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父,请原谅我吧……我会跟您回去的,我保证。但是,现在请让我好好感受一下这尘世间的千姿百味。欢乐也好,痛苦也罢,等到千疮百孔之际,我也不会再眷恋它了。徒儿自当心甘情愿地跟师父您回去。】
【也罢,随心便好。只是……汝沉浸在这虚无的名利之中,勿要一错再错,错无可救。】
【是,徒儿遵命。】

【师父,徒儿能向您请教一个问题吗?】
【汝说。】
【师父,您真的是道家的仙人吗?】
【此话怎讲。】
【我记得道家不是把人类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吗?那为何师父从未自由过呢?】
【何出此言。】
【师父莫怪。只因徒儿每每看到师父时,总觉得师父平静刻板的容颜下,藏尽了万载的忧伤,千载的愁苦。就像庄子丧妻,他老人家却能因此无所羁绊,鼓盆而歌,物我合一。但是……我想……要是换做师父的话,应该狠不下这个心吧?也正因为师父有这情,便会觉得是个“负担”,不甚自由吧?】
【(微笑)多日未见,汝学见长?竟揣测起为师来了。】
【对不起,师父。徒儿知错,还请师父原谅。】
【知错?汝未错,知何焉?……这世上所谓的“教”不过是世人精神上的空虚,信也好不信也罢,都是为自己觅得一个僻静之地。人生于一世,纵是再无情也难免五味,除非彻底遁空,了然无趣。而庄子谓前人,所言所行未得亲睹闻,真真假假,由心而辩,全然在乎人心。或言,随性万物便是逍遥;性者,情者,性情者,孰则无情?
【是这样啊……师父,徒儿好像明白了。看来“情”这种东西真的是天赐,无论是对人还是对自然,都像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早就随影随行了,对吗……师父?】
【(点头)嗯……】
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