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推荐一本,被书名耽误了的好书《幸福的陷阱》。
这本书听樊老师讲了9遍,觉得非常实用,然后买回来精读的。
乍一看书名像是鸡汤,其实讲的都是具体的方法。用樊老师的话来说:这是一碗带着勺子的鸡汤。
大多数时候,我们不幸福的原因都是来自于:
大脑中无时无刻不在生产的想法,而这些想法又会生成各种负面情绪,我们被困在情绪中出不来,所以不快乐。
这本书提出了一种自我疗愈的方法,叫ACT法则,是由3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组成:
A=接纳内部体验并安住当下
C=选择一个价值方向
T=采取行动
咱们举一个具体的例子来看看,如何应用ACT法则指导我们的生活。
朋友A,她有一个一直备受折磨的事情,就是每逢他的男朋友工作到很晚,特别是因为应酬到很晚,她就会抓狂,愤怒,无法安睡。
她觉得:你总是那么忙,没有时间陪我,偶尔闲一点又要应酬,怎么所有的一切都比我重要?就不能花点时间陪陪我吗?
她的痛苦是很真实的,而且她觉得自己的要求不过分,为什么对方就不能体谅一下自己,早点回来呢?
相信在生活中,我们都会遇到这种类似的烦恼或痛苦,觉得只要对方改变一下一切问题就都没有了。
可是对方也许在等着你改变,所以矛盾会一直在重复,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我们试着用ACT的法则来解决这个问题:
1,首先你要接纳这个令你痛苦的事情,不要与之抗拒。
A的男朋友忙于事业或应酬,这件事本身其实没有什么好坏,但是这件事在小丽的脑子里产生了一系列负面的想法:
你不在乎我,不关心我,我不值得被爱,我很失败……
《幸福的陷阱》这本书用了大量的文字告诉我们,人的大脑永远在不停地生产各种想法,而这其中的很多的想法是无稽之谈,它就像故事一样,不真实且没有什么意义。
好的想法,我们可以去重视;负面的想法,我们要想办法去解离。
这本书分享了很多解离的方法,比如跟自己说:“这只是一个想法“”,“我的大脑又在重复这个悲惨的故事啦”……
总之你要清楚,这只是你大脑产生的无数个想法之一,它并不是事实。
接纳你的大脑产生的这个想法,然后运用观察性自我,观察此刻的自己,由内而外,就像一个医生观察自己的病人。
当你对情绪有了觉察,情绪就不再是你的主人,它会像雾一样慢慢散去,而这个“观察性自我”才是真正的主人。
这就是ACT法则中的接纳并安在当下。
2,当我们做到了第一步,接纳并觉察,接着就要问自己:
“我是继续选择抱怨、发火、争吵,或者委屈哭诉,以此期待对方妥协改变,还是换一种方式?”
如果前者有用的话,相信A也就不会因此备受折磨了。
当我们把改变现状的掌控权交给对方的时候,就注定了你不可能获得幸福。
因为你用尽所有手段,期待的都是对方的改变,但对方的行为是你不可控的。
只有当你选择把关注点放在自己身上,问题才有可能得到解决。
3,接下来再问问自己“我能做什么?可以做些什么来改变”
假如你最终渴望的是得到对方的关注,或者是被尊重,你首先要懂得尊重自己,爱自己。
你先要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当你自己是一颗闪耀的星星,是没有人能挡得住你的光芒的。
时刻觉察自己,安住当下,做当下对自己最有价值的事情,摒除一切没有意义的负面想法。
这就是ACT法则的的精髓。
它就像一个法宝,可以帮助你解决任何负面情绪。
在真正的生活中,我们一定会常常忘记这个原则,没有关系。
当你意识到之后,就马上把自己拉回到这个法则中。
在不断地练习之后,我们就可以熟练地应用这个法则,来帮助自己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负面情绪。
《活出生命的意义》一书中,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样的境遇下,我们都有选择用什么态度来面对的权利。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中提到了关注圈和影响圈,所谓关注圈就是我们能改变的,影响圈是我们不能改变的,我们应时刻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关注圈里。
《被讨厌的勇气》里也说过,分清楚这是你的课题还是别人的课题,要做到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学会这一点,你的烦恼会少90%】
读到最后,你会发现,这些经典的书籍,虽然他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最终所指引的竟然是同一个方向。
幸福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能力。当你具备了这个能力,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都可以感受到幸福。
假如你正处在负面情绪中,无法自拔,不妨读一读这本书,也许能让你从此脱胎换骨。
一起加油哈!
今天是持续写作的第312/500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