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 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老朱要提拔了。”聊天中,单位二把手有意透露给小张。
“哦,不错呀,他就是有时候比较“直率较真”,总体还是很优秀,很为他高兴。”小张恍然大悟,直接说道。作为科室负责人,小张还是有觉悟的。
很快,老朱的考察程序也顺利启动,听说全票通过。
一切提拔流程井然有序,只是这两天,人事科反映十多年前一份关于老朱的任命批复文件找不到,需要小张帮忙。
小张赶紧交待科室经办查找。结果只在电脑上找到当时移交的word档文稿。经办有些自以为是,提出打印出来盖个章,就当是当时的文件。但被科室其他同事一起否定了,大家觉得不大合适。
随后,小张把这份“word档文稿”转给档案管理员,让他再抽空找下。
第二天,人事科又问小张可有找到。小张反馈已有让档案管理员查找。
到了下午,档案管理员回信息:“老朱的文件,档案室我找了,没有呢。”小张立即把情况反馈给了人事科。
过了会,小张接到了二把手电话。提出要根据“word档文稿”重新发文,如果需要走流程再跟一把手汇报。应该说这是件很重要的事,因为平时二把手一个星期也不一定会主动给小张打一个电话。
小张有些想不通,总觉得有些不够严肃,过了十多年了还能走流程发文吗?不过也是频频点头,届时再汇报一把手吧。
怀着一丝希望,小张申请亲自到档案室查找,可惜直到下班了也没有找到。
路上,小张又联系了当时的收文单位,原来对方大概只是在办公电脑上查了下,然后没有查到,加之是前几任移交,就反馈“找不到”了。小张赶紧让对方第二天再到当年的纸质文件堆找看看,至少还是有一点点希望。
晚上,人事科又打电话找小张,提醒小张如果找不到,是不是问下领导看怎么处理。小张有点纳闷,回道:“可以呀,反正领导交待怎么做,我就怎么做。”人事科还反馈,上面有经办似乎不满意“找不到”这个结果,“就在一个单位里面,怎么会找不到,该补就补啊。”小张很无语,这补的能行吗?弄巧成拙怎么办?上面这位经办要负责吗?
第二天,小张早早地到了办公室,在曾经发文的文件堆里一份份查找,终于找到当时的发文文件。
同时,当时的收文单位也回复,找到了当时的批复文件。
如此,也算有惊无险。
小张觉得很奇妙。考察时全票都通过了,但是一份批复文件却差点找不到,是为什么呢?一方面,最早的发文机制不完整,没有存好纸质和电子扫描件,资料移交和人事档案也不完整,一直没有查缺补漏,导致这些年一直没有文件却不自知。
另一方,遇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一些人并没有静下心来思考,比如文件压根没有存在电脑上,却用现在的电子化办公思路简单地在电脑上查找、简单地回复找不到,没有精准地提出或想到从某一年的纸质材料堆里查找,又或许想到了,但是查找起来太过麻烦。因此用行动回复你:“我做了,我有做,没找到不关我的事。”
还有一些人,他们只要结果,眼里没有“不行”,一切皆有可能,或许他们已经见惯了补材料,有需要的人就赶紧给予补上,没有需要的人就视而不见。倒是可惜了那些老实人,可能直到退休,还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并不完整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