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在《红楼梦》里的确算不得一个好父亲,从书里面看跟女儿们几乎无交流,仅有两场短暂的家庭宴会,有提到父亲和女儿的关系,分别是猜灯谜那次和渐露悲音的中秋夜宴那次。
跟儿子交流也不多,不懂得儿子,也不懂得怎么管教儿子,是因为不懂所以不懂得管教,只知道一味得恨铁不成钢。对于大儿子贾珠,在红学有个分支里面说是自杀的。自杀的理由是考进士落榜。
如果是按照此说法,如此有才的儿子,却有如此差的心理素质,作为父亲的贾政是难逃其咎的。三子贾环人物猥琐,品行不佳。既然要人家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就不能好好负责任地让他在这个世界上长大呢。
也的确不能算是一个好丈夫,王夫人在中年以后活得不像个女人,每日烧香拜佛,看似不问家事。很少见到夫妻之间的情感交流,就算日常交流都不多。在贾府的日子居家照顾都是并不讨读者喜的赵姨娘。而赵姨娘也只不过是在“这屋里熬油似的熬了这么大年纪”,暴露了他们之间只是各取所需罢了。
也不是个好儿子,是在贾母大儿子实在没办法拯救这个家庭或者用红学分支的说法是看透了世事所以逃避现实修道问仙贾政才不得不顶上去。顶上去后,也对整个家庭的发展以及未来的发展出路没有一点正面导向作用。
也不是个好的读书人,明明自小爱读书,长大后希望能凭实力考取功名,偏偏靠祖上封了荫。这也成为贾政的遗憾,但是真得凭真才实学是否就一定拿得到现在的位置呢。
按照《红楼梦》的取名规律来讲,“贾政”谐音“假正”,假装正经的意思。明明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却处处装出一副正经的清高读书人的样子,需要一帮清客在旁边捧着。
反正,小的时候,读红楼,是极其不喜欢贾政的,对贾政是没有一丝好感的。后来,长大了,特别是这两年读红楼的时候,却渐渐读出了贾政的悲凉与不容易来。
贾政一心一意想要守住祖父的功勋,可是他却眼看着贾府日益衰微而束手无策,他为官多年,难有升迁3,虽有几次受用,但自身能力不足,不仅做不了好官,还把自己的名声弄坏了。
他规劝不了肆意妄为的兄长,管束不了贪图享乐、骄奢淫逸的子侄,他处理不了妻妾之间的矛盾。以致自己的妾室伙同外人要加害自己的儿子,而他反而出面维护。
诺大的贾府,没人知道他内心的孤独煎熬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他为了家族的振兴管束儿子,却被母亲责骂,剥夺了他作为父亲对孩子的管教权利。他与妻子早已形同陌路,与妾室互相利用,为了家族,女儿被自己送进宫中。虽然在世,但再难见到。
贾政是典型的封建士大夫,他的所有悲情都被掩藏在他严肃刚正的外表下。可他是如此一个及其普通的男人。
他有他的承担,有他的中年危机。对于贾府这个大家族而言,他是个好人,却并无用处。他无法像贾珍或贾赦一样醉生梦死,也无法为家族造成实质性的转机。
书中对于贾政曾有过这样的评价“不惯俗务”,这看似是美好的字眼,似乎拥有这样评价的人总是清新脱俗的世外高人。可不巧的是,贾政恰恰是活在世俗中的。
我特别喜欢《大秦帝国》里宣太后的一句话:要想出世,必先入世。但是贾政的可悲之处就在于,这两点,他都没有做到。
那个曾经酷爱读书的少年,那个曾经想以科甲出身的少年,那个曾经诗酒放诞、纵情人生的少年,一切都随着祖父、父亲的相继去世,以及自己终于长大成婚,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我们常说,愿你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可又有几人能做到呢?生活的风霜雪雨、酷暑严寒,常常一个转身,就把一个棱角分明、面庞俊朗的清秀少年,磋磨成了一个满身疲惫,挣扎前行的孤独中年。
贾政是可悲的,普通的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应该努力的方向和方法。生活和现实,让他不得不收起年少时的一切。可惜,中年危机,普通如他,无力改变自然的规律,最终只有竹篮打水一场空,成为一个“假装的正经人”。
就像我们身边很多普通的正在陷入中年危机的中年男人一样。和当年站在贾府抄家现场的政老爷一样,内心比任何人都痛苦,都彷徨,都失落,有遗憾,有深深地绝望和无力,有对未来迷茫,可不知道该往哪里走的疲惫。却知道,自己肩上扛着的,背上背的,都是放不下的东西,不得不一直往前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