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明安宁,心灵所归

作者: 渐行渐知 | 来源:发表于2018-12-19 16:40 被阅读158次

《菜根谭》的智慧(八)

《菜根谭》有语,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屏藩。

其意译为:利欲未必都会扼杀天性,只有自以为是的偏私和邪妄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声色享乐未必都会妨碍人对宇宙真理的探求,自作聪明才是修悟道德的最大障碍。

澄明安宁,心灵所归

人在世上,不可能全去苦行,生活中自然不能缺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享受,这些外物,并不会真正干扰人的成长进步。

就如同东坡与佛印打坐开玩笑的例子,佛印说东坡打坐像佛,东坡却打趣佛印打坐像坨屎。二人之佛学造诣皆不可谓不高,但一问一答之间,东坡先是起了偏见,觉得佛印体态肥硕丑陋,后又自作聪明,似乎自己真的高于对方一等。直至苏小妹一语道破,方感自残形秽,高下立见。

这个例子出自何处,是否真实,尚不可知。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我们姑且用之。

其实,东坡也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化大家,他屡屡在官场失意沉浮,却始终不曾放弃对生活热爱的人生态度,历来为人推崇备至。在这件开玩笑的小事上栽了跟头,说明“外物”的影响容易勘破,内心的偏见愚痴却难消除。

澄明安宁,心灵所归

这般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不胜枚举。我们所有人在评论别人之时,都能一本正经、头头是道、论据十足,谈到自己时,却总是避重就轻、强调客观、含糊不清,总之有错的一定是社会、集体或别人,有作为的、受委屈的、被欺负的通通是自己。

这便陷入了佛家所讲之“我执”,有时甚至严重到,认为只要我的出发点是好的,便是对的,于是衍生出一系列道德绑架,诸如妈妈的“爱”,今天我觉得冷,那么全家都得穿秋裤;如贪官之“辩”,虽有违法之举,但全是为了发展经济、造福人民;如网民之“论”,不分青红皂白,定要将人批判到底,甚至不惜利用人肉搜索等恶劣手段。

善与恶有时真的只有一念之差。

一旦陷入“我执”,便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痛苦,因为当我们习惯于把一切过错都推给别人,就永远都停在原地走不动了,需要不断去搜集证据、组织语言、编造借口,去迎合自己日渐脆弱的内心,去营造自己优于他人的假象。内心一旦被蒙蔽了,就再也看不清自己,看不到世界,只能如陀螺般在生活的漩涡里打转,用别人的得失衡量自己的价值。

那真是悲剧人生。

澄明安宁,心灵所归

所以,不管这个世界有多么现实和艰难,我们都应该勤学不辍,时刻不忘丰富我们的精神和灵魂,以智慧的目光看待它;我们都应该自省不已,时刻不忘审视内心、查找差距,以理性的思考面对它;我们都应该坚定笃行,时刻不忘行远自迩、登高自卑,以进取的姿态拥抱它。

杨绛先生说,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是啊,世界是自己的,那个需要得到尊重、理解和善待的人是自己,那个需要作出改变、奋斗成长、享受人生的人也是自己。

澄明安宁,心灵所归

相关文章

  • 澄明安宁,心灵所归

    《菜根谭》的智慧(八) 《菜根谭》有语,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屏藩。 其意译为...

  • 牛年第一条

    愿心澄明,静以修身。 愿自律,得以自由。 愿追随向往,安宁。

  • 心灵安宁

    可能是年纪大了,也可能是因为自己也拥有了一个小小的孩儿,我发现我的心变得越来越柔软了。过去虽说也会常常为世间不公之...

  • 让心灵更澄明

    网络购书是我的一大爱好,也是获得图书的主要途径,选购的过程中,时常会看到《小王子》这本书被推送,而且销量十分可...

  • 乌云下的彩霞

    光亮终究穿透乌云 呈现一方彩霞 让心境澄明安宁 雨悦欣晴 ...

  • 安宁

    注意保守心灵的安宁 安宁才能清醒 安宁才有力量

  • 心灵的安宁

    在做事中雕刻自己 真真正正的感触,大多无法诉诸言语 就像所有的深情也都无声 其实并不知道可以做多久走多远 只是在很...

  • 心灵的安宁

    时间过得非常的快,不知不觉间,感觉年就过去了。 尤其像我这样,对看几乎没有感觉的人。 每天的日子都是很好的日子,都...

  • 让心灵安宁

    今天姑娘回工作的小镇了,开车走的,是东东的车,那孩子在国外开方向盘在右侧的车,回来后就迟迟没去大姨家提车,如今他回...

  • 银杏

    长舞羽衣飞,金黄落日归。 澄明因本色,玉骨合秋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澄明安宁,心灵所归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pij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