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妈妈说,近段时间女儿不太好好练习钢琴,练一遍就停下来东看西看,为此我常听到客厅里传来发火嘶叫声;还说女儿的英语课掉队了,英语老师几次反映上课表现没以前好。我觉得女儿学习习惯基本上养成了,怎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有点担心。
周末,我送女儿去上英语课,路上我问她,感觉学习难不难,女儿毫无犹豫地回答说不难,我问钢琴难不难,她还说不难,练一遍就会了,我问英语课难不难,她没有说话,我也没有再问。课上完了,女儿给我说,老师表扬她这堂课表现好,“又回到以前的时候了”,听得出来,女儿也认识到最近的表现不够好了。
周末两天都和女儿在一起,对她近期的学习有了更多了解,我更加坚信了她的学习没有问题,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她钢琴弹一遍确实会了,只是不够熟练,她觉得会了,为什么还要继续练呢?孩子还不明白钢琴不只是会弹,还要弹的流畅,弹的有节奏,弹的更好听;英语课回去听的少了,这和这段时间我们大人的关注度有关,我们大人的关注度不够,孩子的精力自然没有完全放在那里。
为此,我在思考孩子的教育问题,孩子学习是一个过程,不可能是一条直线笔直的走下去,中间定会出现一些曲折,这都是正常的,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孩子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有没有改变,如果没有改变,即使出现一点波动,也不是大问题。作为父母,我们要经常性地反思和调整,既不可疏于管教,也不能用力过猛。
一是不能急于求成。孩子有符合其年龄阶段的认知规律,教育心理学不就是研究这个的吗,所有超越孩子认知程度的学习都应该给予否定拒绝的态度,不能拔苗助长,不能急于求成。要知道,学习是一辈子的事,如果想学,肯定会学的好,如果不想学,再拔高都无济于事。孩子教育绝不在于一天两天,而是一个漫长的持续过程,要多给孩子时间和耐心,把眼光放长远,孩子只要肯学,定能学有所成。
二是不带情绪地和孩子交流。一旦看到孩子没好好复习就火大,就使火弄气,这不行,想想看,大人在做事的时候精力都能够完全集中吗?做不到。每个人在一段时间里都会有莫名的烦躁和不安,精力不容易集中,这是人正常的生理心理现象,要允许这种情况存在。如果孩子每次练琴精力都全部集中,那孩子就不是孩子,而是机器。我们要的是孩子的灵性,不是一台机器。所以,对孩子要有耐心,说话不要带有情绪,最好用中性的语言进行和风细雨般的交流,狂风暴雨似的语言暴力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容易再培养出一个狂风暴雨似的人。
三是不要把孩子想像成出类拔萃的人。如果孩子有段时间表现好了,就不自觉地认为孩子不得了,孩子智商超群了。这是误解。绝大部分孩子都是普通的,要相信自己孩子在智商上不比其他孩子高,当然也不比其他孩子低,都差不多,孩子的不同主要是后天养成的习惯不同。当父母整天打牌看电视玩手机的时候,就别想着孩子能养成爱好学习的习惯,当指责孩子不学习不读书的时候,想想自己在学习读书上花了多少时间,自己做不到,孩子怎能做到?榜样的力量,家庭的环境,是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起点,错过这个起点,就像系错了第一颗扣子,想改正过来,非常非常难。
最近带女儿看电影《起跑线》,说是关于孩子教育的,其实反映的是印度社会的不公。我要说的是,孩子教育问题是一个全球性问题,不论哪个国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生活水平越高,教育就越受到重视,不仅仅只有中国父母是这样。英国可是老牌帝国了,最近却愁煞了孩子父母,为什么呢?择校。英国孩子想上一个好的学校,也是挤破头。作为普通的一个孩子的父母,关键的时候挤当然是要挤,但如果把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好了,通过孩子自己的努力去争取上好的学校,那不是更好吗,要知道,无论哪个学校,都需要优秀的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