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na姐的树洞#
一个陪伴来访者看见闪闪发光自己的职业生涯咨询师
树洞呀!?
最近我们树洞职涯的咨询师在讨论“输出”这件事,几个咨询师都是那种闷葫芦性格的,对于公开区扩大这件事一直践行不够好,还一起回忆了不少半途而废的事。不是不会写,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借口”,我们感觉没有做选择,其实我们都已经做了选择。
【关于改变这件事,你一直都有选择。】
我自己在公众号里也曾写过60秒生涯微故事、来访者反馈、陪伴案例故事、复盘文,但都是断断续续,那我每天做的咨询个案、精进学习内容,还有来访者的交流和评价都去了哪儿?都在我厚厚的笔记本和石磨文档里存着。
【我们每个人对选择的定义是不同的。】
我也曾经觉得等一切都规划好了的时候才能做选择;在AB选项中都不够好那也不能叫做选择;对于多一个选择就多一份责任,也需要去面对更多可能的风险,我并不愿意去承担。
当来访者无数次地问:“Tina姐,你为什么要选择做职业生涯咨询师?”
我突然感觉草草去回答对自己也是对他人不负责,因为这个回答可能也会造成一种选择假象,让他人在焦虑的状态下就做了决定,而这个决定将伴随很长一段时间让提问人处于自嗨的状态。
所以,当我去“自省”的时候自己也就有了力量。
---选择一定是基于当前的现实,此时此地我们可以开启的行动。这又好像回到了我之前提过的定位三个持续关注维度了:关注过去的维度:匹配资源;未来的维度:又在开启发展;当下的维度:行动的切入点。
当然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但改变需要勇气】。
有的来访者说:“Tina,我都来做咨询了,我一定可以行动的吧!”
可以非常清晰地说,截止到目前我大概做了100+个案,我期待他们的行动仅仅如老师曾经说过的:走出咨询室大门,跺跺脚也是行动。
【时间】+【实践】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想明白也做到的。之所以来访者要不断地来找咨询师,归根结底缺少了两个字:“自省”。
因为【改变的本质是创造新经验】。
明天我们再见。
📈今年我的目标是通过咨询和陪伴助力100位女性开启个人成长,如果你也想加入,欢迎你随时和我联系。
📩你告诉树洞,树洞会用这样的方式来与你交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