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婚姻育儿
从历史的一个点出发

从历史的一个点出发

作者: 说书人熊二娘 | 来源:发表于2018-12-05 05:21 被阅读97次

一直想给孩子一点有历史厚度的东西,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着力点。

读纯历史吧?对于小小孩来说距离似乎有些遥远。观看相关展览吧?又似乎过于碎片化了一些。

及至读了这本海豚出版社出品的《书的历史》,惊喜的发现,这就是我想给孩子的那样东西。

以书为很小的一个切入点,却很日常很亲民很传统,同时还很有历史感,也可以很深入。

01

整本书的编排很精巧,就像是一根细细的线,穿起一串串弥足珍贵的珍珠。

以水墨中国画的笔法,于挥毫泼墨间细细讲述了书的组成、书的演变、书的传播、书的制作工艺和书的未来。每一页,都是一帧帧精巧无比的国画,也同时是一个个美丽的故事。细细读去,让人觉得酣畅淋漓、欲罢不能。

无字不成书。从上古神话中的“造字圣人”仓颉起始,落脚于“汉字”,讲述字的变迁。中国的文字有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形声字。这本书用水墨的形式将四种类型的字画了出来,巧妙的告诉了孩子们每种类型的区别。从书里的细节见微知著,看得出编校的良苦用心。比如插图中的“上”、“下”、“本”、“末”,图虽小,却极为精致,而且能给小读者们清晰的对照。再比如提到“江”是形意字,告诉我们三点水是形,“工”是声,贴心的提出“工”的发音由于历史原因而逐步改变了,还特别提到今天在广东地区“工”和“江”发音一致。一个个小小的字,回溯文化的起源。不说教,却让人有种醍醐灌顶的通透,真是妙不可言!

如果说字是书的组成部分,那么不同类型的书的制作也必不可少。从甲骨文起始,再到竹简和文牍,再到纸张的制作。每一种类型的书的制作工艺都有生动的配图。于是,孩子们知道了竹简的制作过程中有一个环节叫做“杀青”,明白了“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的真实含义。也渐渐知道了,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书的传播随着工艺的进步而变得越来越容易。而电子书的出现让未来的书或可无纸化。这算不算从另一个角度向孩子们讲述了科技力量?抑或进一步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意义?


02

浓浓的国学韵味。

如果说水墨画凸显“中国风”是这本书展现“传统文化”的载体,那么见缝插针“普及”成语典故则是更直接的给孩子讲授“国学”。无论是形式和内容,这本书都以以“匠心”二字用传统文化熏陶孩子们的心灵,更倡导一些美的、善的事物。

在提到“韦”是竹简上的绳子时,讲解了孔子读书勤奋以至于竹简上的绳子都断了三次。这样的故事让原本有些复杂的成语都变得清晰好记。更容易引发孩子们思考:“圣人”尚且如此,我是不是更应该勤奋努力?

学富五车的典故则更容易引发孩子们的思考。《书的历史》说,成语形成之时书的形式是竹简,用的是小推车,那么五车的书并不多。那为什么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书里没说,可答案也隐藏在书里。那个时代用竹简造书,书籍数量受到限制,书也非常珍贵,学富五车其实已经难能可贵了。这种否定再否定,让孩子们在书里寻找和解答自己的疑问,不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

还有人生选择问题。班超原本是文人,有一天突然扔下了毛笔,决定“从军”,我们管这个故事叫做“投笔从戎”。和孩子共读这本书,文科出身的为娘会给孩子讲讲“三班”班超、班固和班昭,与孩子分享那些与军事、与国家相关的诸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或者“将军角弓不得空,都护铁衣冷难着”的诗句,让他领会军旅的艰苦与豪情。并告诉他:选择无所谓对错,而在于你喜欢什么、擅长什么。顺带说一句,图中插画也是极好的,将军身披盔甲远眺祖国大好山河让人印象深刻。而用水墨细细写来的带着圆圈的“班超”,与整幅图浑然一体,那一抹红色恰到好处给人满满的正能量。

03

这本《书的历史》是闭合的,同时也是开放的。

闭合之处在于:将你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在书中展示出来。既有国际视角,比如介绍中国的活字印刷术的同时还介绍了西方的古德堡印刷术,并且没有固步自封,坦然承认古德堡印刷术比中国的印刷术早400年,但英文只有二十四个字母,印刷起来不像中国那么复杂。又有精细的介绍,甚至介绍了书的结构,连环衬、勒口这些印刷专业术语也没有放过。要知道,我可是在读彭懿的《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中才知道这些名词和具体含义的哦。

而这本书同时又是开放的,它详略得当,拎起了有关书的历史的主线,又恰到好处的“留白”了许多内容给亲子共读去填补。比如上述东汉班超的故事。比如关于孔子、文天祥,作为父母的我们完全可以延伸,给孩子讲讲“三人行必有我师”,讲讲儒家历史,讲讲文天祥抗元的故事,讲讲华夏文明的多民族融合以及“民族英雄”的关系。可以说,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你都可以选择一个切入点,进一步延展和深入下去。

也许这,才是编辑创作这本书的初心,也更符合书所承载的传承知识的意义,而这才是亲子共读的真谛所在。

毕竟,书只是媒介,传承终究需要人去教授、去接受。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将撬起地球。”

《书的历史》给孩子们一个支点,撬起的是文化、是历史,更是文明与进步。

相关文章

  • 从历史的一个点出发

    一直想给孩子一点有历史厚度的东西,却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着力点。 读纯历史吧?对于小小孩来说距离似乎有些遥远。观看相关...

  • 回家

    9月4日13点从莱阳出发到汉口,早上6点从汉口出发去市,9点从市到县,13点从县出发到乡,16:30从乡到村。...

  • 昭化古城

    出发:从阆中古城出发,预计两个小时到达。这里距离剑门关一个小时。 这个古城有些4000多年的历史和2300百年的建...

  • 出游

    探访古迹,追寻历史,是这次出游的主题。 8月9日早上6点半从孝感出发,八点半到随州博物馆。 过完早,九点入馆。馆内...

  • 从心出发--转折点

    你还得自己的梦想么,实现了,夭折了? 周二放了pro的鸽子去参加梦想发声团的活动,活动伊始,三个标签自我介绍:我的...

  • 一个人要有全局观,历史观,才能把事做好

    一个人要有全局观,历史观,才能把事做好,才不会总是从主观意识出发。

  • 从包容的角度出发,透视《北鸢》的精神内涵

    从包容的角度出发,透视《北鸢》的精神内涵 是时间的包容,才有了这数千亿年的历史;是历史的包容,才诞生了这样一个...

  • 飞花似梦——大南山行

    从深圳出发,三个多小时的路程。我上车的时候大概是八点半,然后出发下一个集合点。九点半左右就出发直奔目...

  • 我史——人生加减法

    议题:人生是一个先加后减的过程。简解:首先,人生应该是一个变化的过程。这一点很好证明,不论是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出发...

  • 【中国】敦煌|莫高窟,历史的重量(环球旅行Day6、7)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 从嘉峪关站出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历史的一个点出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car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