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
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背景:
冉求是季氏(鲁国大夫,当时权力很大)家宰,实际上执掌国政。冉求文治武功对国家都有贡献。但是,当季氏做出祭泰山越礼不臣、改田赋聚敛民财等坏事的时候,冉求不仅不能劝阻季氏,反而参与其中,出谋划策,所以孔子震怒。
这里是冉求的解释和孔子的对话。
冉求说:“不是我不喜欢老师之道,实在是力有不足啊!“
孔子说:”如果你真是力有不足,你早就放弃不做了。你现在是有一条界限,我教你的思想,有些做、有些不做。“
孔子这里的意思,就是在批评冉求不是力有不逮,而是自己选择做一部分,而不做另一部分。
孟子说过一句话叫做:“不为不能之辩,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一个人如果为自己的无能辩解,那基本上可以说,他不是不能,而是不想、选择不做而已,否则就不会拿自己的无能说事,真无能、真不能,是不会有脸面说出来的。
当然孔子虽然觉得冉求是违背自己传授的理念,甚至还说过”冉求不再是自己弟子“的话,但是我依然觉得,如果不是像冉求、子贡这样有钱、有权的弟子,孔子的声望就不会那么大。
比如,当时很多人都觉得子贡比孔子厉害,因为子贡的世俗成就很高,不光当过官,而且后来还经商赚了很多钱,所以其他的普通人都觉得孔子这个老师比不上子贡,但是子贡一如既往地和别人说他自己远远比不上老师。这才让别人觉得,孔子是真的有点东西,必然有高明之处,才让这么成功的学生依然对老师推崇备至。
冉求也是一样的,虽然孔子很生气,也骂过冉求,但是冉求也是一如既往地帮助孔子传播他的思想理念,一如既往地对待孔子。这也可以看出冉求的人品和修养,当然也可能是孔子确实有让他们敬仰的高明之处。
从我们普通人的角度,冉求的做法其实没什么错,他追求权力、追求富贵,那么为季氏服务,当然是帮助他成事,没有人会被所有人喜欢和认可。
所以,只要追求自己想要的,别人不认可、不喜欢,那么我也认,我也不去攻击你,但是我还是得追求我要的,这是我自己的人生、我自己的生活。
人,首先还是得想办法保护自己、满足自己,即便骂自己的是老师也一样,能够坚定自己的选择,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基本的状态,没必要说一定要成为圣人,能活成一个正常人已经非常不简单了,因为从古至今大多数人都没活得正常,起码冉求是正常展开自己的生命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