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孩子的言行会自然带着许多“正面或负面的暗示”,这就犹如潜移默化地为孩子打造一个“努力“的期望人设,让孩子相信自己就是那个人设,于是会努力靠近自己的目标人设,当孩子感受到在别人眼里自己是一个”努力“的人时,他就会由内而外地生发出动力,让自己逐渐靠近那个目标人设,最后成为一个优秀的”努力“者。
关于内驱力,有三种形态;
1、附属内驱力
第一种内驱力叫“附属内驱力”,也就是我们中国家长最普遍使用的物质奖励,只要孩子达到某个学习目标,就能获得某种物质的奖励。
物质化的奖励是一种最为被动的驱动力,也因此被称为“附属内驱力”。单纯构建这种内驱力一定是畸形的,不能持续和长久的,久而久之,甚至孩子的价值观也会出问题。
2、认知内驱力
第二种认知内驱力,讲的是一个人在兴趣的驱使下,会自觉自愿地去做自己喜欢的事。
认知内驱力,也有两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A.原发兴趣是核心;
B.外围环境是条件;
3、自我提高内驱力
我先给你讲一个小故事,是我如何帮助大儿子成功地在学校建立起“小领袖“的目标人设。他读小学四年级时从纽约转学到了上海,当时他一个朋友也没有,感到孤独不能融入集体。
我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发现他的语言表达能力比较强,而且开心乐观,喜欢帮助他人。所以,我为他设计了一个在集体中的积极“人设”,我经常称赞他“具有领袖的潜力”。终于有一天他问我如何成为领袖,我告诉他一种是由老师指派,另一种是由同学选出来。他立马兴奋地告诉我,他想被同学们选为小领袖。于是,在新学期里他有了想当小领袖的行动目标,内心中产生了一股想证明自己的内驱力,行为上也变得越来越积极参与学校各项事务。逐渐地同学和老师看到了他的优点,并成功地当选为小学部的体育委员。
从那时候开始,他对自己具有领袖气质深信不疑,也因此从思维到行动都开始变得越来越自信起来。
自我提高内驱力的三个特点:(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