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提问》
一大早读了2、3两章。
今天,你为2019年初的梦想做了什么?(5.27)01
以前有个姓刘的同事是一个有名的“杠子头”,就是他会一直问,问到清楚为止,我一直很佩服他的思路和搞清楚信息的能力。
似乎他对一切都有批判性思维,别人模棱两可的时候,他总在保持理智和清醒。
但相处的时候就会存在感情上的不快,最后只能撒娇敷衍。
所以,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翼翼。
02
思考重大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慢”,要对自身的认识做大量分析和评估,不要牺牲准确和智慧去换取速度。
不要依靠刻板印象,我们的脑子是很会偷懒的。
03
晕轮效应告诉我们,如果一个人有一技之长,人们就很容易在大脑中给他“涂上一道光环”。
也许“童话作家”这个标签也可以说明些什么。手绘还是要继续学。
04
可得性启发,人们很容易从手边信息出发就得到结论。
在社群运营上,我们也要注意。
05
为了减少以自我为中心,我们要时常在对话时问“那么,你是不是说。。。。”“你之说以说,是不是因为。。。”你不得不进入他们的大脑,看看什么强烈的偏见,导致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为了避免知识的诅咒,我们要观察,并使用对方的语言说话。否则就跟《知识大爆炸》里面一样,无法沟通。
今天,你为2019年初的梦想做了什么?(5.27)06
用批判性思维看当下---《学会提问》拆书有感
最近有一个困扰,来家小住的妈妈总是在责备我,为什么对先生这么温柔,嘘寒问暖?他明明什么都不做,生活习惯也不好。
一次,两次,三次。。。。。。
我无法反驳,很不舒服,无法沟通。
其实我们沟通的论题是如何让先生更多承担家庭责任、早睡早起,并且高度关注自身健康?
我同意爸爸妈妈的初心,他们想让先生认识健康重要性,并帮他寻医问药。这种认识有益于家庭利益和成员关系。
但她的结论之一是,我应该斥责、唠叨,并对先生冷漠无情。
之所以有这个结论,是爸爸妈妈的经历和相处模式决定的。
爸爸妈妈是长子长女,承担了一个大家庭,包括两辈老人和多个兄弟姐妹的现实生活负担,没有时间去所谓“风花雪月”。由于爸爸妈妈性格都很强,并且极富责任感,他们之间更多是实干型的彼此独立、互相帮助的关系。他们要求我们像他们一样,两个人都多干实事,少说废话。
这中间的价值观假设是,先生和我爸爸一样是一个积极主动承担家庭责任的人,他的成长经历和我爸爸一样,在大家庭中长大。而我则和妈妈一样,急躁苛责。我们夫妻也不需要感情好,只要达到生活目的就行。
描述性假设是,如果我采取这样的沟通方式,先生会立竿见影被迫改变。
其实先生很重视沟通方式和同我的感情,我也看到他虽然独生子,没吃过苦干过活,但是他一直在改变在付出(虽然还不够),并且他心里有这个家,做了很多对我而言有意义的事情,值得我耐心平等对待。
结婚8年,我们已经经过了原生家庭模式到目前核心家庭模式的转变。
先生父母对他无条件宠溺,我家里是严格要求,如果我还一味按照自己在原生家庭接受的沟通方式,婚姻早就分崩离析了。
更何况,宝宝两岁,正是爱观察和学习的时候,不好的相处模式会让她质疑父母关系,影响她对待别人的方式。
语言伤害是可能爸爸妈妈的沟通方式,甚至乐趣,但是我不太喜欢。更不希望宝宝将来也具有攻击性。
对于先生的家庭责任分担和身体健康状况,我不停提醒和要求就可以达到目的。
我会一件一件告诉他如何配合,一点一点带动他如何养生,虽然慢,但有效。就好像我不认为穷凶极恶吵孩子会有什么深远的改变。
先生更多的问题是收买、偷懒、替代,我会更注意语言技巧和自身带动,让他看看我是如何做的,这样即使平时做得少,我有事的时候他也能胜任照看孩子的任务。
相比之下,斥责、唠叨、冷漠无情让我感觉很不好,并且没有效果。
妈妈还会不停抗议我们养小猫咪的问题,宝宝经常抓猫咪的尾巴,这样就存在猫伤人的潜在危险。
但是养小猫是我们一家三口共同的决定,我们都乐在其中,每个人都特别喜欢它,是我们一家人很好的陪伴,不能因为两岁孩子暂时的问题而放弃。
我们已经采取了从出生就领养小猫、定期打防疫针、洗澡,并给宝宝购买了如何与动物相处的绘本等措施应对。
如果宝宝动手打人,不能就此隔离,不让见人吧?
还有一件事,我准备带宝宝出门,孩子在家玩没有穿裤子,我就把上身脱掉,给她换上了裙子。
这个过程中,爸爸一直在我背后大声吆喝,试图阻止我的行为,说直接穿上裤子就行,甚至说我“神经病”。
穿裙子有错吗?女孩子出门不都应该美美的吗?
为防蚊考虑的话,我有给她喷防蚊液。
如果为效率着想,只是我为孩子多脱了一件衣服而已,我不嫌累,孩子也很开心,为什么不可以呢?
学习了批判性思维,我对妈妈的焦躁多虑和爸爸的极重效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07
有没有一个清楚明白的论题,往往是区分作者成不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写作之前现将论题的范围尽可能缩小。
理清自己的思想后再表达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