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三国演义经典品读
长子伯符,次子仲谋

长子伯符,次子仲谋

作者: 秦可待 | 来源:发表于2019-03-07 17:51 被阅读1次

作为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罗贯中文笔可谓点石成金。中华儿女,无论对于三国的历史是否有兴趣,都能说出几番经典的故事。自黄巾起义到西晋统一,百余年的历史,被描绘的淋漓尽致。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出神入化。

乱世之中,豪杰辈出,各逞雄才据一方。 天下虽大,为帝者尚不自保,为民者无处安生。江山如画,却入战图。一席之地苟且,已然不易;更有能力争锋,实属强者。

不过,若论英雄,我觉得最没有遗憾的,当属孙坚。

陈寿说他:勇挚刚毅,孤微发迹,导温戮卓,山陵杜塞,有忠壮之烈。

事实也确实如此,孙坚年十七追杀海盗,一举名声大振。在关东诸侯为了扩大势力地盘,纷纷兼并割据,早将讨董之事抛于脑后之时。只有孙坚,依然坚持在讨伐董卓的前线。虽然最终殁于与刘表的战事,可大丈夫死于沙场者,幸也。更何况,他有两个顶天立地,可与其辈同日而语的儿子。

霸略谁堪敌伯符,每开史册想规模。

一千扫众横江去,十七成功自古无。

——刘克庄《孙伯符》

长子孙策,字伯符。英勇善战,所向披靡。小说中许贡与曹操书曰:“策之骁勇,与项籍相似。”

演习中赞曰:“独战东南地,人称小霸王。”

年十七,丧父孙坚。少年孙策领其父旧部,暂效命袁术,为袁术屡立战功。袁术叹息曰:“若生子如孙郎,死而无憾也!”而后由于袁术其人不修政德,孙策以玉玺为质,领旧部脱离袁术返回江东。凭借着几千人马和父亲旧部将领,一路收复失地,奠定了其弟孙权日后三分天下的基础,孙策不仅武艺绝伦,而且求贤若渴,亲自登门拜访请出江东二张。并且极其识人,当太史慈与孙策酣战数日无果后,被策用计所擒,感策解缚之恩,决定跟随孙策,却说要回去招降刘繇余众,让孙策等他,孙策竟跪而允诺,并与其约定:“明日日中而还。”部下们都劝说孙策,太史慈此去肯定不回来了。孙策却说,子义信义之人,必不负我。手下人都不以为然,第二天,孙策立竿于日下,果然日照无影之时,太史慈携千余人归。

然而正是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斩杀了很多英雄豪杰,树敌颇多,而自己却轻率无防,故郭嘉曾说:“策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于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果然最后,一代豪杰死于刺客之手,年仅二十六岁。孙策临终前,其子尚在襁褓之中,也为了避免大权旁落,更有兄弟之情的种种情况下,孙策决定将主位传与其弟孙权。

孙策说:“举江东之众,决机于两阵之间,与天下争衡,卿不如我;举贤任能,各尽其心,以保江东,我不如卿。”

这话,不仅仅是在勉励孙权,字里行间也显出了小霸王的不甘。

孙权,字仲谋。自幼就随父兄征南战北,并且好读书,多谋略。孙坚战死,曾多次为其兄孙策出谋划策,深得孙策之心。年方十九,临危受命。

故江东之地,英雄自古出少年。孙权守着这凝聚着两代人心血的江山,依长江之险,慎之又慎。他不轻易动兵,更不会让别人谋取江东。在曹操挥百万雄师南下之时,主战者以黄盖为首,这是跟随孙坚多年的老将;主降者以张昭为首,张昭是先主公孙策的托弟重臣,可以说是看着孙权一步步带领江东走到现在的,这个人的影响力非常大。此时孙权也不过二十五岁,虽没有表现出一丝慌乱,却左右为难。

他想战,可没有能者相助。

这时,吴国太提醒他孙策临终前曾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

孙权如醍醐灌顶,随命传回周瑜,周瑜是孙策的发小,孙策收复江东,周瑜功不可没。就连张昭也是周瑜举荐给孙策的。

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指出很多问题。孙权被周瑜鼓舞,一剑砍翻桌角,定下作战决心。

于是就有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孙权一战成名!

稼轩之词,多闻孙权者: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曹操也和袁术有着一样的叹息:“生子当如孙仲谋!”

与父兄不同的是,虽然都同为君主,但无论是孙坚还是孙策,都更喜欢征战沙场去打天下。而孙权,则更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相比之下,他更适合守天下。

虽然晚年的孙权也稍有昏庸,然近古稀之年,所求又何其甚。孙权是吴国也是江东历来活的最长的君主,七十一的高龄,在位三十年。活过了刘备,活过了曹操曹丕父子,更活过了父兄所期望的高度。

故三国英雄,我独爱江东才俊;观旧时风云,我独好孙策孙权。

煮酒论英雄时,曹操说:“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当说道孙策时,曹操说他藉父之名,非英雄。不过我倒觉得,孙策与周瑜自幼相交,若没有与其相似的品行,又怎得公瑾当年智定天下。

江山多少,英雄几许。莫将旧事愁此时。历史的走向不会因为我们个人的见解而改变,辛弃疾说的好:“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话说名著为什么叫名著呢?

后人观历史,品三国。这一切都在作者的掌握之中,《三国演义》开篇词写的好: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相关文章

  • 长子伯符,次子仲谋

    作为古典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罗贯中文笔可谓点石成金。中华儿女,无论对于三国的历史是否有兴趣,都能说出几番经典的故事...

  • 铁马风歌(2)

    二、虎父犬子 话说徐国国相淳于胥,家有二子,庶出长子名曰伯卿,嫡出次子名曰仲吾。百姓常道仲吾公子待人有礼、足智多谋...

  • 岐山下建国剪商霸业开启后,周人又为壮大周部族做出了哪些努力?

    古公亶父在岐山下建国,开创了剪商霸业。他有三个儿子,分别为长子太伯、次子仲雍(《史记》所称“虞仲”)及幼子季历。相...

  • 姬姓诸侯国之吴国

    据史书记载周太王生有三子,长子太伯(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季历的儿子姬昌聪明早慧,深受太王...

  • 《論語·泰伯第八》泰伯三让天下(1)

    8.1子日:“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周朝祖先古公亶父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

  • 读《琴史》// 王季

    卷一 王季(意译) 王季,太王之子。 太王有长子名太伯,次子名虞仲, 太姜生少子名季历。 季历娶太任为妻, 由盛大...

  • 先秦小记14‖文王建业

    据史料记载,周成为商朝属国是在太王的儿子季历时期。 太王有三个儿子,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出走,少子季历继位后成为周人...

  • 经典故事18伯奇

    经典故事18 伯奇履霜 尹伯奇是西周名臣尹吉甫的长子。伯奇的母亲早年去世,吉甫续弦再娶,后妻在生了次子伯郢后,经常...

  • 诗说吴大帝――孙权

    吴大帝――孙权(公元182年至252年)汉族,字仲谋,孙坚次子,孙策之弟。三国时期东吴的开国皇帝。年号黄武...

  • 《史记》初鉴 一百六十

    引:熊嚴十年,卒。有子四人,長子伯霜,中子仲雪,次子叔堪,少子季徇。熊嚴卒,長子伯霜代立,是為熊霜。 南川子曰: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长子伯符,次子仲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jh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