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学到一个新的通用知识,就是消费心理学的锚定效应。锚定效应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比如某宝上同一家的产品,有几个相同的产品会有不一样的价格,商家会给我们一个很高的价格,再给我们一个很低的价格,然后中间再给我们一个价格。而我们大部分的消费者不会买很高的价格,也不会选很低的价格,因为这两种性价比都不高,通常大家会选中间的价格。而中间的这个价格,其实才是商家真正想卖出去的。上面的高价格和下面的价格都是为了衬托中间这个价格而定制的。锚定效应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潜意识里自然生成的,这是根据人类的一种天性,正是由于这种天性的存在,导致人们在实际决策过程中容易形成偏差,从而影响最终的结果。就像前面说的没有对比就不会有性价比,所以价格需要锚定。
锚定效应在众多领域判断与决策问题的研究中得到验证,科学家认为锚定的产生根源主要是参照物在第一阶段——获取信息时发挥的作用,参照物使得与之相近的信息受到更多的重视,甚至人们把参照物本身作为参考因素,这样就会影响最终答案的产生。那些被选择用来比较“锚”与目标的信息在后面对结果的预测中会显得更为重要。比如之前听到过的一个例子:
一个家里条件非常好的优质男青年的父母,对未来的儿媳妇要求非常的高,可是这个男青年偏偏就喜欢上了一个家庭条件不怎么好的女孩,但是男青年为了让家里人接受他就想了一个办法。他跟家人说,自己找了个女朋友,他很爱这个女朋友,想和他永远在一起,想带他来家里给父母看看,来家里吃顿饭。父母也很高兴,让然是让他邀请对方来家里玩,然后这个男青年又告诉父母,说他的女朋友是个男的。父母立刻惊呆了,然后极力的给男青年做各种思想工作。后来过了一段时间,男青年说也不想让父母为难,所以干脆先这样吧,随便找一个女孩子,先谈谈看,看看能不能对女孩子产生兴趣。父母大大松了一口气,赶紧答应,说只要是女的就行。最后,这个男青年顺利的让父母接受了这个平民家的女孩。这个青年谎称自己的女朋友是男性,其实就是为给自己的女朋友准备的锚定,目的是为了凸显和提升女孩在父母那里的价值。
通过这两个案例,我们能看到锚定效应,可以通用在很多领域当中的,这个知识点可以作为作为我们的底层知识纳入我们的社会知识体系,了解了这个知识点,是不是对以后有些商业模式更明白了,对生活某些地方也会有借鉴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