚历山大图书馆馆藏的各类手稿逾70万卷,它被誉为古代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除了收集羊皮纸藏书,托勒密国王们还花费巨资供养30~50位学者在亚历山大图书馆工作及生活。几个世纪之后,古代大多数最知名的学者都曾在该图书馆工作过,其中包括欧几里德(几何之父)、阿基米德(神奇地发现了杠杆原理、螺丝钉和圆周率)、伽林(1400年来最具影响的医学作家)。亚历山大图书馆支撑了地中海文明800年。

我最开始了解亚历山大图书馆的时候就在想一个问题:面对那么多的藏书,各代帝王会不会焦虑啊?

后来我看到我们国家的一则史料,宋太宗集当时的知识之力和国力,编撰了一部《太平总览》,把过去1600部典籍、名著汇集到《太平总览》里。然后,宋太宗每天都看两三卷,很累,大臣就劝他,“皇上,您这天天看书太累了,少看点吧。”结果皇上回答了四个字,这四个字流传至今叫做:“开卷有益”。我想那个时候宋太宗一定是患有知识焦虑的,因为天下知识太多了,可是真的多吗?

我在《富足》里面看到一个数据,说从人类直立行走到 2003 年,在大约四百万年间,人类创造了 5 艾字节的信息,一艾字节 1 后面跟上 18 个 0,这个存储量相当于 50 亿部 1G 电影,到了 2010 年人类每两天创造 5 艾字节,到了 2013年每 10 分钟创造 5 艾字节,这个数据来自 Google 董事长施密特。

数据来源:Google董事长

二、知识是什么

哈耶克把知识简单分为两类:硬知识和软知识。硬知识是指能用诸如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播的知识。软知识是指没有办法用语言、数字、文字、图表公式等方式表达和传递的知识,比如诀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迈克·博兰尼将知识分为显性知识和默性知识(tacit knowledge),硬知识就是显性知识,软知识就是默性知识。

野中郁次郎从认识论的角度,将知识划分为“显性知识”(Explicit Knowledge)和“隐性知识”(Tacit Knowledge)两大类。

英国诗人艾略特在 1934 年写的一首诗里提到了信息、知识和智慧的关系,后人将这个衍生为 DIKW 模型,最底层的是资料(Data),然后是信息(Information),之后是知识(Knowledge),最顶层是智慧(Wisdom)。在这个模型里,知识和智慧由于包含了更多个人思想在里面,属于更有价值的东西。

此外,还有一手知识,二手知识,三手知识,四手知识……

我们且不考虑这些没完没了听了让人脑袋发张的结论,把上面提到的都成为广义的“知识”。

三、知识从来是付费的

孔子在讲学的时候,要收几条腊肉作为学费或者伙食费,陈安之讲成功学盛行的年代,他的光盘,他的书,以及整个套餐全部都是收费的,我还记得我大学的时候优米网开始做线上培训,还专门有一个学生的优惠学习卡。

除此之外,我们上学,我们读书,我们学奥数,我们学书法,等等,我们过去的人生经历中貌似学到的知识都是付费的。

从更久远的历史看知识免费才是趋势

一开始甚至文字都很少使用,大部分人都不识字,人们熟知的摩西、佛陀还有耶稣基督,都是借助口语传播社会文化的大师——据圣经》记载,耶稣只有一次用指头在沙堆上写了几个字,而且随即抹掉它们。

再到后来,西方僧侣抄书,东方也是贵族皇室编纂各种书籍,你看,那个时候只有贵族才可以学习知识。

再到后来印刷术发明之后,教育才开始普及,才有更多的人开始有资格学习知识。但是还是付费的啊。

再之后,互联网的出现,知识大爆发。

整个历史上,知识一直都是要付费的,甚至很长一段时间付费都学不了,你得有身份,互联网诞生,整个知识开始大爆炸式发展,知识不再是奢侈品,不再是少数人所占有的资源,而是大多数人随时可以获取的东西,知识到了免费的时代。

知识的特性在互联网时代告诉我们要免费

我们都说我们处于一个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一样,知识不是对抗性的,知识不是对抗性这一事实跟我们使用知识付不付钱没有关系,专利版权以及反盗版技术可以保护某一种知识,并且让那些不付钱的人得不到,但是这是法律的产物,并非只是内在属性,知识本身就是用之不竭的。知识不是对抗性的,事实上,使用知识的人越多,用知识创造知识的可能性就越大。

知识的收费和免费有一个很典型的代表,精英化的TED大会是收高价的,但是演讲视频全部免费放到网络上供人下载。

我的职业是演讲设计师,我是个讲座控,控到什么程度呢?大约在2013年左右,那时候我在互联网上很难找到一个我没有听过的讲座。放到以前,简直不可想象,而互联网可以做到,而且,是免费的。

从“知识购买者”看知识应该免费

·· 免费是人性

滴滴的投资人朱啸虎曾经讲过一个故事,他说一开始的时候微信绑卡的时候很少,朱啸虎的一些朋友像高盛、摩根斯坦利的一些投行家他们不敢绑卡,觉得很不安全,后来微信联合滴滴开始补贴红包,这些投行家为了10块钱补贴都去绑卡了,免费是人性,是大部分的人性。

在付费这块也是一样,某付费平台,付费用户其实只是占到总用户的1%。

·· 焦虑感这个时代最抢手的商品

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攀比,发个朋友圈修图修半天,要在这种赞美和恭维中获得前进的自信。不比不行啊,毕竟比起自己的失败,更可怕的是别人的成功。眼看着周边做直播网红,做微商的赚的盆满钵满,浪潮一波又一波袭来,而我呢?还他M的还在上班。

怎么办啊?

尼玛买不起雄安的房,上不起清华周边的幼儿园,可是我爱学习啊,我这个月看了3本书,听了5堂课,我每天还做好几组keep,你呢?

《经济学人》去年撰文说中国的中产阶级是全世界最最焦虑的。

美国作家何伟曾在《寻路中国》中,恰如其分地评价中国人这种惊心动魄的生活:

新发现差不多每天都有。其中最重要的发现,就是中国人普遍具有这种感觉:一切都在快速地变化着,没有几个人敢自夸自己的知识够用,人们随时都会面临新的情况,需要去琢磨透彻,来不及辨明方向。而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就因为他们先做后想。

胡建彪说自己做事的出发点就是消除焦虑。

罗振宇说:“他买了,满足他自己内心的焦虑,让自己变得更好,这就是这些产品功能之一。”

你是焦虑的,所以课程一个接一个买,专栏一个接一个订,演讲,写作,理财,古典音乐,无所不包含。

·· 课程这麽多,学生都不够用了

好像一夜之间,我们都爱学习了。谈到读书,我们从小就在一句名言中长大:中国人人均0.7本书每年,韩国7本,日本40,俄罗斯55本,以色列64本,不爱读书民族,是没有希望的。

中国图书市场一半是由教材,公务员考试等等托起的。这个是刚需,是硬需求。

毕竟,我们都了解自己,看上去都不怎么像是个爱学习的人,我们看几张图(这几张图是我在领教工坊肖知兴老师朋友圈看到的)




最近,知识付费火了,好像没有人谈MOOC了。2012年《纽约时报》的一项研究发现,在24家MOOC平台上,最终完成学习规划用户平均占比仅有7.6%。


另外,我可以问一句微信群分享你还听吗?

所谓的知识付费,就是上一轮在微信群免费分享,大家听得再也不想听了,现在收个10块8块你再听一遍。

·· 碎片化不是学习的方式

我个人有过一段碎片化学习的经历,我的高中是河北衡水中学,每次跑操之前我们都会有几分钟时间,这几分钟时间就用来背单词或者成语,你想想看,一天跑操3次,每次5分钟,一天就15分钟,15分钟可以背很多个单词和成语,一年365天下来,这个量是很大的。

但是高中,尤其是衡水中学是比较特殊的,当你离开那个环境谈碎片化学习的时候,那是什么样子?真实的情景应该是刷朋友圈,看到一篇干货,然后马上点击收藏,然后就再也没有然后了。

领教工坊的肖知兴老师说,真正的学习者,本质就是在自己的大脑里构建一套知识体系,肖知兴老师老师把他形容成一座脑子里的图书馆,任何新进来的信息都要与之前寄存的知识体系发生化学反应,相当于对知识体系的一次未更新,这个过程叫学习,没有图书馆支撑,都是伪学习。

肖知兴老师还说碎片化学习在没有知识体系支撑下,有害的概率大于有利的概率。为什么?告诉你片面的结论,却不表明边界条件;只说一种适应的情况,却不说999种不适应的情况,如果没有独立思考能力,按照去做,那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人性就是这样,喜欢简单的结论,喜欢冒充有知识的感觉。

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碎片化学习是个伪命题,你至少得有有两个前提,第一个你是否有一个知识框架来吸收碎片;第二个,你是否在在碎片听完之后练习。很多课程,演讲、写作,声音等等都是通过刻意练习才能习得的技能。

所以,我们总结一下,所谓的“知识付费”等等是什么呢?我觉得Keso说得很有道理

“付费阅读更多的是阶段性热闹,很多内容不是真的值得付费,有微信红红包后,大家养成了付费习惯,把付费当成一种互动和游戏”。

对于知识来说总的趋势是免费,互联网时代,知识就跟空气一样,空气有人付费吗?也是有那么一点的,陈光标曾经就卖过新鲜空气,但是大部分人不会下单的,或者有下单的,那也是出于好玩,出于娱乐。

那为什么“知识付费”这么火呢?

我曾经到新浪微博参观过,当时申晨老师跟我们说,新浪做微博是因为要做微博,别家做微博是因为新浪做了微博,看上去比较火的“知识付费”也是这样,在中国很多事情都是这样。

四、付费的不是知识


几年前,当听到陈坤的微信公号开始招募会员并且大赚700万的时候,很多人都震惊了,这是知识付费吗?

你只要缴纳18块钱,就可以成为陈坤微信平台的月度会员。只要168块,就可以成为陈坤微信平台的年度会员。成为会员以后,不仅可以阅读“行走”系列书籍、陈坤的私房音乐、查看陈坤的私房照,还能提到陈坤的语音给你说晚安、早安。你还可以在会员讨论区中参与讨论。

这明显不是知识付费。


我们来看看,视频网站的会员,这是为知识付费吗?或者叫为内容付费吗?内容免费啊,但是你是会员 ,你网速快,无广告,可以提前看到达康书记表情包,

这显然不是知识付费,也不是内容付费。

这其实跟联邦快递一样,更快,本质上没有区别,那是什么?

荷兰德高望重的大律师Jos Hellebrekers提到一个有趣的比喻:

他说:客户想要一个法律服务产品,就像他想要一间房屋一样,虽然房屋是由砖瓦组成的,他可以从网上找到砖和瓦,运气好一点的,也还能找到粘结剂,但是他不能直接获得一个完善而完美的房屋;也就是说,他可以在网上找到法律规定和案例,但是他可以找到一个解决他自己法律问题的完美方案吗?

所以,付费的不是知识,甚至不是内容,而是一种服务!服务收费,天经地义,不是什么热点。

好,结合我们刚刚说的两个前提,第一个是碎片化学习是个伪命题,你要有知识体系,还要练习才能习得;第二个是知识的大趋势是免费,当前的“知识付费”其实是“服务付费”。

那么,我们要引出一个新的话题,碎片化时代,什么样的服务最容易付费?

五、碎片化时代,知识服务门客化

2016年,樊登还没做起来的时候讲了一次刺激他创业的故事:有一个北京的房地产商特别有钱,为了读书雇了两个大学老师,每个月给每个人支付3万的工资,让他们读一本书,每天在奥体森林跑步的时候他们跟着屁股后面讲。

罗胖最早的视频节目片头语是这样说的:“古时候有很多有钱人,自己明明有一双眼睛,但自己是不读书的,他们是雇别人来读书给自己听。从今往后,我就是您身边的这个读书人,读书是一件很苦的事,所以我的口号是:死磕自己,愉悦大家。”

高晓松在采访的时候说自己就想做个门客:我就是这么生活的一个人。反正什么时代来了我也是给大家当门客,小时代来了,我就聊吃喝玩乐。如果大时代来了,我也可以聊聊天下大事,挺有意思的”

其实樊登讲的故事,罗胖的片头语,以及高晓松说的门客,其实本质上是一样的。

其实都是说碎片化时代,服务应该“门客化”,这种服务才是有价值和有前途的。

门客是什么?古代的豪族都会养一些手艺人,各种各样的,我们知道的成语比如鸡鸣狗盗、毛遂自荐、荆轲刺秦,这些都是门客,门客有好多类,不仅仅是说你只是个幕僚给提提建议什么的。

所以,不管我们谈的是”知识付费“啊还是内容付费什么的,都不是给你上门课,比如告诉你怎么写作,作为开课的个体赚一笔钱是没问题的,但长久来说是没前途的,绝大部分人买了不听,听了不练,听前没有知识体系构建,听后没有相应地刻意练习,走不远。

碎片化的服务讲的更多的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而是“识”,有什么区别吗?

最近高晓松重回优酷开讲《金瓶梅》,很多人担心高晓松早已把肚子里的学问掏空,没话可讲,高晓松说,《晓说2017》这档节目主要讲“知识”一词中的“识”,知识包含知和识两个概念,我要讲的是‘识’,不管是对是错我要有自己的见识,把肚子里陈芝麻烂谷子的‘知’都拿出来没意思,但‘识’会随着你的年纪增长而提高,这种东西是掏不空的。”

我们看看典型的服务门客化的产品,比如为你读书类的,这个市场上很多了,樊登读书会等等,其他细分的比如得到专栏里《李翔商业内参》把一天的商业资讯精选点评后告诉你《马徐骏说杂志》把顶尖杂志的优质内容筛选一下翻译给你,还有每天听见吴晓波,一个财经作家把他的见闻所思所想告诉你,这都是典型的“服务门客化”的表现。

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是同样的,这是一句大家只看前面,没有看后面的话,他的后半句是:大多的知识是拿来炫耀的。知识是可以作为消遣,作为装饰的。

我举个例子,“得到”有个栏目叫做每天听本书,我有一次听讲解《出版人》,这本书讲的是《时代周刊》的创始人亨利卢斯,他重新设计新闻杂志,是传媒行业的颠覆者,在传媒行业的地位跟科技界乔布斯的地位一样,这本书介绍到亨利卢斯,他改编新闻,并且加上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语言夸张,挑动大众情绪,当时很多媒体人都批判他,说他是思想毒瘤。我在听到这的时候,突然一想,这不就是咪蒙吗?咪蒙不就是当代版的亨利·卢斯吗?我觉得这个观点很有趣,他可以变成一个我的谈资。所以,得到上的东西是传统上狭义的知识,本质上他是供你消遣,给你提供谈资,或者帮你增长见识的。

六、服务门客化的工具是有前途的

小密圈的创始人吴鲁加说过一段很好的话,他说“《大教堂和集市》里提到:有两种建筑,一是集市,开放在那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一种是大教堂,呕心沥血,几代人几十年才能建成。

在我眼中,得到是大教堂,美轮美奂,成本很高。小密圈是一个开放的集市,任何人都可以进来搭个摊子,有些人嗓门大,有些人东西好,他们自然能吸引来更多围观者和参与者。

用集市的方式,让更多人能参与到内容这门生意里,这件事如果做成了,我们会很满足。”

小密圈还有小鹅通等等,这种工具可以满足各种各样的服务需求,除了我们说的“知识服务”之外,还可以有其他的,比如说就像陈坤的每天给你发早安晚安的语言。

七、再谈打开率

谈到这里还会有人说很多订阅打开率低的问题,确实这是现实,我觉得这些是由于付费的人冲动消费,买了很多专栏、课程,看到一个就买一个,演讲,必须要学啊!写作,当然要会写了!理财,需要啊!古典音乐,陶冶情操啊!当用户焦虑感下降,不再那么冲动,比如只买一个课程或者订阅一个专栏,那时候打开率自然会上去,比如我也买了很多课,订了很多专栏,但是吴伯凡老师的《伯凡·日知录》是我每天睡前都听的。

八、我们怎么做

我们故事学院开创了演讲设计师这一全新职位,为有公众演讲需求的人提供演讲稿设计+PPT设计+舞台呈现培训的一站式的服务,这本来就像古代门客幕僚做的,比如我们也有网上的付费课程,但是这个我们觉得前途不是很大,所以,我们本身就是门客式的服务,那么怎么再搬到互联网上来呢?我们接下来会有新动作。

END.

相关文章

  • 知识付费已死,服务付费永生

    作者戚泽明 来源首席故事官CSO 作者 戚泽明:故事学院创始人&首席故事官,多位行业第一CEO的演讲设计师 ※本篇...

  • 12-15整理

    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转变为知识服务(为用户想要实现的目标提供充足的支持型服务) 知识付费和知识服务的区别: 知识付费...

  • 深度思考|从知识付费到在线教育的本质

    2018年的知识付费与在线教育的市场频繁出现了很多新的概念:知识付费、知识服务、服务付费、版权付费、教育付费、在线...

  • 三分钟了解知识付费的发展和现况

    什么是知识付费 知识付费,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时也...

  • 知识付费的百度指数分析

    知识付费的定义: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知识付费有利于人们高效筛选信息,付费的同...

  • 腾讯产品总监:产品经理成长之道

    APP已死,服务永生。

  • 【品牌消费心理学】知识付费用户行为调研报告

    报告摘要 -知识付费的概念界定:用户出于明确的求知目的付费购买的在线碎片化知识服务。 知识付费的本质其实是将知识变...

  • 聊聊知识付费01

    2017年是知识付费大爆发的一年,各类知识付费平台接二连三地推出各种知识付费产品和服务:2月,36氪付费专栏“开氪...

  • 什么是知识付费?丨团好课问答·001

    D:知识付费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实现商业价值。简而言之,知识付费是让知识的接受者付出相应的成本。另外知识付费...

  • 如何看待知识付费?

    随着科技的发展知识付费成为了互联网的新风口,那么究竟什么是知识付费呢?知识付费的本质,就是把知识变成产品或服务,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知识付费已死,服务付费永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sh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