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少平没到正月十五就返回了黄原,因此也不知道姐姐家出了事。他再一次把身上的钱都花在了家里,给父亲买化肥,买煤炭,给妹妹生活费。他花这些钱的时候,心情一定是愉快的,骄傲的。他已经是一个大人了,能用自己的能力给家里解决困难了,这种被需要的价值感让他浑身充满了干劲。
他再一次来到东关桥头,有过几次揽工经历后,他很自信,他确实很快又找到了干活的地方,还意外地遇到了之前一起做过活的“萝卜花”。
文化艺术是一块巨大的宝贝,各个阶层都有他的生存之处。宫廷里,王公贵族们,有他们的文化艺术,平民百姓也有自己的文化艺术。揽工汉这个特殊又普通的群体,也有他们自己的文化艺术。文化艺术,就像那公园里的百花,有高贵典雅的,也有雍容华贵的,有貌不惊人的,也有浅显低俗的。但是他们的共同特征,就是使人精神愉悦。
孙少平听着那些从没听过的歌或曲,很是惊叹。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些不识字的农民,能够编出这样美妙而深情的歌。这不是歌,是劳动者苦难而深沉的叹息。孙少平在这个群体中看到了闪光的东西。当他看到有人想调戏做饭的小女孩时,不由得暗中帮了她一把,这也正是少平和那些人的最大地方区别。他虽然是个揽工汉,但他是一个有文化有思想有底线有良知有正义感的揽工汉,他同“萝卜花”哪有的人绝对不是一个层次的。
所以,他不想和他们喝酒,便一个人出去走走。说是出去走,其实是一个人在思考未来。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怎么能甘心当一辈子没跟的揽工汉呢?现在年轻,有的是力气,可是过些年以后怎么办?他不甘平庸,却目前又无法摆脱现状。他的内心对未来充满了惆怅。虽然他的户口从双水村迁到了黄原,可是自己在这里一没地,二没房,好像这个地方跟自己没啥关系。
少平知道,自己绝对不可能一辈子就这样度过,但他也实在想不出怎样来改变当前的命运。先不管未来,眼下也只能如此,先踏踏实实地做个揽工汉,赚钱养家,供妹妹上学,大不了最后再灰头土脸地回双水村去,和哥哥一起经营烧砖窑。这是少平给自己留的最后一步退路,是万不得已,实在混不下去的时候,最后的保障。做人做事留有余地,大概就是这样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