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发生一段很有意思的对白,在早餐店偶遇到导师,说实话,我这两年来跟导师的交流并不多,可能我自己的思考角度也发生了改变,这两年来我的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将以前一直很敬畏的知识分子拉下神坛,以一种跟普通人对话的心态面对他们,所以才会出现这么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导师曰:“科研就是一个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很多时候解决问题很简单,但是如何发现问题才是真正体现功力所在。”(如果是以前的我,我会把这些话当作金科玉律,恨不得马上掏出笔记本记下来,然后每天温习十遍)
我曰:“我觉得发现问题是很主观的事情,一个事情是客观存在的,但是我们看它是很主观的,同样一个事情,可以有多个角度,关键是你是怎么样看,你发现的不是问题,是发现你自己的问题。”
导师觉得不能说服我,就有点焦急,一直跟我讲“大道理”,我也表示我自己的立场是很坚定的,最后因为电梯缘故结束对话,但在后来的会议上,他又开始重提这个对话,我只好报以微笑,但NO COMMENT。
自从这件事后,再加上台风的到来,其实我心里是挺难过的。从刚开始入学的时候怀着对导师的崇敬和做科研的憧憬,中间的过程中思想更开放,越来越接受多元化,到现在,在我看来,导师的观点已经有点保守和单一化了,科研的训练培养也沦为一种套路化的东西,心中有一把声音在提醒着我,是时候跟导师分道扬镳了,是时候离开校园,是时候告别教育系统了。
其实学校教育就一件很美好的事情,我在这两年收获了很多东西,但现在回头看来,我这些日子真正能引起我思考的地方和人,都不是在科研上的,而是在图书馆博览群书,在外面跟一些在工作的前辈和长辈接触和在感情的挫折。如果这样看来,其实我的精神状态已经准备好投入社会工作了,因为以上所提及这些事情,我都可以在工作中一边吸收一边学习,没有必要脱产地在学校里面装模作样地过着一种醉生梦死但又不愿妥协的日子。如果说我目前最大的改变,是亲手戳破了对学历的幻想泡沫,对教育系统的失望,也克服对社会工作和人际关系的恐惧,开始形成独立的人格。而且更加明白了自己对环境的追求是有要求的,不仅仅是物理环境,更重要的是一起工作的人和事。
另外,从我跟导师的对话中,我也发现自己一开始追求一些很确定的东西,现在更倾向于事物的模糊性和复杂性,但科研就一种很“客观”的事情,虽然我认为其实是很主观的,我意识到自己渐渐回归到自己有感觉的的地方,就是文学艺术。不能说科研里面没有艺术,但至少在国内的教育系统培养下,就我自己个性而言,我看不到,感受不到当中的可塑性。所以我想我以后万一有更高的学历要求,我不会再涉足国内的学校,会更倾向与接受国外的环境。
这段时间一直写了很多有关未来的困惑和苦恼,还一度陷入一种抑郁的状态。回头看来,其实我就是在调整自己的方向,而且在计算自己的得失的过程真的不容易的,所以一直开心不起来。毕竟这个纠结的过程谁会真的快乐呢?快乐就不需要纠结了。我不确定现在的我是否已经度过这个过程,还是仍然在经历着,但我可以预想这是第一个我自己完全没有考虑别人眼光的决定,历史性的第一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