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5996479/c5cc7f342d20eb38.jpg)
前些天去银行办理转账业务,走进银行,找半天不见排队取号的机器,更惊讶的是以前一大排业务窗口也凭空消失了。好不容易看见一位穿着工作服的女士,于是走过去咨询。女士指指墙根的一排机器说:“转账可以在机器上自助办理”。妻子自嘲说:“我们穷人真可怜,已经跟不上时代了”。
而就在今天,我陪妻子去医院做检查。去挂号时,相似的一幕又出现了:以前长长的一排挂号交费窗口现在变成了一排机器。省去了排队,也不用看收费员的脸色,短短几十秒就完成了挂号的流程。原本很好的体验,妻子和我却操心起一个问题来:“那些收费人员哪里去了?不会失业了吧,那得有多少人失业啊!”
“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我们离失业还有多远?”出于应用型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职业敏感,我不禁思考起这些问题来。
也许,对于一部分职业来说,被机器取代是迟早的,这是很悲催的事情。在以前,你的竞争者是人,这里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家干不下去了,可以跳槽的下一家。但现在你的竞争者是机器,毫无疑问,你只有败下阵来的份了。别以为这事多遥远,且让我抽空去问问上文中说到的那些收银员现在去哪儿了。焦虑不焦虑?
据英国牛津大学一个研究团队的数据分析结果,以下几类职业最容易被机器取代:第一位,电话推销员;第二位,速记员;第三位,会计;第四位,保险业务员;第五位,银行职员。看看你属于哪一类?很不幸,上文中说到的银行业务员和医院收银员,原来早就被@了。
总体上看,这些职业概括起来有如下特征:1、无需天赋,多加训练,熟练即可;2、重复性劳动,无需太多动脑;3、工作空间狭小。
那作为教师的我,需要焦虑吗?事实上,早在好几年前,我们领导就提醒过我们要开始焦虑、要开始考虑出路了。那时正是慕课、微课等网络教学火热兴起的时候,领导说,一个视频就可以满足无数人的学习需要,所以还要这么多教师做什么呢。还别说,有段时间我真的很焦虑,不知道何去何从。还好,到现在为止我还看不到很明显的会失业的迹象。
可能有些杞人忧天。五年后的今天,虽然网络教学继续发展,但教师的数量依然有增无减。究其原因,是因为教育教学不仅仅是机械的知识传授或技能的习得,更是饱含了师生间情感的互动和每一个学生个体差异性的存在(需求)与教师针对性付出之间的互补。这些东西是目前为止的机器所不能完成的。至于将来,只能等待实践的检验了。
以教师这一职业类推,需要进行情感互动、创新型思考的相关职业,暂时还是安全的。
无论如何,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乃至于教育机构,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提前布局,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方式,才不至于在将来的某一天措手不及。
马克思说,劳动将会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又说,人要获得解放。至于被机器抢去工作到底夺走了我们的第一需要还是让我们获得解放、到底是福是祸,让时间告诉我们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