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古代史明清近现代史
古代皇帝为何不在自己在世时传位给储君?除了贪心,还有性命之忧

古代皇帝为何不在自己在世时传位给储君?除了贪心,还有性命之忧

作者: 津城沐雨 | 来源:发表于2021-01-23 22:46 被阅读0次

古代君主往往在自己即将去世时,才把皇位传给下一任,有时候甚至来不及交代,就撒手人寰。

由于时间仓促,很多时候往往来不及准备,很容易造成朝政的混乱,如果没有明确储君,皇室之间的争斗更是时有发生。

比如秦始皇死之前没有明确储君位置,去世的又很仓促,结果造成胡亥即位,其他子女大部分被杀,秦国灭亡也和这有很大的关系。

再比如,康熙皇帝晚年没有立太子,也没有明确储君之位,结果造成八王夺嫡的乱局,临死前才宣布继承人选,差点儿闹出乱子来。

既然如此,古代的皇帝为什么不早点儿把皇位传给储君?如果是这样,不就少了很多潜在的动乱因素吗?

其实,皇帝不早点儿把皇位传给储君,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其一,私心、贪心。

在古代人治社会下,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拥有几乎不受任何限制的权力和地位,天下珍奇,任其所有;全国美女,任其所爱。

任何人都是有私心、贪心的,谁会放着好好的权力不要?谁会放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到万不得已,很少有人会主动放弃皇位,提前把君主之位传给储君的。

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历史上,产生了几百位皇帝,但是主动把皇位提前传给储君的,也就只有那几位,其中最著名的两个例子:一个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武灵王,另一个就是清朝的乾隆皇帝。

前者是为了实现自己征战沙场、开疆拓土的目的,后者是出于已有许诺、况且自己已经年老高寿。

所以,在君主是至高无上的古代历史中,没有多少人愿意在自己还能享受这一权力时主动放弃。

其二,会引起新的动乱,弄不好还有性命之忧。

提前让位是可以避免一些麻烦,但却会引起新的动乱,严重的话直接小命不保。

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战国时期的赵武灵王,赵武灵王在四十多岁时把王位传给幼子,自己号称主父。

新的赵王即位后,逐渐形成自己的利益团体,很多大政方针和已经退休的赵武灵王不一致,双方的矛盾日益加深。于是,赵武灵王想把自己的国家一分为二,让老大当代王,双方的矛盾最终激化,造成老大被杀,赵武灵王也被软禁致死。

赵武灵王晚景凄凉,就是因为早早的把王位传给了储君,前车之鉴,以后的王朝谁还敢轻易把皇位提前传给储君?

再比如宋徽宗,为了躲避金人的攻击,提前把皇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结果金人暂时消停时,父子之间马上产生了矛盾,宋徽宗还想管事,宋钦宗却不允许,怕他指手画脚,让他回到京城。

而主动传位给储君的乾隆,让位不让权,军国大事还是自己说了算,也因此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成功的太上皇之一。如果乾隆皇帝真的放权了,和珅早就被嘉庆给办了。

所以,在古代封建君主专制的社会,君主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他既不舍得早早让位,也不敢让位。

对此,大家怎么看?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中国通史》,《战国策》,《清史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代皇帝为何不在自己在世时传位给储君?除了贪心,还有性命之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cp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