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拼音:jīng zhé,别称:启蛰,英文名:Awakening of Insects)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1]也是仲春时节的开始,时间点在每年公历3月5日-6日之间,[2]太阳到达黄经345°。在二十四节气之中,惊蛰反映自然的是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在农忙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在古时惊蛰当日,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3][4][5]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6][7][8]
宋代范成大《秦楼月·浮云集》说:“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初惊蛰,鹁鸠鸣怒,绿杨风急。玉炉烟重香罗浥,拂墙浓杏燕支湿。燕支湿,花梢缺处,画楼人立。”元代仇远的《惊蛰日雷》:“坤宫半夜一声雷,蛰户花房晓已开。野阔风高吹烛灭,电明雨急打窗来。顿然草木精神别,自是寒暄气候催。惟有石龟并木雁,守株不动任春回。”[9]
——百度百科的介绍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作为农耕文明的节气指南,是节令气候的典型标准,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意义和价值。
从立春到雨水,再到惊蛰。
天气的时令也从寒冬腊月初步向又一轮向阳春天大步迈进。
春雷始震,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又一轮生命的更替演续的开始。
——力 2024年3月5日 甲辰年惊蛰 周二 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