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人物
张爱玲的一生,不过是命运摆布后铸就的自私与无情

张爱玲的一生,不过是命运摆布后铸就的自私与无情

作者: 乐少_a67f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0:20 被阅读10次

      少年时期读过张爱玲的一些书,曾经对她的作品有一定痴迷。因为她的文字里那种沉郁苍凉的风格,总能寥寥几笔就将人带入世事无常人情冷漠,而心如槁木的场景,比如:

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金锁记》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呀呀的拉着,在万盏灯火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倾城之恋》

        成年后回头再看,张不过是把一种情绪、一类世情写到了极致罢了。满纸的哀伤,充盈的悲凉,颇能给人一种历尽沧桑后看破人间俗世的错觉,用悲悯的眼光看着红尘男女在浮世中挣扎,透过纸背发出一声幽幽的叹息,让读者内心泛起共鸣。正因如此,张爱玲也被后世的小资女文青男们奉为鼻祖,将其作品文字反复拜读,摩挲赞叹不已。

        然而这都不是真实的,人生并不是只有张爱玲笔下的冰冷惆怅,而张本人也不具备真正看透人间百态的智慧和能力。这和她的人生经历有关,10岁父母即离婚,父亲沉迷于鸦片,后母对其刻薄寡淡,甚至因与后母发生口角而被父亲囚禁在家半年(以张为原型的电影《滚滚红尘》在开头即表现了这个情节)。18岁逃出家投奔母亲,却在三年后又遭遇了母亲死于战火的惨痛。一般人一辈子未必能全部经历的残酷,她在二十出头就全部承受了一遍。这也让张年轻的心灵迅速枯萎,从此不再具备正常的爱能力,不管是爱自己还是爱别人。她在文字里将男女情爱写得那么透彻冰冷,无论是白流苏范柳原还是葛薇龙,爱情观都是现实无比,一切都是为了生存,一切都是隐蔽在卿卿我我背后的交易,仿佛她已认清了世情的真相,并面带冷笑地将虚情假爱轻捻后丢弃,不带一丝留恋。然而现实中张爱玲没有,她初识年龄大她十几岁的汉奸文人胡兰成,便不顾胡有妻室且是二婚的现实与其相恋。三年后时局变化,汪伪即将倒台,胡兰成出逃,期间勾引了17岁的小护士,后又姘居了大他两岁的寡妇,张爱玲在初知情的歇斯底里之后却选择了接受。高傲如她在这之后依然用自己辛辛苦苦挣来的稿费,来接济胡汉奸,以自己的忍气吞声和屈辱成就胡的滥情与齐人之福。命运用现实做手掌,狠狠地抽了她一记耳光,并借胡兰成的行为对她做出了无情的嘲弄:你不是看破了么?你不是认清了么?为什么他对你百般羞辱,你却一点也丢不开放不下?呵呵,诸难加身,人在泥坑,再也没有了书斋中文笔游走,道尽世情的冷静!

                                                          少年时的张爱玲

        说白了张爱玲只是一个过早被命运摆弄,见识到人生残酷的普通女子。她的认知信念体系未及建立,就被摧残的面目全非。虽然她对世事无情的残忍体会得非常深刻,却也仅此而已。遇到了,看清了,理解透了,却依然不知道在现实中怎么走。因为她碎碎念的那些东西,永远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其他的亲情友情社会职责乃至家国情怀,她既接触不多也不想去了解,自然在现实中步步棘坑,显得非常低能。

        对比当代优秀的女作家,如迟子建和严歌苓。前者的《伪满洲国》通过市井小民的生活变迁道尽历史的动荡混乱,于细节琐事中见磅礴大气;后者的《陆犯焉识》更能以个人命运为载体,写尽两个时代的沧桑变化。她们的作品才是立体的,有血有肉的。相形之下,张爱玲的书便显得有情感而无格局,有感伤而无触动,仿佛红楼中的林黛玉,观赏之有姣花照水的病态美,细品之却感觉与生活处处脱节,绵软无力。

        现实不是小说,林妹妹可以在书中葬花而死,将潇湘妃子的优雅做个凄美的终结,然而张爱玲没有这样的机会。汪伪政权时期的“孤岛文学”成就了她,是因为彼时的上海政治高压,需要张华丽的文字来粉饰太平;抗战胜利乃至国府倒台后,她的文学生命即走入了困境。解放区民众土改后热火朝天的干劲昭示着一个民族百年屈辱后的浴火重生,在她眼里却只看到了农村的落后贫穷。然而她不知道或者根本不在意的是,在她写着优美哀伤的文字,挣着高额的稿费,一边享受优渥的生活一边为感情烦恼苦痛的时候,几亿中国的底层民众却在乱世里血流成河,饿殍遍地。旧上海浮华奢靡的背后,是整个中国大地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后世的文艺男小资女为张爱玲小姐的凄凉命运流泪感伤的时候,可曾想起彼时绝大部分的中国民众衣不蔽体,命如草芥?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他们不懂什么红玫瑰与白玫瑰,没听过什么沉香屑第一炉香,可他们也都是活生生的人!

  作家三毛根据张爱玲与胡兰成的故事创作了小说《滚滚红 尘》,后被改拍成电影,

                                            林青霞与秦汉演绎了一部银幕经典

      总之,张爱玲的成名得益于一个病态的时代,使得她的才华被尽情释放,并享得盛名。然而她终究只是一个优秀的作者,一流作家的称号,于她实在勉强。毕竟,真正伟大的文学艺术,都有足够大的格局体系作支撑,而不是一味地软绵绵地煽情!

编辑于 2018-06-27

相关文章

  • 张爱玲的一生,不过是命运摆布后铸就的自私与无情

    少年时期读过张爱玲的一些书,曾经对她的作品有一定痴迷。因为她的文字里那种沉郁苍凉的风格,总能寥寥几笔就将人带...

  • 我的世界观:谈命运

    人出生后,就会受命运的摆布。我们的一生都是对命运抗争的过程。仅此一点就能说明,每个人都是平等的。 什么是命运? 科...

  • #读书感悟 001《倾城之恋》/张爱玲

    “他不过是一个自私的男子,她不过是一个自私的女人”,这就张爱玲“倾城之恋”。她的眼光是冷的,笔调也是冷的,偶尔的温...

  • 被摆布的命运

    我在一条并不平顺的路上走着 经过了一处又一处荆棘 与坎坷 多少次 我险些倒下 这时候 你们告诉我 你得有恒心 于是...

  • 不甘命运摆布

    文/雨朱 《简爱》讲述一位从小变成孤儿的英国女子在各种磨难中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坚持自我,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它的...

  • 看《何以为家》

    看哭了,真的是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普通人不过是命运大海里的一片落叶,任凭命运摆布。 很多受苦的人是不被社会所...

  • 新.葛朗台

    自私的享受不过是一份穷极无聊的孤独 不言而喻自私的人很无情,每时每刻只想着自己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这个世界...

  • 2017-09-25

    在小说的边边缝缝看到过无数的我 我却在命运的摆布下去用一生为它铺写篇章

  • 观看影片《末代皇帝》

    沉重的色调,交替进行的画面,几乎还原的拍摄,整个片子三个多小时,讲述了溥仪的一生。 溥仪的一生,命运受人摆布,3岁...

  • 《遗世浮尘》目录

    我们终此一生为了什么? 为了改变这任人摆布、与生具有的命运么? 一个古老的换血契约,六个被选中的孩子,历史长河的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张爱玲的一生,不过是命运摆布后铸就的自私与无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f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