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哥行一,名茂德,膝下一子,子有一女,现含饴弄孙,尽享天伦。
孩子毕业,工作找在外地。大哥倾其所有,买房置业,举家搬迁,把日子,过到了离乡背井的那一边。
普通人家,财力不允。那边买房,这边卖房,渐渐在老家,失了根本。
过年回家,和我一样,在兄弟姊妹家里轮转,再是亲如一家,到底,日子一长,就少了从容坦然,多了局促不安。
早些年,大哥一直在工地干活,不怕苦累,用度节俭,家里的一粥一饭,一砖一瓦,全靠他往家里搬。
前几年,心脏二尖瓣逆流,做了手术,干不了重活,被迫在家做家务,带娃,用力所能及的方式,默默地为家里人继续分担。
只是,离了家乡,没了收入,孩子挣钱也辛苦,手心向上,生活费给的再是准点,城里的生活,也失去了曾经以为的安然。
去年做了个疝气手术,可能没舍得去好医院,结果感染,命差点都送走了大半。
等我辗转知晓,打电话过去的时候,他还在住院。视频里的他,骨瘦如柴,气若游丝,脸色灰败,完全生无可恋。
那一刻,忽然有些怨天。不明白这世界,为什么要给努力生活的人们,这么多的苦难!一个小小的手术,又把他的元气,大大地耗损了一遍。日日将养着,又是一年。
大嫂本来在他弟弟家帮佣,陪着她弟媳在花园一样的城市里,鞍前马后,到处拍照留念。不知道为什么辞了工,回归到了小家庭里面。
二
电话打过去的时候,大哥刚监督着他的小孙女,把作业写完。
现在的基础教育,确实把很多的教育责任,转嫁到了家长这一边。
每天布家庭作业,不让孩子誊抄,直接甩到微信,让家长去看。家长识文断字有学有识倒也罢了,如果碰上本就大字识不了几个的爷爷奶奶,光把作业闹明白,都是一项考验。
绝大多数的家庭,年轻人都要早赶晚赶,恨不能腋生双翼脚踏风火轮,打仗一样地去上班。老人,自然顺位,就成了家里接人送人的首选。至于他们个人的志趣追求,从来都没有纳进过考虑范畴。
大哥,就是这样的爷爷奶奶。虽然年轻时也走南闯北地讨着生活,但要让他现在来给上二年级的孙女辅导一下作业,还着实超出了他的能力范围。
儿子儿媳都在工厂上班,黑白颠倒,大多数时候,都住在工厂附近的出租屋。所以,写作业的重任,几乎全部落到了他这个当年不知道小学毕没毕业的爷爷手边。
好在,通讯发达。儿媳也会想办法,给小孙女买了个电话手表,每天收到作业,会第一时间把作业内容,转到小孙女的电话手表上边。
一家人,就这样,把孩子也拉拔到了二年级,或许,再大一点,孩子连电话手边也可以不用要了吧。
这样的方法,人人接触的都是第一手资源,快捷,实效,方便。但有没有一种可能,就是让孩子,多了一个接触电子产品的理由,所有的反驳,在作业面前,都脆弱不堪。也有隐患,孩子所有合宜不合宜的游戏,有了作业当借口,都可以堂而皇之,理所当然?
到时候,谁又该站出来,为我们那些小小年纪上网成瘾的孩子买单?
三
家里兄弟姊妹多的好处,就是永远不需要为聊天的内容愁烦。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大姐二姐,侄子侄女,舅舅叔伯,七姑八姨,谁都可以来当主角,任意切换。所以,通常,一个电话,都要打个把小时时间。
就算每周我都有时间有心情,家里兄弟姊妹轮着来,轮完一遍,都要花我一个半月的时间。坦率地说,我也并不是常常有闲有心情。稍一恍惚,可能就是两个月的时间。所以,偶尔三哥打电话过来,会问:“你天天在忙什么?一两个月才打一次电话。”
虽然他也并不是真的责备,可我还是听得诚惶诚恐,想着是不是要把电话的频繁,再加快那么一点点。或者,把电话的时长,稍微缩一缩,同样的时间,可以更高效一点。
最终,我还是放弃了。一个半月也好,两个月也罢。兄弟姊妹之间,聊的就是个畅所欲言。一边说话一边看表,总感觉没有诚意,太过敷衍。家人之间,要的就是个随心所欲,心态安然。
只是,我的哥哥姐姐,怜我一个人在外边,每次在电话里,都只说欢喜,不诉离忧,怕给我添扰烦。谁家有什么好消息,都长了翅膀;谁家不好,总要七拐八弯,多几番周转。
这种时候,我总是会生出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总是幻想着,如果有多少多少钱,我定要带着他们,远离那些病痛和苦难。可实际上,我自己也能力有限,不过是在平凡的日子里,受着朝八晚五柴米油盐老公儿子的熬煎。
作为一个骨肉兄弟,事实上的远方亲戚,我只能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竭尽全力,在他们没有说出口的时候,遥祝他们健康平安!
挂上电话,我希望历尽苦难的我的大哥,能有一个健康平安远离凄凉的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