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诗经》学习第157篇《豳风破斧》(全)

《诗经》学习第157篇《豳风破斧》(全)

作者: 流水王丽霞 | 来源:发表于2022-09-30 08:08 被阅读0次

    弘毅乐学书院之学妹读经

    《诗经》学习第157篇《豳风 破斧》

    【原文阅读】

    既破我斧,又缺我斨qiāng。

    周公东征,四国是皇。

    哀我人斯,亦孔之将!

    既破我斧,又缺我锜qí。

    周公东征,四国是吪é。

    哀我人斯,亦孔之嘉!

    既破我斧,又缺我銶qiú。

    周公东征,四国是遒。

    哀我人斯,亦孔之休!

    【译文参考】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方形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匡正四方之国平息了叛乱。可怜我们这些战后余生人,也是非常命大亏苍天有眼!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齐刃凿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教化得四方之国秩序井然。可怜我们这些九死一生人,得苍天佑护结局多么良善!

          激烈征伐中椭形斧砍坏了,我们的独头斧也砍得缺残。英武的周公率领我们东征,四方之国边疆巩固又安全。可怜我们这些劫后余生人,也真是吉庆有余福禄无边!

    【字词注释】

    (1)豳(bīn):古都邑名,在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

    (2)斧:斧头。圆孔曰斧。

    (3)斨(qiāng):斧的一种。方孔曰斨。

    (4)四国:指殷、管、蔡、霍,即周公东征平定的四国。或以为殷、东、徐、奄四国。一说“四方之国。皇:同“惶”,恐惧。毛传释为“匡”,《尔雅·释言》:“匡,正也。”

    (5)哀:可怜。一说哀伤,一说借为爱。(6)我人:我们这些人。

    (7)斯:语气词,相当于“啊”。

    (8)孔:很、甚、极,程度副词。

    (9)将:大。

    (10)錡(qí):凿子,一种兵器。一说是古代的一种锯。

    (11)吪(é):感化,教化。一说震惊貌。

    (12)嘉:善,美,好。

    (13)銶(qiú):即”锹“。一说是独头斧。

    (14)遒(qiú):团结、安和之意。《毛传》:“固也。”《郑笺》:“敛也。”一说是臣服。

    (15)休:美好,与”嘉“”将“意同。

    【诗歌赏析】

            这是一篇管、蔡、殷、奄四国之民对周公赞颂的歌。《毛诗序》:“《破斧》,美周公也。周大夫以恶四国焉。”郑笺:“恶四国者,恶其流言毁周公也。”

            周武王灭纣,据有天下,封纣子武庚于殷,再封自己的弟弟姬鲜、姬度、姬处于管、蔡、霍以监视武庚。武王死,成王年幼,由周公辅政,武庚、管、蔡、徐、奄等国叛周。周公率兵东征,历时三年,平定叛乱。管、蔡、殷、奄四国之民因作此歌以赞美周公。

            此诗共三章,采用复沓形式,各章仅异数字。孔颖达疏曰:“三章上二句恶四国,下四句美周公。”

      第一章前两句以“既破”、“又缺”起始,斧、斨均为生产工具,人们赖以创造财富、维持生计。然这些工具均因为四国之君长年累月服劳役而致破致缺,家计亦因此而处于困苦之中,故尔怨恨深深。这里是以斧斨等工具的破缺来反映劳役之长之苦;以人们赖以生产劳动的必要条件的毁废,来反映生活之困。这是以点代面,以个别代全部,言事而寄慨的手法。

      关于这两句,郑笺另有说法:“既破毁我周公,又损伤我成王,以此二者为大罪。”以斧斨之破缺比作对周公、成王的流言毁谤,这似乎过分拘泥于史事而说得太玄了,而将周公比斧,成王比斨,恐亦有失礼度。

      人们生活在这么艰难困苦之中,终于有了转机,有了希望:周公率兵东征了。当时周京为镐,在今陕西境内,管蔡等四国在今河南一带,故云“东征”。

      三、四两句是因果关系:由于周公东征,所以四国叛乱者惊惧恐慌。毛传释“皇”为匡,即四国乱政得到纠正,走上正道。亦通。政局有转机,全是周公的功劳,故这两句从国的角度美周公,亦是叙事中含抒情,是间接的赞颂。

            第五句“哀我人斯”,是省略了主语周公。周公对人民如此哀怜体恤,故逼出第六句:这是很崇高很伟大呀!这是人民以自身的感受,从内心发出的歌赞声,是直接的赞颂。

      第二、第三两章,结构与第一章完全相同,仅换几个字。“錡”不论解作凿或锯,“銶”不论解作凿还是独头斧,均为劳动生产的工具,其在诗中的作用亦与第一章的“斨”同。这头两句同样在“恶四国”。下四句亦是“美周公”,仅换几个字。“吪”,化也,即受教育,移风易俗。“遒”,毛传解作固(坚固),郑笺解作敛(聚合)。孔颖达疏协调两说云:“遒训为聚亦坚固之义。”即“使四国之民心坚固也”、“四国之民于是敛聚不流散也”。流散之民回归,家人团聚,万民团结,国家自然强固。

      综观全篇,此诗跌宕有力,而第四句的最后一字“皇”、“吪”、“遒”也并非信手安排,而是有逐层递进,逐层深入的关系在。“皇”,如解为惊恐,则只是乱政的动摇,还未真正改变;如释为匡正,那也只是治的开始,对人民来说这只是外部条件的变化。而“吪”,受教育、受感化,这是深入到内部的变化。最后的“遒”,团聚、强固,则已结出丰硕的果实了。

      末二句“嘉”、“休”基本同义,亦如第一章,是对周公的德行发自内心的直接赞颂。黑暗与恐怖属于败者,光明与未来归于赢家。“哀我人斯,亦孔之将,亦孔之嘉,亦孔之休!”劫后余生的人们,狂欢吧!旧时代的大尾巴已经完全翦除,虽然伤口是很痛,但活下来的人可以轻装上阵,拥抱新时代了!

    【《破斧》学习的反思探讨】

            对此诗也有不同的理解,例如闻一多、程俊英就认为这是东征士卒庆幸得以生还之作。

            这样,对诗中一些词的解释也就与上面不同。如第一、二两句的斧、斨、錡、銶均指为武器。斧、戕、锜、皆为平时削砍之器,战时当兵器。此处有周人不顾一切奔赴疆场之意。

            第五、六两句的“哀我人斯”的“人”则是指战士。因有的战士已战死沙场,活着的也都离乡背井与家人久不见面,这些都让人哀伤。但“亦孔之将”颇有荡气回肠之叹,也颇显周人为国捐躯之气概。

            译文也就有所不同:

    斧头斫得裂缝长,满身伤痕青铜斨。

    周公东征到远方,四国听到都着慌。

    可怜我们这些人,总算命大能回乡!

    斧头斫得裂缝粗,作战折断三齿锄。

    周公东征到远方,四国幡然都悔悟。

    可怜我们这些人,总算有福回乡土!

    斧头斫裂刃锋销,缺口参差手中锹。

    周公东征到远方,四国平定不动摇。

    可怜我们这些人,熬到回乡算命好!

              这样的解释,与传统的“美周公”观点是大相径庭的,但也言之成理,可备一说。

    【《诗经》学习的背景知识】

    周公推行迁移殷贵族的政策

            原来武王设置三监,目的在于监督“殷臣”,防止殷贵族的叛乱,但是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相反地,到一定时机,三监就与殷贵族一起发动叛乱了。周公在平定三监和武庚的叛乱之后,就接受这个教训,决定改变对殷及多方贵族就地监督的办法,把他们集中迁移到一定的地点,以便加强监督、管理和利用。因此,大规模地强迫迁移殷贵族以及多方的贵族,就成为周公巩固周朝统治的一项重要措施。

              周公把殷贵族迁到洛邑一带,是在平定三监和武庚叛乱之后就进行的,并不是在建筑成周大城以后才进行的。《逸周书·作雒解》讲得很明确。《作雒解》说周公在击溃殷的叛乱之后,在征熊盈族十七国的同时,“俘殷献民迁于九里”。孔晁注:“九里,成周之地。”九里在今河南偃师东南,嵩山西北,在成周的东南。洛阳以东,汉魏故城的东北,相传又是殷贵族迁移地区。

            一九五二年洛阳东郊进行考古发掘,在摆驾路口、下瑶村西区和东大寺区,都发现了殷人墓葬。一共发掘了二十座墓葬,多数是中型墓,都被盗掘过,遗物大部被盗。从其出土陶器(如鬲、豆、罍、瓿、盂等)器型来看,与河南安阳大司空村的晚期殷墓、洛阳西郊及陕西长安普渡村的早期周墓出土的相同。可以断定为西周早期的墓葬。从其墓形、椁顶的画幔、墓底的腰坑埋有犬骨以及出土铜弓饰、铜铲、铅戈等物来看,是沿袭殷的礼俗的。但是,墓室作覆斗形,墓道方折作曲尺形、两旁有耳室,墓室倒向(墓室在南而墓道在北),是殷墟墓葬中所不见的,是迁居洛邑的殷人墓的特点。

            下瑶村西区的一五九号墓,出土有铜铲一件和铅戈(残)四件。铜铲与安阳大司空村殷墓出土的形式全同,惟较小而铜质不精,不能实用。铅戈也属殷的形式,但是不可实用的明器。这些墓中显然缺乏觚、爵之类酒器的随葬品,陶器中也没有酒器式样。因此推定这些墓葬属于迁到洛阳的“殷顽民”的。

            周公在摄政第三年平定东夷,特别是“践奄”以后,加紧进行迁移殷贵族及多方贵族的工作。《史记·周本纪》说:“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说明当时迁移殷及多方贵族的地点有多处,洛邑只是比较集中之处。正因为当时大量迁移殷及多方贵族,成王和周公从“践奄”回来,在镐京作《多方》,着重对被迁多方贵族诰诫。

              周公迁移殷贵族的地点,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就是上面所说的,把他们集中迁移到洛邑;另一方面,就是分批配给主要的姬姓贵族的封君,让封君带往远处的封国去。

            周公推行这种政策的目的,不仅是为了防止殷贵族发动叛乱,削除殷贵族在原住址的势力,减少他们对周朝的威胁,而且是为了利用殷贵族,作为加强周朝在东方以及分封出去的封君的统治力量。

    参考资料:

    《先秦诗鉴赏辞典(新一版)》,上海辞书出版社文学鉴赏辞典编纂中心,上海辞书出版社,2016年10月

    《西周史》,杨宽,上海人民出版社,2019年1月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经》学习第157篇《豳风破斧》(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sl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