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42】国君的三个“不知”

【42】国君的三个“不知”

作者: 文O_O | 来源:发表于2022-03-31 15:40 被阅读0次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是谓縻军。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者,则军士惑矣。

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军士疑矣。三军既惑且疑,则诸侯之难至矣,是谓乱军引胜。

华杉注解

将帅是国家辅佐之重臣。“辅周则国强,辅隙则国弱。”这里的“周”和“隙”,有三层意思:第一,“周”是才智俱全,能力全面,“隙”则是能力有欠缺;第二,“周”是行事周全,“隙”则是有缺漏;第三,“周”是周密,谋不泄于外,“隙”则是形见于外,让人家看到了你的虚实,钻了你的空子。

我们做事也是一样,要周全、周密、算无遗策。有一个地方没考虑到,有了隙,到时候就在那隙的地方崩盘。到那时再喊冤“这谁知道啊”,那没意义。

中国有句古话叫“不知者不为罪”,大错!不知就是最大的罪!你不知,怎么担当这责任管这事呢?

孙子接下来讲了国君的三个“不知”,虽然你是老板,你不知道的事情你不要管。

第一个“不知”,不知道军队不可以进,你逼他进。不知道军队不可以退,你逼他退。

安史之乱,哥舒翰守潼关。唐玄宗不知道不可以出战,非逼他出战,结果全军覆没,丢了潼关,长安失守,玄宗南逃四川。

淝水之战,谢玄跟苻坚说:“您吧把军队退一退,等我渡河过来和您决战。”苻坚不知道不可退,真就下令退一退。后面的部队不知道为什么要退,晋军大声喊:“秦军败了!”后面的以为前面败了,一哄而逃,就真败了。

这就是不知进退,不知道军队的一进一退,都是生死存亡。

第二个“不知”,是不懂得军队事务,却要参与军队管理。

《司马法》说:“军容不入国,国容不入军。”治军和治国,游戏规则不一样。

《兵经》说:“在国以信,在军以诈。”

张预注解说:“仁义可以治国,而不可以治军;权变可以治军,而可以治国。”

前面说的苻坚,他本来也是一位英主、英雄,但他实力上空前强大,性格上历史包容大度,又以天子对臣民的心态来对待谢玄,以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气度来对待谢玄,让他先过来,收复他,让他服气,就忘了“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敌,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一点都大意不得。苻坚一个不注意,就兵败如山倒,最后发展到身死国灭。

杜牧注解说,军队的礼度法令,自有军法大事,如果以寻常治国之道,军士们反而不知道怎么办了。

杜牧举了周亚夫细柳的例子。汉文帝视察慰劳三军,到别人军营,门卫都直接放行,将领慌忙出迎。到了周亚夫门口,被拦下等通报,说军营中只听将军之令,不听天子之令。通报良久,周亚夫也没出迎,只说请进,还要求军营中要慢行,马车不许跑得快。最后他在自己大帐门口对文帝拱手行礼,说甲胄 [zhòu] 在身,不能跪拜。

文帝叹服不已,在车栏上向将士们点头致意,从此认定周亚夫是可以依靠的大将,临终还叮嘱景帝,有兵事就用周亚夫。周亚夫也果然替景帝平定了七国之乱。

不过杜牧把周亚夫的故事放这儿做例子,虽然典型,也不完全恰当。细柳军营之事,有文帝的品格在,也有周亚夫的性格在。他的性格就是牛逼,他不光在军营牛逼,在皇宫也牛逼,最后也弄得皇上不舒服,晚年稀里糊涂给问了个谋反之罪,他哪里受得了,绝食抗议,饿死了。

第三个“不知”,是不懂军队的权变,却要参与军队的任命。不得其人,就会满盘皆输。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著名的长平之战,赵括纸上谈兵,不能打仗,廉颇知道,蔺相如知道,赵括死去的父亲知道,赵括母亲知道。就两个人不知道,一个是赵括自己不知道,二是赵王不知道,四十万人的生命,就这么断送了。

这三个不知,都是讲“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讲“中御之患”。姜太公说:“国不可从外治,军不可从中御。”国内的事归主君管,不可以从国外处理;军中的事归将军管,不能由国君遥控。如果国君老是遥控,则“三军既惑且疑,诸侯之难至矣”,敌国就乘虚而入。“是谓乱军引胜”,搞乱自己军队,把敌人引来,让敌人得胜。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这是讲给国君听的,但你不能假设国君一定会听,只能启发他听,他不听,你还得听他的。否则,将军自己的命都保不住,还算什么英雄,还怎么保家卫国呢?像岳飞,他死了,人们赞他英雄,骂秦桧奸臣,但宋朝还是亡了,他没尽到保家卫国的责任。

秦国的王翦,秦王把举国六十万大军都交给他,去灭了六国,统一天下。他今天派人去找秦王要块田,明天派人去要盖房子,就是秦王放心,我求田问宅本无大志。岳飞那直捣黄龙府、迎还二帝的雄心壮志,高宗怎么受得了?回来两个皇帝,这个皇帝怎么办?谁能保证迎还不变成拥立?

皇上可以不懂军事,将军不能不懂政治。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是给皇上立个规矩,但只能启发他自觉守规矩,不能假设他一定守规矩。

相关文章

  • 【42】国君的三个“不知”

    原文 夫将者,国之辅也,辅周则国必强,辅隙则国必弱。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

  • 正妻是国君的一面镜子

    在三国演义中,魏国,蜀国,吴国的三个国君,分别是曹操,刘备和孙权。这三个国君,在政治谋略中各有千秋,我不...

  • 2018-04-14

    (稻盛哲学学习会)打卡第42天 姓名:夏国君 部门:品控部 组别:待定 【知~学习】 活法:重新认识劳动和勤劳的价...

  • 国君

    王权在手平天下,露雨甘霖百姓安。 佳话传的城万里,军心民意志不移。

  • 《能断金刚》空中读书会第37期学习分享

    本期我们学习的三个金刚问题,42、43和44。 商业问题42:你公司的员工似乎总是争斗不休。 ...

  • 美艳息夫人,该否为君死?

    春秋时期有一位姓妫的女子,本为陈国国君之女,嫁给息国国君,称为息妫,后世称她为“息夫人”,因为她的美艳,引得三个国...

  • 教学相长

    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语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 读《三国演义》杂感:第118回 哭祖庙一王死孝 入西川二士争功

    1.蜀国君臣投降的好快,宗室里只有北地王刘谌比较有骨气。 2.蜀汉(221-263)一共存在了42年,刘备当皇帝只...

  • 宿命(二)

    各国一片哗然,所有国家的国君都十分震惊,有的国君想要招揽他,有的国君想要剿灭他,有的国君不以为然,有的国君开始约束...

  • 论语新视界124|卫灵公是否真的“无道”

    卫灵公,姬姓,名元,卫国第二十八任国君,公元前534年至公元前493年在位,在位42年。 根据《左传》的记载,卫灵...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42】国君的三个“不知”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nrnj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