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凌晨4点前后/列车即将进站(非底站)
地点:卧铺车厢
人物:两个小孩(3~5岁)孩爸 我 TA们
事件:两个小孩在车厢过道里前后来回跑,孩爸坐在过道椅子上不断大声叫喊,“靠边、靠边、靠边 ... ”
我被吵醒,但是孩爸的“呼喊” 此起彼伏,丝毫没有顾及到其他乘客的休息。
我躺着,忍了一会儿,而孩爸似乎没有要改变提醒小孩子的方式,喊声依旧!
我起身坐起看到孩爸正巧坐在卧铺隔间一头过道的便携椅上。
“先生,您的声音能不能小一点,人家都还在休息!”
“哦,对不起,对不起!” 孩爸随即放低嗓门,我同时也看到其中一个孩子正巧跑到了孩爸身边。
彼时我还比较困,和孩爸的这番交涉之后,躺下继续休息了,随后就是迷迷糊糊听到孩爸和小孩交流的声音越来越小。
再次迷糊醒来时,时间5点半,列车30分钟后到达底站。
我的思考:
1. 孩子玩闹“无心”,但作为父亲,在公众场合同孩子的交流中,没有“看”到,没有“想”到自己的言行是否影响到了其他人, 这是缺少“公德心”的体现;
2. 彼时我的情绪被激起,在我跟孩爸“交涉后”留意到:他的一个孩子正巧跑到孩爸身边。事后我想,如果我当时可以控制好情绪,把交流的对象由孩爸转为那个孩子,会不会有更好的效果?我可以尝试对那个孩子,认真地看着他,轻声说,“小朋友,是不是快到站,下车啦,很激动是不是? 你看哈,叔叔还有其他阿姨都还在睡觉,你收拾好了,不要乱跑... ...”
… …
编不下去了,好吧,怪我理解不了这位孩爸的行为以及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同时,我相信我的语言沟通也还是有提升空间。
个人印象中,父亲从小对我和弟弟在公众场合的言行是有要求的,具体到,例如在外同其他人吃饭时的坐姿、用筷子的方式,说话的声音大小等等这些。长大后,慢慢理解到,父亲从小对我们一言一行的要求最终沉淀我和弟弟的个人修为,体现出的是我们的家风和教养。
临下车前,和睡我对面的一位乘客简单交流了下,他的爱人补充说了一句,“孩子不懂事,大人不能也不懂事吧!”
嗯,那位卧铺车厢的孩爸“不懂事”。朋友们,你们怎么看?
网友评论
你最后“不懂事”。有一语双关之妙,令人深思。是自己不懂事,还是孩子家长不懂事。
写到这我想起《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有类似的场景描述,你也看过这本书吧。
每天都听你的声音,羡慕。自己也录了几次,听时就像被砖头砸。语气、语调生硬。期待你的帮助。6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