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作者: 我是U | 来源:发表于2018-05-01 17:00 被阅读1402次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一别两宽 各生欢喜” 出自敦煌莫高窟的文物“放妻协议”。其上所书:“凡为夫妇只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若结缘不合,比是怨家,故来相对...... 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重梳婵鬓,美扫娥眉,巧逞窈窕之姿,选聘高官之主。解怨释结,更莫相憎。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古今中外,有情人总是盼着终成眷属的。无论多么传奇浪漫的爱情,不最后落到实处,就不算得到善终。而这实处,就是婚姻。

正常情况下,没有人在结婚的时候,是奔着日后婚姻不幸福,最终离婚惨淡收场去的。每一对步入婚姻的情侣都怀着对未来几十年的期待和憧憬,规划着两个人共同的人生,都以为自己的爱情情比金坚,婚姻幸福美满。

然而,现实远比愿望来得骨感,甚至残忍。

我曾经无论如何想不明白一件事,那就是,为什么两个相爱的人会有分歧,争执,争吵,最终两相生厌,成为怨侣?在我的逻辑里,既然大家都是通情达理的人,那么遇到任何事情都可以坐下来好好讨论,最终达成一致。

后来,我意识到,我逻辑上的漏洞简直是千疮百孔。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所谓通情达理,通的是谁的情,达的是谁的理?

必须承认的是,再怎么思想契合,心意相通的伴侣,都还是两个不同的人。实际上,就算是自己,也会经常有左思右想,思想斗争的时候,更何况两个完全独立的个体?尽管因为爱情,伴侣们会乐于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为其着想,乐于迁就对方,容忍对方,但那毕竟有时间和程度的限制。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这种迁就和容忍绝不可能是长期的单方面存在的。

所以,伴侣之间有分歧和争执是必然的。

每个人都站在自己的角度和立场认为自己通情达理。

丈夫们的通情达理是,

“我妈人很好,你跟她相处不会有问题。”

“我妈把我养这么大,育儿方面有经验,你多听听听她的。”

“我一天到晚这么累是为了谁?还不是为了这个家?”

“少跟你那些闺蜜们聊天逛街,不学好,乱花钱。”

妻子们的通情达理是,

“我把你妈当妈,可她没当我是女儿。”

“你妈的育儿经验已经过时了,也不科学,怎么能听她的?”

“你累,难道我不累吗?谁不是为了这个家?”

“我的闺蜜们怎么了?你不还是有空就跟狐朋狗友胡吃海喝,吹牛聊天?”

无需大事,更不用关乎原则,任何生活中的鸡毛蒜皮都可能引发争执,然后上升到争论,最后到大吵一架,各自拂袖而去,开始生闷气冷战。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有了分歧,坐下来好好讨论。但前提是,你们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在一个page上吗?

沟通是夫妻间必须的交流。除了每天事务性的交谈,一日三餐吃什么,谁接送孩子,亲朋好友人情礼节,等等等等,最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对话,以及婚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沟通。

往往因为对同一个问题,每个人理解的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思维不同,讨论就变成了鸡同鸭讲。

妻子们发牢骚,甚至责怪丈夫们的时候,主要诉求在于求安慰。她们需要的是情感上的认同,支持和抚慰。而丈夫们呢?往往在这种时刻,他们要么开始认真严肃地分析妻子们的问题在哪里,俨然一副帮理不帮亲的公正廉明的态度,要么像被踩到尾巴的猫,条件反射式地开始炸毛,摆出警惕防御的姿态。

同样,丈夫们情绪低落,感到挫折的时候,通常需要的是个人空间,一个可以让自己放空,自我恢复的空间。而妻子们的反应往往是“你为什么不说话,不理我?你是不是不爱我了?”又或者,“我早就跟你说了,你看看现在,果然blabla……”

男人和女人是那么不同,所以讨论的最终结果通常是另一场争吵。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当事事无法达成一致的时候,婚姻大抵就走到了尽头。

一段婚姻中,两个当事人再也无法相互感受到信赖和支持,彼此感情消磨殆尽之后,能给对方的最后最好的礼物就是好合好散。所谓“既以二心不同,难归一意,快会及诸亲,各还本道。”

不知道曾几何时,中国社会普遍认为,婚姻是利益的结合体。于是,无论是否仍然相爱,还是已经貌合神离,只要不是实在难以忍受过不下去,大部分人仍然会选择留在婚姻中。理由不胜枚举,孩子,父母,房子,同事,公职,面子,名声......

不和更关注个人思想情感的西方社会相比,仅就文章开头的“放妻协议”而言,1000多年前的唐朝都比当今的我们更浪漫。夫妻三世结缘,有朝缘尽,不忍两看生厌,宁愿予以美好祝福,彼此再觅良缘。

这大概也解释了另一个曾经令我困惑的问题,为什么我所见的西方人离异后大部分的EX都仍然能够做多年好友,而离异后的国人大部分却相互憎恨,老死不相往来?

夫妻琴瑟和鸣举案齐眉纵然令人艳羡,一别两宽各生欢喜也未必不是好事。

相爱的时候,倾尽全力;不爱的时候,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简宝玉写作群日更打卡第3天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忘忧草_101:相爱的时候用尽全力,不爱了就一别两宽,各自欢喜
  • 麦芽么么:是的 中国的现状的就是离婚了分手了就成了愁人 我也不理解为什么
  • kayiko:男女真的是思维不一样,有真情的时候,一切都通,感情不再时,一切都是问题,婚姻的琐碎消磨掉爱情,剩下就只有忍耐了,忍不了的就散
  • 李默遥:相忘于江湖
  • 七徽:🌸🌸🌸
  • 小纠结在简书:一别两宽,各生欢喜,那是理想愿望。但是,也如你所说“然而,现实远比愿望来得骨感,甚至残忍。”,而“相互憎恨,老死不相往来”也是一种选择。
    我是U:@小纠结在简书 其实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愿意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
  • 陈槿雯:赞👍
  • 刘文启:心态好,语言也好。学习了。感谢作者。
  • 七重梦境:任何爱情都是三角恋。你她还有上帝。但上帝没有长性总是中途离场。于是就只留下街角相遇的两个陌生人。
    我是U:@不浪漫的广告人 谢谢你!:blush:
    不浪漫的广告人:简海茫茫,一言倾心,遂关注之。
  • lotus_stone:很现实很骨感的文字。
  • 阿十木:相爱的时候,倾尽全力;不爱的时候,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我是U:@阿十木 是的。不爱的时候,放过对方也放过自己。
  • 倾娅梦:观点很明确,离婚了就要学会放过自己。
  • 倾娅梦:写的通俗易懂
    倾娅梦:@我是U 写的好。就应该被夸奖
    我是U:@倾娅梦 谢谢你!:blush:
  • 倾娅梦:说的对
  • 舒吾心:很有见解,只是觉得表达有些烦乱,我自己现在也有同感,畏难都写不下去了:unamused:
    我是U:@舒吾心 嗯嗯:smile:
    舒吾心:一起努力吧
    我是U:@舒吾心 我也觉得思路不够清晰,说理也不透彻。不擅长这种类型,只有多多练习了!:fist:
  • 我是陈慕:有深度,有见解。👍👍
    我是U:@陈慕小姐 谢谢你!:blush:
  • 庄上人:凡为夫妇只因,前世三生结缘,始配今生之夫妇。
  • 左先生和右先生:先不说文学体裁的归类问题,单就看观点的行为表达上,可以看得出作者试图在反复辩证主标题的这句话。所谓平淡的张力,就很容易成为诟病,当然我并不是说文章没有力证,而是不够去内里的抒发,毕竟新手写这类文,都会犯。我也不例外。:smile:个见哦
    我是U:嗯嗯,明白了!谢谢!:blush:
    左先生和右先生:@我是U 所谓说清楚有太多的表达… 无论是对话,还是自我反省,总能在泛泛之谈中,给文章一点颜色。说白了嘛,就是你的独白,你的某些经历或故事:smile:
    我是U:@三哥是谁 确实是第一次尝试写这类文章,日更的命题作文。写的时候也觉得自己思维混乱,不能层层递进地把问题说清楚讲明白。可能根本原因也是我思考的本身并没有清晰明确的概念。:confounded:

本文标题: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ff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