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少女,从16楼跳下身亡的根源在哪里?
写在前面的话
今天晚上,一个博友打电话,说她的16女孩子,从中秋节离家出走至今,音信皆无,她非常着急,我问为什么?这位母亲说,主要是玩游戏,她吼闺女,去年有过两次离家出走的经历,还有一次自杀的历史,现在,担心闺女有什么三长两短,她说是看了我的为何父母花巨资上“止吼课”:是教育的极度失败!(上)、为何父母花巨资上“止吼课”:是教育的极度失败!(下)与母亲教育学系列文章,才知道孩子的问题,是她这个做母亲的不合格导致的。
我在给她提一些建议后,并把我于2013-02-25,在中国教育人博客写的15岁少女,从16楼跳下身亡的根源在哪里?推荐她看,今天晚上,重新在【简书】与博友分享!
核心提示:2月23日,再有一天便是阖家团圆的元宵佳节了,而位于郑州市秦岭路金源第一城的一位15岁少女,却从自家所住楼房的16楼楼顶纵身跳下;是什么让一个花季生命就此陨落?我们先看今天的《大河报》、《河南商报》的新闻报道——
母亲没送她上学花季女孩从十六楼跳下
2013年02月25日07:58来源:大河网-河南商报
女孩的离去,令人惋惜。河南商报记者 王春胜/摄
1.事发:15岁少女楼顶坠下不幸身亡
“建设路与秦岭路向北没多远有个小区,刚才有个小姑娘,听说才15岁,不知道咋回事儿从十多层高的楼上掉了下来。现在120急救车刚到,已开始抢救了!”前日下午3时许,热心市民辛女士向本报热线反映称,她在现场听到不少小区居民说是小姑娘自己跳楼的,但跳楼的具体原因还不清楚。
下午3时许,记者赶到金源第一城小区23号楼后的现场,远远看到小雅(化名)的尸体蒙着布躺在楼东南角地面上,现场已被警方戒严。一名三十多岁的女子瘫倒在不远处的地上哭得声嘶力竭,身边两名女子正不断劝慰她。坐在地上的女子是小雅母亲,她边哭边喊:“妞啊妞啊!我咋看不见你了呀!我今儿出去弄啥哩呀!我都不该出去啊!”
据围观的几名居民介绍,下午2点40分左右,他们看到23号楼楼顶有人在楼体边沿处徘徊,还不时往楼下看。“那人的一只脚还伸到楼外面,一看情况不对,大家一边儿报警一边儿往楼上跑。”可就在这时,楼顶的人却纵身跳了下来。大家赶紧上前查看,发现居然是个身穿红棉袄的小姑娘。(郑州15岁少女跳楼身亡曾要求母亲送其上学遭拒2013年2月25日大河报)
2.回忆:独生女要求母亲送其上学遭拒
从小雅母亲向警方断断续续的讲述中,记者获悉事发时小雅独自在家,其父在新密工作,其母不怎么出门。这天小雅的妈妈接到丈夫打来的电话,说她平时连楼都不下,今天天气很好,让她出去逛逛。小雅的妈妈便开车带着来家做客的外甥女一同出门了。
下午2点14分,她接到了女儿打来的电话。小雅妈妈说:“当时女儿说要我回家送她上学,我没答应,让她自己坐公交车去,没想到没过多久就出事了!”据住隔壁楼的一名小姑娘介绍,小雅和她在中原区同一所中学上学,读初中。
4时许,小雅的父亲段先生闻讯从新密赶回,尽管他努力克制着情绪,但当他接近现场并低声说“都40岁出头的人了,俺就这一个女儿啊!”也跌倒在地痛哭起来。此情此景让围观群众个个唏嘘不已。
记者随后上到23号楼最高层15层,一名保安坐在通往顶楼的楼梯上挡住了去路,他告诉记者跳楼的女孩家住13层。“现在顶楼封锁,不能上去。”
记者又来到13楼,一位住户告诉记者,小雅一家人是2009年小区交房后便一直住在这儿。“女孩妈妈是专程在郑州陪她上学的,她爸爸工作不忙时从新密回来住。女孩子很内向,跟邻里的交流很少。”
“都怪我呀!妞呀!你妈又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有啥话你咋不跟我说……”对于逝去的女儿,母亲痛哭中的话语充满了自责。(郑州15岁少女跳楼身亡曾要求母亲送其上学遭拒2013年2月25日大河报)
看到这里,试问,15岁少女坠楼身亡,是遭拒母亲送其上学吗?
3.15岁少女坠楼身亡,是遭拒母亲送其上学吗?
今天,15岁少女坠楼身亡,与遭拒母亲送其上学关系并不大?!
为什么?
这一点,我们先从其妈妈哭诉中、邻居的谈话中看出问题的答案——
她说,当天女儿上学,让她开车去送。“我说她作业没写完,让她写完作业,自己坐公交去,没想到她就跳楼了。” 【2013年02月25日 河南商报】
15岁小女孩,妈妈说这段话的本意是,闺女,妈妈现在并不是不想送你上学,你看作业那么多,你作业没写完,我岂能送你上学,你写完作业我能不送你上学吗?女孩妈妈说的那可是真心话,想想看,就这一个闺女,心疼还来不及,能不送孩子上学?况且她与闺女的关系很不一般,这些我们可以从邻居的谈话中看出——
女孩的多名邻居称,女孩的母亲经常送孩子上学,对孩子非常好。
小区保安张师傅称,小女孩很文静,不太爱说话,但会和她母亲说笑,感觉她们很温馨。“学校伙食不好,逢周末,我见女孩的母亲买过爆米花和一些零食。”女孩的邻居李女士说,她和其他邻居聊天时获知,女孩跳楼前,给她父母写了一封遗书。 【2013年02月25日 河南商报】
但是,虽然女孩的妈妈关系很好,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女孩跳楼前,给她父母写了一封遗书”?我们不得而为之。
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花季少从15楼勇敢一跃而跳?
4.15岁少女16楼跳下身亡根源在哪里?
是什么原因让花季少从16楼勇敢一跃而跳呢?其根源在哪里?
不过,根据以前的媒体的报道,乃至于相关“经验”,很可能与“作业”有关、很可能与“亲情”有关、也可能与挫折教育有关,为什么?
说起中国式“作业”这玩意——
现在中国式的“作业”,我们都知道,它不仅是制造学生“厌学、逃学、离家出走”的罪魁祸首,而且它还是制造家庭悲剧的第一杀手!(中国式作业,你为何成为学生跳楼的杀手?)
说起中国式“陪读”这教育——
“家有读书郎,全家跟着忙。”如今,家长为孩子陪读现象屡见不鲜。为了孩子,一些家长迁徙不定、辗转租房,被称为新时代的“孟母三迁”,这种现象也被不少人称为“中国式陪读”。(2012年12月11日《中国青年报》 城乡教育差距催生中国式陪读)
按理说,家长为孩子学习生活创造好一些的条件,这本无可厚非。但不惜以夫妻分居、放弃工作、丢下生意等为代价,到学校附近租房陪读,这种做法就显得过犹不及了,更与“孟母三迁”的本意相悖。这种有违教育科学理念的“中国式陪读”之所以能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线,除了传统“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陈旧观念仍在作祟外,与家长们的攀比和从众心理不无关系,也与“独二代”、“独三代”的娇生惯养等密切相关。
“中国式陪读”是把双刃剑,但明显弊大于利。影响了家长的事业和正常生活不说,就连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初衷恐怕也难以实现。
一些教育专家经过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陪读孩子发生心理问题几率远远大于正常孩子,尤其是过度依赖性陪读可能会给孩子健康成长带来诸多不良的心理阴影,包括怯懦胆小、依赖性强、缺乏自信、独立性差、社会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佳等,甚至可能引发孩子逆反心理、厌学弃学等极端问题。
陪读,最后有可能会“陪”成孩子阳光成长的绊脚石,如此严重后果家长们不应小觑。再退一步讲,孩子们总有一天要长大,离开家长羽翼的呵护去独自面对生活的风风雨雨,家长能一辈子陪着牵着吗?从这个意义上讲,让孩子早些心理“断奶”,早些自立自强,不仅是长远之策,更是明智之举。
今天,面对林林总总的“中国式陪读”,我们在批评应试教育弊端,呼唤教育体制改革的同时,作为家长首先是要做出冷静的思考、科学的抉择,而不是盲目跟风、攀比从众。
我们知道,很多是“陪”着孩子的“身”,可是却陪不着孩子的“心”,表面上,嘻嘻哈哈、说说笑笑,可是孩子的“心”谁人知?
今天的小女孩跳楼,如果单纯是因母亲拒绝送她上学,就来个跳楼自杀,那这孩子太可惜了,在为她的母亲痛心之际,禁不住要这是家庭教育挫折教育不到位?还是孩子的娇生惯养问题?是孩子一时想不开?还是有其他方面的问题?我们无从说起。
不过,陪读的孩子压力特别大,好像去年的这个时候,发生在河南省会城市郑州市的一所名校所高中的优秀生弑母案:一个17岁的优秀生成才(化名)为什么杀死自己的亲生母亲呢?归案后的优秀生供述杀人动机时说:“我可以不用学习了,不用压力那么大了。”同时,他还说在初中的时候就想将陪读的母亲砸死。(《法制日报》2012年2月23日)
今天,一个15岁的小女孩子,勇敢的从16楼一跃而跳,表面上是妈妈没有开车去送孩子上学——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根源是中国式作业惹的祸,“笔头作业则种类繁多,且量极大,主要是抄写、默写、习题、大量试卷。中国的学生处在作业高压下是人所共知,也是一种中国特色。”【百度百科 语】所以,正如学生所说“跳楼死了就不要写作业了”,这些话是千真万确的话,不相信的话,可以百度百科一下。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根源是中国式的家庭教育缺乏相应的挫折教育,让孩子在小小的困难面前就自杀、他杀!
我们透过现象看本质,其根源是中国式教育惹的祸,中国式教育让孩子压力大如山,喘不过气,生不如死……
是的,现在的孩子真是“亚历山大”,由于一时想不开、钻死牛角尖,不是他杀、就是自杀,往往伤害的是自己最最亲近的人,这方面的例子很多不再一一列举。
现在的孩子看上去表面是个好孩子,就像上面的17岁的优秀生成才,他的心里话,他自己不说出来,那个知道?
所以,如今的父母常认为天天陪伴在孩子身边,便理所应当会了解自己的孩子,其实陪伴并不等于了解,这种错误的认识会造成亲子间“沟通”出现问题,也就是我们教育上常常说的“代沟”。
家庭,我们都知道通常由父亲、母亲和孩子三个构成稳定的三角结构,一般的来说缺一不可的,怎耐由于工作、生活,常常不可能在一起,文中的小女孩父亲常不在家,母女俩的关系会过于紧密,在日常互动中若有冲突和摩擦便没有第三方的调停和平衡,会让孩子处于抑郁状态。
不过话说回来,由于众多的原因,夫妻聚少离多家庭、夫妻离异的家庭在目前也很多,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常常痛心疾首,尤其是互联网时期的青春期更是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今天,尤其是互联网时期的今天——
我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真正的坐下来,心平气和的好好“沟通、交流”?
如何填平教育上所谓“代沟、鸿沟”?
我们如何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如何重视青春期孩子的心里教育?
5.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待青春期孩子的心里教育?
如何填平教育上所谓“代沟、鸿沟”?
我们如何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教育?
如何重视青春期孩子的心里教育?
说起教育上的“代沟”,其实“代沟”这个概念,是翻译过来的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但这个东西是我们古已有之的东西。
我们可以从《尚书·无逸》中看到:“相小人,厥父母勤劳稼穑,厥子乃不知稼穑之艰难,乃逸乃谚既诞。否则侮厥父母曰:‘昔之人无闻知’。”
什么意思?大意是说:“看看现在的小孩子,他们的父母的辛辛苦苦耕耘,养育他们,而这些年轻的小孩子却不知道父母劳动生活艰难的痛苦,只知享受放荡、好逸恶劳吃好的、穿好的,如果父母想提醒一下,于是乎,就张口顶撞父母说:‘你们这些没有落伍的老人,根本不懂得现在的事,烦死了!别唠叨了!’”
(注 下面是 百度百科 翻译 看那些小人,父母辛勤耕种收获,儿子却不知庄稼的艰辛,贪图享乐,狂妄粗暴,以至于欺诈诓骗。很是瞧不起父母,说什么:“你们从前的人没有见识。”)
这可能是中国最古的关于“代沟”之说的一个例证。
《尚书》又称《书》、《书经》,作为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献,是我国历代统治者治理国家的“政治课本”和理论依据;是中国最古老的皇室文集;是中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据说《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为五经之首。
可是《无逸》却出自《尚书》,集中表达了禁止荒淫的思想。无逸,不要贪图安逸,文章开宗明义,提出:“君子所其无逸。知稼樯之艰难”,这是全文的主题和论述的核心。
《尚书无逸》中这段父母与孩子的对话,刻画出一条“沟”边,两“代”的人的心理对峙。
现在,我们看,在几千年那个时候,孩子就有了青春期,跟父母就有对着干的“代沟”的心,有“代沟”,不要怕,我们可以在了解它以后,可以更好的消灭它,且我们所利用。
事实上,小孩子嘛,总是吃好的、穿好的,外加好逸恶劳,此乃人之天性。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缩小两代人的“代沟”?
教育的今天,我们如何对待青春期孩子的心里教育?
现在人们只要一提到家庭教育,好像就是说教、批评、教训、责难甚至打骂。
家长们老是抱怨——
“我家孩子怎么怎么不听话!”
“我们也没有少花费力气教育呀!”
“他咋不如邻居家的小孩子!”
家长常常抱怨说——
“咳!现在的孩子咋啦?真不听说?真不听话?把人气死了、烦死了、愁死了、累死了。”一句话全死了。
其实在家庭教育中有一极其重要的方法,家长们没有用或者没有用好,那就是我们没有用“倾听”的方法“走进”孩子的“心田”?我们没有用“沟通”的方法搭建与孩子“交流”的“桥梁”?
倾听的艺术就是教育的艺术,而“沟通”的艺术,是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的艺术。家长只有与孩子“沟通”好之后,孩子才会与家长心“交”心,否则,就不会心就不“流”动,岂能跳跃?人虽然活着,“心”是却死的,这就是我们说的“哀莫大于心死”!
为什么?不为什么!?只因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没有“倾听”孩子的“心声”,只为我们教育孩子的时候教育痕迹太大、太深、太远。
大的无边无际!
深的不见井底!
远的一望无际!
我们做父母板着-副长者的、老子天下笫一的面孔,高高在上,以至跟我们的孩子无法沟通、无法交流,谈何教育?
常言说“会学不如会听”,作为父母我们只要学会了“倾听”,就等于走进了教子成功学校的大门口。
如何进门?如何“倾听”?至关重要。“倾听”者要弯下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坐下来;要真心向孩子学习,拜孩子为师,主动承认自己的失误和错误,这样才能算上一个好“倾听”者。
不过,对孩子的无理要求,我们先表面“顺从”他与她,骨子里坚决“反对”他与她,但是又不能让孩子看出来,最后,再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来个让孩子神不知鬼不觉的又心甘情愿的“屈服”您老人家。
“倾听”者进了校门,坐下来之后,要沉着气。起初不要反驳青春期孩子对你的“狂轰乱炸”,“轰”过之后、“炸”过之后,他就会平静。这是所谓的青春期信号弹,他愿意对你放,这是好现象,说明他眼中有你,你就叫他放,放过之后,一切谈话尽在不言中。
青春期的孩子“牛”劲很大,它就像河南电视台武林风擂主王洪祥的一记重拳,父母此刻的“无语”就像一团棉花,将此拳的力道给轻松地化解,此乃“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父母和孩子在亲切的、友好的气氛中学习、沟通、交流。
沟通、交流不必那么“正经”,孩子追星,我们也追星,但要有个度;孩子偷菜,我们就在孩子身边,看他偷,但不要陷进去。这样做的目的只有-个,让父母成为孩子的“同谋”、“同类”、“死党”,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都是自己人”。
想一想,作父母的跟孩子的关系都“铁”到这个份上啦,还有什么悄悄话、心理话不告诉你?比如,现在最敏感的早恋问题,相信孩子定会告诉你,那个男孩子给她写纸条,那个女孩子给他写情书,孩子心中有什么样秘密?什么样的问题?不告诉他的死党告诉谁?不告诉你心不甘!
如此这样,孩子还会自杀吗?孩子还会他杀吗?
这个时候,家长还会说“都怪我呀!妞呀!你妈又不是那种不讲理的人,有啥话你咋不跟我说……”这些话吗?
看?这样强大的“堡垒”用“倾听”当“卧底”,用“沟通”做“桥梁”,神不知鬼不觉地给攻破了,直达孩子的心灵深处,岂不美哉!
就今天的15岁女孩小雅来说,如果女儿提出,让妈妈开车接她,妈妈这个时候,就不要提出什么作业的问题,原因是作业这玩意是孩子非常敏感的问题,就好像孩子考试分数,殊不知,中国式的作业业达到在网上买卖的程度,足以说明中国式作业祸国殃民,但是,作为家长还不能说这些话。不过,家长首先表面“顺从”她,然后再给她来个美丽的谎言,宝贝闺女,哎呀,妈妈真是太不长脸了,昨天夜里,我的牙疼了一夜,半截脸就肿了,好疼呀,现在,我正在输液呢,你说,要不……
注意,话说到这里,先停一下,看看闺女的反应再说,最好让她想办法,解决上学的问题,家长这个时候千万不要替孩子做主,你应该这样、你应该那样,青春期的孩子非常的判逆,尤其是家庭条件好的孩子,更加与父母对着干,所以,这个时候还是她的地盘先让她做主,让孩子自己选择一下,这样做也是给孩子的一个选择填充题,同时也算是给孩子的一个挫折教育题。
不过,我们从报道的“女孩跳楼前,给她父母写了一封遗书”这句话中看出,女孩的妈妈与孩子的沟通、交流虽说存在一些问题,但是,还是有交流,孩子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寻觅问题根源?去解决?孩子既然写过遗书,这是事生有准备的,作为父母应该从各方面考虑问题的严重性,尤其是15-16岁女孩子,在情感交流问题容易钻牛角尖,家长知道之后,要帮助孩子过去这个坎。
其实,这些都是“陪读”教育必须面临解决的问题,平时,就应该做的教育,不要等到问题出现之后,还有让孩子如此这般,此刻,已晚矣!
实际上,家长今天的陪读,犹如撑起了一把“保护伞”,在为孩子遮挡风雨的同时也遮挡住了阳光。
父母对孩子的学业过度关注,会弱化孩子的自理能力。
基于升学压力下的“中国式陪读”仅仅是权宜之计。
要想让子健康地成长,父母必须尊重孩子的选择,为孩子做好宏观的指导,不断激发孩子的内驱力,引领孩子努力向上。唯有如此,孩子才能独立面对学业和生活,体验属于自己的快乐人生。
面对中国式作业与教育,我们家长不可能改变它、慢慢的适应它,但是,我们总可以有能力、有权力改变自己吧!
对待青春期孩子的教育问题,我们必须学会“要弯下腰、放下架子,蹲下身子,坐下来”做一个孩子的“倾听”者;要真心向孩子学习,拜孩子为师,主动承认自己的教育中失误和错误,这样才能算上一个好“倾听”者与教育者,真心诚意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现在的孩子非常聪明,一点就“破”、就知道,他们就会原谅我们教育中的失误和错误,古人云“闺女是妈妈的小棉袄”,有道是“父子一条心,黄土能成金”,其实,这些话,说的就是教育中的我们需要的双赢!!我们为何开发利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