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畏于匡,颜渊后。子曰:“吾以女为死矣。”曰:“子在,回何敢死?”
译文:孔子被囚禁在匡地,颜渊后来才到。孔子说:“我以为你已经死了。”颜渊说:“您还活着,我怎么敢去死呢?”
张居正注:“畏,是恐隰。后,是相失在后。昔孔子被围于匡而有畏心,一时仓卒。遇难之际,颜渊偶相失在后。方其相失之时,夫子惧其为匡人所害,心正悬虑,及其至也,不胜其喜幸之意,乃迎而谓之说:‘吾只以汝为死矣。今乃幸而无恙乎?’颜渊对说:‘回于夫子,分则师生,恩犹父子,生死患难,相与共之者也。若夫子不幸而遇难,回必不爱其生,捐躯以赴之矣。今夫子既喜得以保全,回亦何敢轻于赴斗,以犯匡人之锋而死乎?’于此不独见其师生相与,恩谊甚深,抑且死生在前,审处不苟。盖由平日涵养纯粹,见理分明故耳。所谓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若颜渊者,真其人矣。”
感悟:
孔子受困于匡地,身处险境,对于自己的生命安全无所顾虑,秉持听天由命的乐观态度,而对于弟子们却关爱有加,担心他们遭受不测。特别是最爱的弟子颜回,因走散未跟上大部队,孔子整日忧心忡忡,所以当颜回出现时,可以想象孔子那失而复得喜极而泣的心情了。
而颜回的回答更是让我们动容,“子在,回何敢死?!”“分则师生,恩犹父子,生死患难,相与共之者也。”
从论语中我们知道,颜回绝不是一个夸夸其谈花言巧语者,而是个低调实诚大智若愚者,孔子曾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颜回的话不多,但句句真言,发自肺腑,出自真心。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颜回说到做到,相伴孔子左右,不离不弃。他真是不愧“复圣”之称号,最深刻地理解并践行儒家思想中关于孝和礼的内涵。
无怪乎,当颜回尚在壮年不幸病死时,孔子悲痛至极,顿足捶胸,仰天悲戚:“天丧予,天丧予。”
师徒情深,胜似父子,穿越千年,感天动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