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笔记1
这是我今年看的第四本有关心理学书籍。至于,为什么读这本书?我有几个理由。
第一、我把最近屋屋分享的《高效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有提到过自我认知,作者在文章开头列举出的几个问题,存在于生活上的问题,至于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在于个人意识,就是存在于个人心底的独立认知,改变自己,遵从听从内心的声音,恰好这本书可以很好的和这本书籍链接上,告诉你,怎样可以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看见最真实的那个自己。
第二、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自己想要去改变,但是如何改变,却不知道怎样改变,而这本书,给了这个答案,唤醒内知,然后再去行动,改变。
第三、近期看的心理学书籍较多,因为过往遇到事情总是在逃避,并没有很好的去接纳环境,接纳别人,做事情总是失败,想要找到原因,改变原有的自我认知。
这本书,豆瓣评分8.7分。我读完这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并没有让我很失望。
原因:
1、这本书是一本很薄的书,主人公蛤蟆,朋友鼹鼠等。文章有趣,有可读性,重要的是有读下去的欲望。文章被分为十六节,每一节的情节内容,都能看到蛤蟆的进步。对于蛤蟆而言,他就是迷茫、焦虑、困惑的我们。
2、对于为何产生焦虑、迷茫的、痛苦的情绪,《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里的心理医生让我找到了让我痛苦的原因。从儿童依赖到成人状态的转变。让我知道,我个人想要要什么,成为怎样的人,想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这本书给了一个我好的答案,解除掉对儿童的依赖然后再过渡到成人的独立性。
3、我希望我自己也可以从一种厌烦情绪里走出来,去试着接纳那个真实的我,去做我尽力想要做的事情。像蛤蟆先生一样,把以前的自己丢弃,去看见新的自己,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自己,行动起来,不断反思,才可以看见最真实的那个自己。
今日,我读到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给我最大的收获点,分别是:
1、在写作上,每个章叙都清楚、简单、明了。一段故事的展开更能引起人的兴趣,对于每段情节的发展,都会设置一个悬念,有读下去的欲望。我的写的碎碎念虽然开心,但我的表达上,总是太啰嗦。
2、我试着回想原文中的故事场景回想,除了片段的几个情节,我完全不知道这个故事用我的话怎样描述过来。脑子里有隐隐约约想要表达的地方,但就是表达不出来。
我在用自己的办法来尝试。就是这本书的内容,我再重新读一遍,用我的话来描述每个章节及表达的内容,这样的话,我记得东西就比较牢,会和其他看到的书可以穿插使用,用一个论证可以连续来用好几个故事来表达。
(每一本的状态不是孤立的,而是像大脑的知识网络结构一样,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贯通。就像我们看完一本当下的书,接着回去寻找下一个答案,找到这本书相互关联的另一种问题的解决办法,才有至于让我们知道的知识点越来越多)
(我在这里想说,工具书成长会很大,需要反复的实践再看到结果,需要反复读,来修正这样的行为,习惯是潜意识里激发你这样做,意识决定着你的行为习惯。)
在价值观念上
希望这本书可以让我找到持久的动力,以及我日后想要跟屋屋一样,坚持做到做笔记,尽管现在的我并不喜欢这样做。我再试着接受。至少我发现做笔记的好处了。做笔记可以让我们对过往看过的书有一个更深的理解,可以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对看过书里的故事会有更深刻的记忆。
希望大家和我一样,一期努力加油,去遇见想要见到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