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刘润老师的《底层逻辑》,确实写得很好,里面有一节专门讲了四个概念:事实、观点、立场、信仰。我不敢保证自己真的区分这四个概念,试着来讲讲我的理解。
我们所见、所闻,即是事实,客观存在的,只不过,尴尬的地方在于:我们了解到的事实并不全面,而且每个人对不同事实的处理能力不同,因此形成的观点也不同。
我们都知道天气预报并不准确,但是,如果放眼长期,几十年来,我们对于天气的预报是越来越准确的啊,那这时候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观点,现在也许不准确,但是将来一定会变得更准确的,另一派人就有可能会坚持认为,天气不可能准确预测,天气预报就是无法做到。
慢慢地,深挖下去,双方就有自己的立场,就好比是辩论赛的双方,他们都有自己的立场,如,正方是“人性本善”,反方是“人性本恶”,这个古老的话题已经被辩论很多次了,没有结果,那么,就要放到具体情形才能讨论清除,否则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最终就是信仰,笃信一个东西,绝不动摇,这里是不可能分清对错的,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哪个更好?没有绝对的判断。
在书里面,刘润老师特别讲到一句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仰,不要攻击别人的信仰。因为,第一,你不可能获胜;第二,你会失去这个朋友。我非常认可他这句话,不要想着去攻击别人一直恪守的信仰。
换个角度,我有一个新的想法,在生活中,真正讲道理、懂逻辑的人其实是少数,多数人是不讲道理的,当你反驳对方的观点时,他会误以为你在反驳他,甚至是否认他这个人,那么这个局面就非常尴尬,他头脑不清楚,那么自己就不要跟着混乱下去了,及时闭嘴是良策。
有意思的是,刘润老师也在书里面讲到,当他面对他人反驳时,有的情况下,他也会选择闭嘴,而不是正面反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地方,因为,没有人会喜欢一直反驳自己观点的人,总是挑别人的刺,这不好、那不好,那么,很有可能会让这段关系破裂。
以上就是我对于“事实、观点、立场、信仰”的理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