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桐下写吧挑战21天
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有感

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有感

作者: 宁超群 | 来源:发表于2019-03-10 19:33 被阅读36次

桐下读吧“挑战21天写作”进行到第十天,今日的主题是读后感。分享了我的研学感想后,抽空档在《十点读书》里随机听了李筱懿的读书课:《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作者从“火星人的特质”,“金星人的特质”和“避免责备,有效沟通“三个方面来解读这本书。我了解到男人的“洞穴机制”【遇到事情喜欢暂时躲起来,看似逃避,其实是自我消化】以及女性如何与“问题专家”【男性喜欢对事不对人,说话时为了传递信息,直接解决问题】和睦相处,就是要尊重对方躲在”洞穴“,不太过于依赖对方的情感反馈。

我还知道了女性思维的两个普遍特点:一是大部分时候指向当下,不指向过去,也不指向未来;二是说话时看中的是建立联系和感受,是为了表达情感而不是解决问题。男性与女性相处,首先要学会倾听,听出语言背后传递的真实情感需求。

作者还专门给出”情书技巧“,帮助男性女性实现有效沟通。

里面的观点并不新,很多文章都会涉及这些话题。但是“懂得了那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是常态。因为“过好这一生”是过去式,结果式,个人感受式,是“盖棺”都不能“定论”的事情。“过这一生”是现在进行时,无法用简单的“好”与“不好”来评判。重点是自己现在感觉怎么样?如果现在都不好好过,何来一生“过好”或“过不好”?

珍惜当下,是我最喜欢做的事情。

当下听着这本书,思绪飘向了远方。

不止是男女思维方式差异巨大。老人,小孩,青年,中年,不同年龄段,思维方式也不同。老师,学生,家长,老板,职员等,角色不同,思维方式也不同。中国人,英国人,美国人,不同的地域,差异更大。即使同一个性别,同一个年龄段,同一个角色,同一个地域,比如,同一班级的女学生或者男学生,因为遗传、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每个人的差异仍然非常非常大。

作为教育人,对这一点感受更深刻。千人千面,才是正常的呈现方式,人为的弄成千人一面,非常可怕。

当我们在教育中遇到真实的困惑时,不妨深呼吸,感受到自己心平气和时,站在多个角度去想象,事实真的如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吗?有没有别的可能?自己的看法与事实的差异在哪里?有没有其他的办法解决?

尊重差异,了解不同,包容个性。不要学生一直听话,“乖孩子”最受伤;不要用一个标准去评判孩子的成长,每一个都是独特的;不要刻意去改变孩子的什么,而是去影响孩子的思想,眼光,情感,思维,语言,行为等,孩子会自主地朝着越来越好的自己走去。

这本书本来是说“男女思维差异”,我又扯远了。看书后扯远是我的常态,我喜欢自己的常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听《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qp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