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明华 四年级)
需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方面的需求,另一类是精神方面的需求,而这次作文课我也实实在在感受到了精神的力量。
小作者开头运用了寥寥几笔的语言描绘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先用比喻的手法把拈花湾比作穿着唐装的美女,也为下文美丽的小镇埋下了伏笔。五灯湖广场、拈花广场、微笑广场几个小标题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让读者一目了然。
五灯湖广场描写喷泉时运用了排比句,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喷泉就在我眼前,让人眼前一亮,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作者又用悠悠禅乐把我们引到了拈花广场,熟练的句型运用:“听不到****的喧闹声。他们都去了天涯海角。”又按从下到上的顺序描写高塔的亮光,仿佛一场别出心裁的视觉盛宴。接着用人群把我们吸引到了微笑广场,重点描写了光与影,又赋予其万物流转、分和聚散的寓意,用聚集、扭转、发散,形象地描写出光影流动,真实的写出内心感受:静心、自在、欢喜。
作者结尾的所用排比句,把文章推向了高潮,对拈花一笑的寓意做了最好的诠释,最后一句“一笑在花开、在流年、在无声、更在无锡的拈花湾”,字字洋溢着小作者对拈花湾的恋恋不舍,我也听得如痴如醉。
这篇文章实属一篇佳作,但略有一点美中不足,本人觉得可以把“聚散有时、喜乐平常”改为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岂不是更好!
夜游拈花湾
(吴明轩 四年级)
五一假期,我们一家三口飞奔到了无锡的拈花湾。拈花湾像着了唐装的美女,舞动着轻盈灵动的飘带,美仑美奂。
为了避开人流高峰,更好地体验小镇生活,我们决定住进客栈,夜游拈花湾。我们首先来到了小镇最中心的五灯湖广场。伴随着空灵的旋律,喷泉一会儿向空中飞扬,一会儿向湖底钻去,一会儿向我们游客扑来。莲花中心一仙人,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的水柱随风摇曳,仿佛给仙女插上了一对翅膀,随时都会飞向月亮。我看得如痴如醉,仿若置身仙境之中。
不知不觉中,夜幕降临了,悠悠禅乐从拈花广场传来,古琴的声音深沉悠远,听不到游客的喧闹声,它们都去了天涯海角。拈花塔光芒四射,我们赶紧加快步伐,赶赴亮塔仪式。塔高27.98米,塔身五层,是小镇的制高点。这时,中间三层各有一位禅者提着灯笼舞动。随着古琴的抑扬顿挫,各层塔檐从下到上次第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亮,似乎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弹奏古琴、在点亮彩灯。我的眼睛成了烛光。
我恍若飘飘然,顺着人流继续西下,到了最深处的微笑广场,看一场久闻大名的“拈花一笑”。广场中间有六根18米高的雕塑,围成一个圆圈。每一根柱子都顶天立地,如同经年累月才形成的岩石柱,在光线的照射下被凿穿,变得通透明亮。璀璨星空下,随着乐曲的变幻,柱子缓慢而持续地向中心围拢,最终合为一体,成为一人,诠释了万物流转,分合聚散。我们随之穿行在开放的空间中,流动的光影下,聚集、扭转、发散。在这,我感觉能走到任何我想去的地方,也在其中感受到静心、自在、欢喜。
聚,是心灵的呼唤。散,是离别的叹息。聚散有时,喜乐平常。一笑在花开,在流年,在无声,更在无锡的拈花湾。
咨询作文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