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朋友小渔在街角碰见我,兴奋地拉着我说了半天话:前几天她单位一个老同志退休,她花了三天时间用美篇给他做了动态的退休纪念册,并打算打印成书作为神秘礼物送给他。
我大吃一惊,问她:花三天时间做一个美篇,值得吗?我知道朋友兴趣爱好广泛,需要她花时间做的事太多了。
没有半点犹豫,她说值得:
1.为退休的同事留下了美好、难忘、易于传播的回忆。座谈会上同事感慨万千,当晚就在朋友圈转发链接,评论者众。
2.很多的同事获得了参与感。前期分工各自负责搜集照片、参与配文,开座谈会时看到自己配文的照片时常会心一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体会到了今日我为别人忙碌,明日别人为我忙碌。友善是一种传承。
3.为单位节约了制作成本,在传播中展示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团结向上,尊重知识分子,尊重老同志。
4.自己熟练了美篇制作技能,学会了新的玩法。
看似一个很小的举动,到最后收获这么多成就感,朋友做的是一件典型的低收益值、长半衰期的事件。
02
什么是收益值?什么是收益半衰期?
采铜在《精进》一书中说:收益值就是某件事在当下会为我们带来的收益大小,这个收益可以是心智、情感层面的,也可以是身体、物质层面的;收益半衰期是指这项收益随时间衰减的速度,半衰期长的事件,其影响也会持续较久。
这两个指标有什么用?
评判一件事情是否值得你花时间去做,简单地说可以是你认为有意义的值得去做的事情就花时间去做。
科学一点,根据上述两个指标,我们可以简单地组成四个事件,以象限可以表达为:
高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找到真爱;学会一种有效的思维方法;完成一个印象深刻的旅行;与他人进行一场意味深长的谈话;保持和促进健康。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买件流行的衣服;玩一下午手游;吃一顿大餐。
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练一小时书法;背牢10个单词;练习弹一支曲子;认真回复友人邮件。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参与一次网络掐架、漫无目的地逛微博刷朋友圈;追一集无聊的剧集。
花时间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什么是值得花时间去做的事?
多做长半衰期事件,比如:
积累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
刻意训练实践技能;
反思和总结个人经历;
保持健康;
寻找和获得稀缺性资源。
少做短半衰期事件。
当然,少做不等于不做。毕竟我们还是需要一些当下的快乐和即兴的满足,只不过,它不应是我们生活的重心,不值得我们花太多的时间去做。
03
以我自己为例,我是偶然参加了樊老师写作营,要求以简书提交作业,才与简书结缘。最初,只是希望自己写文章条理更加清晰,逻辑性更强,力求自己的文章做到“四言”,即: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理,言之有趣。
在不停地书写过程中,我也有了许多的困惑焦虑:
无法日更:写作技巧欠缺、素材不够,时间保证不了。由最初的日更减至每周2篇仍觉困难。
缺乏定位:谈写作、育儿、个人成长、散文甚至以摄影上过首页,各个方向在尝试中仍觉迷茫;
同伴优秀:再不努力就会被甩得很远。一同写作的小伙伴叶老巫最早亮出自己个人目标,且定位精准,粉丝一再创新高破2W。和他一样慢慢摸索到路子有了定位的还有深圳琪雅的心理、教育类相关文章,多次被推送到首页,以及每天坚持做反思总结,坚持听新概念英语,突然有所突破并积极分享自己所获,且在书法等许多方面颇有建树的猫。
有的事情,急不得,尤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的写作。从感到困惑的那刻,我就放慢了脚步,重读大家经典著作,也读畅销书。努力强化输入,同时作简书数据分析,也分析其他平台数据:简书的签约作者是哪种类型?热门文章偏重于什么?公众号现在还可以进场吗?我到底要如何定位,侧重于哪个方向发力?能够实现内容变现吗?
值得花时间吗?显然,用四象限法判断写作是属于低收益值、长半衰期事件。
长半衰期事件都值得尝试,值得花时间。
头脑清醒、目标锁定,路径清晰,认为值得的就花时间去研究去实践去不停地写写写,写作到最后,兴许就从长半衰期事件里的低收益值转化高收益值——实现了内容变现:有了稿费,粉丝众可以开课,可以做社群。
那时,所有花掉的时间都是值得的。
写作也好,阅读也罢,书法摄影健身,莫不如是。今天为之花掉的时间,明天会以另外一种时间之果呈现在你的面前!
04
所以,花时间去做你认为值得的事,归根结底就是:
首先,辨析什么是值得你做的事。
第二,选择做正确的事。
第三,花时间,持续不断地去做,去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