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永兴坊

作者: 湛蓝的天空2019 | 来源:发表于2019-02-02 11:19 被阅读17次

    过去在西安提起永兴坊并无多少人知道,但说起小东门则家喻户晓。两者既像一对忘年之交的老小,又像先居后迁形成的邻居,相互陪伴形影不离。而今再言及永兴坊西安大多都知道这里已被打造成关中美食民俗风情体验地,汇聚了陕南、陕北、关中四十余家‘非遗’地方小吃,让舌尖上的陕西与西安人更为亲近。

    而我与永兴坊和其他西安人相比应该渊源更深,感情更为亲蜜。我出生于比,成长于此,结婚养子也在此。这里承载了我太多的回忆。我的前半生是在这里度过的。

    走进永兴坊

    走进永兴坊,晃眼间看到巷坊邻居其乐融融的情景。今天的永兴坊大门正是我家住的那条巷子的巷口。小巷呈南北向不深,不足百米,宽两米左右。靠东有四个院子,典型的大杂院。每院十几户人家,每家面积不大,却住着一家老小,甚至祖孙三辈。靠西家家相连,互为邻里。巷口西边第一家是芳婶家。因她性格开朗,说话办事干净利索,走起路来风风火火,很有主意的样子。我们小辈认为她应该在家里地位很高,竟然把男主人称呼为芳叔了。芳婶的大女儿和我同岁,当然也是同学了,更是闺蜜了。我家应该是巷西第五家,距巷口大概三四十米。南边邻居姓曹,蒙古族。曹婶生得高鼻粱深眼窝,一种粗犷美,一看就不是汉人。曹叔身体不好,很早就过世了。家里子女多,老三儿子和我是同学。文革时说是曹叔参加过国民党,她们一家被下放到白水县。中学毕业后我下乡插队在蒲城县,住在老乡家。恰好老乡家有白水亲戚说认识西安来的这家人,我还去看过曹婶一家。时光变迁,很长时间已没有曹婶一家的消息了。前不久忽然从电视上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细细打量原来是曹婶的女儿曹利平。现在已是中医专家了,经常在电视上做讲座。她年轻时可是美女一个。我家北邻姓张,是地道本地人,老家在城东白鹿原。张婶的三女儿和我是同学,精明能干,能说会道,会计身份,现在退了还兼职收入不少外快。少时,我经常去她家玩,还记得她家靠床墙上挂着西湖美景的四条屏。我还有个闺蜜住我家对门的院子里,我俩长得很像,别人都以为是双胞胎,小时候还合过影。她聪明伶俐,热心助人,结婚后还真生了对双胞胎千金。

    如今,巷子里的四位女孩子都已进入花甲之年,各自的儿女也都成家立业。回首过去历历在目,时间仿佛停滞。完全忘却今天已迈入老年的现实。

    走进永兴坊

    上面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是永兴坊牌坊下那个地方。当时这几个爱好文艺发小用自己喜欢的乐器演奏着快乐的时光,生活虽然清贫但阳光向上,有着和现代人一样的幸福安康。今天站在永兴坊下,眼前早已事过境迁,物是人非。这不就是我家所在地吗!感慨万千,同时也浮想翩翩。

    时光荏苒,转瞬千年。当年的名相府邸如今已是皇都美食聚集地,来自省内各个县市的美食带着浓郁的地方气息汇聚于此,牢牢地抓住人们味蕾,让你欲罢不能。

    在一个书香气息浓郁,茯茶之香袅袅的泾阳老茶馆,一杯老茶勾起几许怀旧,不由得让我想起小东门的前世今生。

    走进永兴坊

    据载西安城墙建于明洪武年间,当时的永兴坊被城垣建筑围圈。1926年开设中山门(俗称小东门)。对于老西安来说,有一段历史不可忘记。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发生在小东门有个‘二虎守长安’的故事。当时国民将领杨虎城,李虎臣率全城军民坚守长安,反击河南军阀刘镇华长达八个月的围攻。后冯玉祥将军率军入陕,西安之围被解。小东门就是在这场战役前打开的,由于敌人从东面而来故小东门两个城洞四扇大门做得异常牢固。这也就有了永兴坊开业,小东门城门上岗,更有了坊间的津津乐道。

    到了1936年12月,蒋介石为督战剿共,亲临西安,下榻临潼华清池。西安学生举行大规模游行,要求国民政府一致抗日。当时游行队伍步行去临潼觐见蒋介石就是从小东门出城的。几曰后,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个实景1981年在电影《西安事变》中得以还原。国军为阻挡学生出城,第一道关卡就设在小东门。电影中这个镜头在家门口拍了两天,老百姓围观者众多。我当时大学还未毕业,有幸看到当时的拍摄,至今记忆犹新。

    1938年黄河花园口决堤,河南遭灾,西迁成为高潮。许多河南人挑着担子,一头孩子,一头家当沿着铁路向西逃难。有的来到了西安,住到离铁路不远的永兴坊,小东门两侧。直到今天新城区是河南人居住聚集地,西安人的河南话就在道北及顺城路,我家所在的小东门里,更是河南人的居住地。这段历史在电视剧《叶落长安》中有细致的描述。

    我家就是那时从河南来到西安的。在永兴坊地界上先搭建窝棚,慢慢修建房屋。被拆迁的老房是1973年夏天建的,是我们这条巷子第一座两层小楼,楼梯在外边,南面是厨房,北边是住房。虽然开间不大,但在巷子里已是大事了。我现在还记着巷子里的邻居家家都来帮忙,没请匠人,后院的郭大叔是建筑队的,技术方面都听他的。因为都是熟人帮忙,总得招待人吃好。婶子大娘们,我的闺蜜们都来帮灶。热火朝天,很快一幢二层楼就建成了。

    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我们都是经历者。现在脑子里还经常有这样画面,家陡四壁,我坐在床上眼巴巴等着父母找点吃的拿给我。此时小东门和永兴坊东侧顺城路一带是西安著名旧货交易、古玩市场,也称鬼市。因为为填肚子一些品形不佳的人迫于行窃,把偷来的衣物,家什在夜里交易,太阳一出就散了。毕竟没法光明正大。当然也有正当的典当和买卖活动,典当行比比皆是,就像现在。鬼市一度名噪一时,且来了就能变现,许多下层收入家庭可能都有光顾这里的经历。

    光阴似箭,岁月如梭。2004年顺城路改造工程启动,这片承载千年历史,后又被低洼棚户覆盖的平民区,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将被永久折除。这时我的父母已相继离世,哥哥姐姐都在外地,我和左邻右舍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搬离了住了四十年的老屋。

    离开几年后,这里依然荒废没有建设。当时还想为什么那么急的把我们迁往异地。心里还在牵挂着小东门里的一举一动。

    直到看见一组精细打造的明清仿古“坊,肆”建筑群映入眼帘。感到很有兴趣,终于换新颜了!每每路过,都要细细品思,直到2014年元旦前,儿子微信上分享了一条链接,永兴坊这个在人们记忆中消失了很久很久的名字逐渐在耳旁响起。记着第二天就来到这里一睹它的风采。

    原来这个我们住了半个多世纪的这条巷子昔日竟然是皇城富贵之地,当时唐长安城108坊之一,也是唐朝名臣魏征的府邸。今天已焕然一新了。它带着老西安的气质和特有的文化气息,让每个来此的游客备加称赞。

    今天,我再次徜徉其间,抚摸一砖一瓦,在引起感慨和回忆的同时,品尝着关中美食,寻找儿时的足迹,倾听着发生在这里的那些古老的和新颖的故事。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进永兴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mtjs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