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丨迷失在直街

作者: 云起龙飞 | 来源:发表于2023-05-09 21:55 被阅读0次

    绍兴,犹如那坛风味独特历久弥香的陈年花雕老酒,散发着千年不绝的幽香。绍兴,更像一位沉静温婉气质高雅的书香女子,瑶鼻间翕动着淡淡的清香。

    走进绍兴,便犹如翻开了一部厚重的线装书,好比走进了一轴民俗风情画,粉墙黛瓦、枕河人家、老街深巷、江南布衣、红莲白藕、乌篷社戏……

    今天的绍兴,城里还保留着一河一街、一河两路或有河无街的水城格局,而其中最有特色的当数仓桥直街历史街区。

    仓桥直街历史街区位于绍兴市区卧龙山东南麓,是一条与古越国王城的护城河平行的枕河老街,它的“枕头”是北面街口的一座不起眼的小桥,这座小桥的名字就叫“仓桥”。

    仓桥直街传说越国建都城时,这里建有一排仓储房,便于舟楫运载货物,临河建仓,仓前设辅,这街便渐渐形成了。这便是仓桥直街名称的由来。

    仓桥直街的水乡民居大多建于清末民初,也有一些后期新开发的仿古建筑点缀其中。这些粉墙黛瓦、竹丝台门、乌黑柱廊、棕色油漆为基调的绍兴传统民居住宅,虽然地处喧嚣的闹市中心,店铺鳞次栉比,走在老街很幽静,人就在片刻之中迷失在一段段历史的烟云之中。

    与街面隔屋平行的水弄堂里,流淌了千年的水依然不舍昼夜,生生不息。河面的每座石桥,每块石阶,任由岁月的尘埃侵蚀,穿越历史云烟依然忠实刻录着种种往事、道道足痕,并把今日载入陈迹。

    游览仓桥直街,最合适的方式是水陆两路打个来回。在城市广场码头坐上乌篷船,这种老绍兴的主要交通工具乌篷船不大,长不过5米,宽不足1.5米,有乌篷挡雨遮阳。划船人坐在后梢,一顶乌毡帽、一枝橹,吱吱呀呀地摇着乌篷船过大桥小桥,近处堤岸的风景渐渐向身后逝去,扑面而来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典型江南风光。

    直街的民居依河而建,出门见水,几乎每家门外都有一个小埠头,主妇每天的洗衣、洗菜、淘米都在这里完成,埠头也是来往乌篷小船停泊的地方。当然,如今早已没有主妇在河里洗衣淘米了,但是小埠头还是被保留着,见证着曾经的年华。

    乘乌篷船上岸后,在极窄的扇棚下,吃着嚼着茴香豆,喝上一口绍兴黄酒,听着船头潺潺水声,和桨发出“嘎吱嘎吱”的节奏,悠然无限。不远处水乡戏台的越剧小调委婉、绵长,此情此景,不由人发出“山阴道上行,如在镜中游”的感叹。

    返程时步行穿越仓桥直街,那幽深而外墙斑驳的台门,那长着青苔的狭长弄堂,那留有无数名人雅士足迹的青石板路,似一幅风俗画卷徐徐展开,仿佛时光流转,不知置身何时何处了。

    在绍兴,似乎一切的景观都有着时间的厚度和色彩。街道两旁很多传统商店与餐馆,如百年老店震元堂老药铺等,更有越艺馆、黄酒馆、戏剧馆与书画馆在此落户,与老酒一样溢出陈年香气的直街,扑面而来的是点点滴滴的历史典藏,是古色古香的人文气息。

    在坊巷里弄转悠,每一块青砖,每一方石板,都打上了浓重的人文烙印,一不留神就可能误闯某位历史名人的故居。当漫不经心走进一座台门,似乎能窥视到一点历史深处那泛黄的记忆,触摸到台门主人的生命气息。

    直街有各式台门43个,极富地方特色。在绍兴,凡是房屋比较“象样一点”的,都可以称作台门,台门往往聚族而居的地方。台门最初是对有一定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人家住宅的尊称,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只要是具有一定规模的封闭独立的住宅庭院,绍兴当地人都称之为台门。

    周家台门,粉墙黛瓦,古色古香,却镕铸了一个“民族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他最好的写照。“青藤书屋”石栏依旧,清水照影,那三间书屋,曾是文学家、书画家徐渭手植青藤之地;蔡氏台门,宅第恢宏,宁静清朗,这是“学界泰斗”蔡元培的出生地……

    踩在这样一条历史悠久的街巷中,一样的是人流如梭,南来北往。但听着脚底下松动的石板不时发出咯噔咯噔的声音,看老字号店门外竖起一面面古朴的招牌布幡,夕光打在瓦陈屋脊上像抚摸岁月的脸,你便忍不住想在这里流连再流连。

    绍兴,仿佛昨夜刚从青花瓷上下来,清露洗不去她行止间的余香。青砖碧瓦还在,翘檐飞阁还在,乌篷船还在,月桥还在,故事还在,想必乡戏也还在吧?向往绍兴,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这些是容易的。在绍兴,我没有看到一样多余的和古越情韵相冲突的东西,我看见江南的模样在绍兴人的箱底依旧清晰,依旧新鲜,江南还在。

    醉意朦胧中,绍兴那一汪清粼粼的水便在梦中摇曳。那山、那水、那桥,便和自己的身心一样微微漾动,陶陶然,醺醺然……

    其实,到绍兴,尤其是到仓桥直街,你不喝老酒也会醉倒在她怀里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散文丨迷失在直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lgn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