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鲍鹏山教授《论语导读》
宪问第十四(14.1—14.9)
原文:
14.1宪问耻。子曰:“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为仁矣?”子曰:“可以为难矣,仁则吾不知也。”
14.2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14.3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无道,危行言孙。”
14.4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14.5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14.6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14.7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14.8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14.9或问子产。子曰:“惠人也。”问子西。曰:“彼哉!彼哉!”问管仲。曰:“人也。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分享:
夫子说:“爱他,能不让他劳苦吗?”
《国语•鲁语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我们爱一个人,就希望他成为一个善良的人,而劳动与勤奋,是一个人走上善良之境的必由之路。所以爱他而使他勤劳,是对他最大的爱。
我们这一代人从小就劳动。姊妹多的,大一点的帮助父母照看弟弟妹妹;等再大一点儿,放学除了做作业,就要到地里割草喂猪牛,帮父母洗衣服、扫地、担水;到会干活了,就要帮父母锄草、收割庄稼。可以说,从懂事起,就开始了不同的劳动。也正是因为从事了劳动,让我们更加懂得“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含义,也练就了我们吃苦耐劳的性格,艰苦朴素的作风,坚韧不拔的毅力,也让我们坚定“学习改变命运”的信心。通过勤奋学习,考上大学分配工作,或者通过自学考入单位,不再过父辈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同时也给我们孩子们提供了更好的学习环境。
而现在,孩子们缺乏的正是这方面最基本的教育。父母不舍得让孩子们吃苦,不让他们干任何家务活,只追求孩子把学习搞好。其结果是,越是不舍得使唤的孩子,学习成绩并不一定就好,反而是知道帮爸爸妈妈的孩子,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很优秀。
当然了,现在的年轻父母有些还得由自己的父母伺候着:吃现成饭,从不打扫卫生洗衣服,更不用说让他们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劳苦”了。身教做不了,境教更没有机会,还不知道去创造条件,所以,出现“问题孩子”就在所难免了。
一个人,如果受不了最基本的劳苦,那还能做成什么事呢?所以,我们不要不舍得使唤孩子,越使唤,孩子会越有成就感,他越体谅父母,也就越炼就了他好的品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