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感悟与思考31|以作曲家角度思考、学习

感悟与思考31|以作曲家角度思考、学习

作者: 花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3-03-23 16:35 被阅读0次

    课堂生成的资源,有时候能够给自己带来很多的教学灵感。我从学生在对相同句的感知环节中,他们的语言表述,让我有了作曲者创作手法规律的思考,从而开始启发学生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来看旋律。

    01  从相同乐句的感知入手

    “作曲者最常用的手段是?”

    “重复。”

    “可能是重复某个单音,比如同音反复。也可能是重复一个乐句,出现了相同乐句。”

    小学生中段时期主要感受作品的乐句和乐段,逐渐有一个作品结构感知。相同乐句的发现,是拿下作品结构的抓手。

    当学生乐句感形成后,寻找相同句,渐渐清晰了歌曲的乐段。接着过渡到相似句的感知。

    同头异尾或者同尾异头,开头或结尾的音高走向或者节奏发生变化,拍一拍、画一画、唱一唱,体会不同的感受,体验作曲者的创作意图。

    如此一来,相同句、相似句的感知让音乐的结构瞬间清晰,同时,也了解到音乐创作的这两个手法。

    02从相同乐段不同表现力的感知入手

    当学生对相同、相似乐句感知力增强后,启发思考相同乐段的可以怎样变化表现,尤其是器乐欣赏曲中,引导不变(旋律)中的变化(其他音乐要素)。

    还是站在作曲者的角度来思考,相同乐段,怎么做到让听众百听不厌,不感到无聊呢?

    经过一些中高段经典器乐曲的听赏,如五年级格里格的《清晨》、六年级的《小河淌水》、《阿细跳月》等等,有太多的作品就是通过不同乐器、力度、音区等要素的变化,来演奏相同旋律,以丰富音乐的表现力。

    带领学生感受同样的旋律所体验的情绪不同的原因是什么,音效变化是什么,先从零认知通过引导,有了新的认识积累和感性经验。再对新的作品,做出“作曲家”的设想——一段旋律,如何丰富表现力,你会怎么做?让他们带着作曲家的身份去设计作品的表现,以此促进学生的思考。

    大家畅所欲言后,再来听作品,了解自己考虑的是否与作曲家一致。每次听到一样的方式,使他们感到很自豪,当听到新的表现手法,比如《火把节》中的一段,大提琴演奏的低音区旋律,一样可以展现载歌载舞欢腾的场面,推翻了大多数学生对表现热烈要用高音区音乐的设想。

    因欣赏前有过假设,与自己的预想的不一样,一种认知的颠覆,更能加深欣赏的印象,提升了审美力。

    03从音乐情绪起伏与旋律行进关系的感知入手

    下行的音乐往往用来表达悲伤、忧伤、伤感、难过的情绪,上行旋律适合表现积极正向的情绪。学生通过作品的欣赏,主题旋律的反复演唱,身体律动的表现,多种手段感悟到这一旋律行进方向这一要素的表现特点后,再邀请他们为特定的音乐情绪创造旋律。

    将学到的音乐表现手段,从感知过渡到音乐创作,以作曲者的身份设计音乐,“核对”作品,再自主编创4-8小节的旋律。

    编创中,提示学生可以用过去熟知的技巧,乐句的“完全重复”、“变化性重复”,或者乐段的再现。从短句到短小乐段,将作曲的简单技巧运用起来,知识的迁移,能力的扩展,“音乐不光可以感知,用来欣赏,原来我还可以自己创作。”能力的培养,就是自信心的塑造,对音乐学习的兴趣自然就大大提高。

    04从音程的理解与表现入手

    教材歌曲除了学习演唱,我们还可以进行二度创作。站在创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加一个二声部会是怎样的呢?

    在过去,这个从不敢想象,唱好,不简单,再二度创作,我岂不是搬石头砸自己脚?

    可是,当我把“音程”这个概念慢慢地渗透下去,从大跳音程的体验过渡到八度音程的认识,再落到三度音程的合唱表现,学生对音程这个词汇有点儿懂。

    这还不够,我再让学生通过为单音创作二部,往上往下构三度音程。看到学生对三度音程已经明白了,再在歌曲《真善美的小世界》学唱过程中,分成两个大组,分发两份不同的单声部曲谱,大组中再分小组合作,为手中曲谱填写另一个声部,一个大组根据已有旋律填写高声部,另一个大组创作低声部。

    小组讨论创作后,用竖笛演奏、集体演唱等个性化的表现方式来展示,最后再两个大组进行合唱,形成二部合唱音效。

    学生这样一番实践活动后,明显对二部的认识更深刻了。进入六年级,学唱歌曲《拍手拍手》,同样编创三度音程的二声部,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这样一来,接下去真正的小曲编创可以开展起来了。

    当带着学生用作曲者思维来感受、思考作品,学生体验更快速,专注力更强,自信心更足。一个人对学习抱有明显的效能感,学习效果不会差。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感悟与思考31|以作曲家角度思考、学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ovir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