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看到一则消息:成龙20岁的女儿吴卓林再传婚变。
成龙的两个孩子真是一个比一个让人不省心。儿子房祖名,曾用吸毒打了禁毒大使成龙的老脸;而女儿吴卓林,更是无时无刻不折腾:
抽烟、喝酒,剃阴阳头,自残、自杀;与大自己12岁的同性女友结婚,又再传婚变。
有人说,她是在用伤害自己的方式来发泄心中对父母的不满。有人说,这是她在用自己的方式来换取父母的关注。
01 缺爱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无法学会真爱
从吴卓林身上看出,她在原生家庭中所受的童年创伤是非常严重的。
自从出生起,父亲成龙就一直在她的世界里缺位。而母亲吴绮莉几乎是复制了她母亲郑黎明的人生:单亲妈妈,没结婚就生下女儿。
吴绮莉的童年十分缺爱,母亲多次对着她说:"如果你是个男孩,我早就把你掐死了",甚至骂她"做鸡都没人要"。
长大成年后的吴绮莉,依然得不到母亲的接纳。每次要钱,母亲都会把钱撒在地上,让吴绮莉跪在地上,一张一张地捡。母亲甚至用菜刀架在吴绮莉脖子上,逼她去找成龙要钱。
年幼的吴卓林就在旁边目睹着这一切。
这种环境中长大的吴绮莉,根本没有爱女儿的能力。她把自己小时候承受的一切复制到女儿吴卓林身上——言语辱骂,身体惩罚。
吴卓林长大了如此叛逆,一点也不为奇。
这样一个从小都没有得到过别人爱与接纳的孩子,感受到的是世界对自己的满满恶意,是自己的卑微与不值得爱,是童年时妈妈的苛责打骂,是从小就被父亲抛弃的屈辱与恐惧。
这样的她,又怎么能明白真正的爱应该是什么样?
不仅如此,从小她就被曝光在媒体与镜头下,头上还顶着"小龙女"的名号,比起普通人,无形中又多出了巨大的压力。
长期生活在这样的状态下,她内心的不堪重负与痛苦可想而知。
所以,她有多么渴望爱,遇上大自己12岁的Andi,感受到被爱与接纳,她是如此狂喜,以致于她要用"生命中最快乐的一天"来形容自己结婚的心情。
可惜,从来没有得到过无条件的父母之爱的她,没有机会学会如何去爱,这段感情最终还是出现了问题。
02 童年被爱遗忘的孩子,一生都在寻找自己
小时候的亲子关系太重要了,因为所有的关系都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尤其是亲密关系。小时候亲子关系不好的孩子,长大后也很难学会如何处理好亲密关系。
一旦亲密关系失败,他们又会陷入深深的自我否定与自我怀疑中,让内心的自我价值感严重受损,甚至产生自我厌恶和自我攻击。
自杀、自残等行为,就是一种自我攻击。
对于吴卓林而言,由于从小没有得到过善待,自然也不懂得如何善待自己与他人。所以,她的自暴自弃、自我折磨甚至自我毁灭等行为表现,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为活着没有价值感,没有归属感,没有身份认同,她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是谁。
吴卓林在一次访谈中说道:
我一出生,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谁,而我自己却不知道我是谁。
活着没有意义,甚至没有存在价值,所以,她只能拼命折腾人生,甚至折磨自己,来显示自己的存在感。
看着她手臂上留下的30多条伤疤,心都觉得疼痛。
孩子如种子,你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
长大后的吴卓林,一直在无意识中用自己的方式报复着父母。
年过20的吴卓林无所事事,一直没有找工作。在加拿大过不下去了,回到香港继续流浪大街,也不愿意去打工。
她宁愿流浪街头捡垃圾也不回家,甚至还报警抓母亲。
她曾公开扬言就算给一个亿,也不会承认成龙这个父亲。
渴望爱而得不到,最终只能在内心悄然化成了恨。
03 孩子最需要管的时期是7岁前,而不是青春期以及之后
有人说,吴卓林变成这样,父亲成龙有很大的责任。所以,他不能看着自己的女儿落到这种地步而坐视不管。
有人说,既然长大成人了,就该自己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还有的人说,孩子再大在父母面前都还是孩子,父母能帮的就一定要帮。
都到了这一地步,你认为又该怎么做呢?
其实,孩子最需要管的时期,是在7岁前。那是孩子人格形成的关键期,他们最需要父母的爱与陪伴来建立安全感与价值感,从而在内心形成一个好的自我意象,并拥有自我肯定的能力。
有了这种爱的基础与良好的亲子关系,孩子今后的人生就顺畅许多。这样的孩子也很少会叛逆。
而到了青春期以后,父母对孩子的爱需要渐渐放手,让孩子有充分的自由空间去寻找自我同一性,从而渐渐走向独立。
而最糟糕的父母则恰恰相反,他们小时候不管孩子,到了青春期却开始拼命管孩子。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孩子既叛逆又严重依赖父母,许多啃老族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成龙现在的不管,至少可以让吴卓林学会如何独立。这样吴卓林才有机会去完成自我同一性,努力摆脱父母带来的阴影。
04 吴卓林的叛逆,其实也是在寻找自我同一性
青春期,是孩子第一次主动寻找自我同一性的重要时期。
他们想要成为与父母不一样的人,想要从家庭中分化出那个独特的自己。然后,以个人的身份进入社会,获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一个人,只有实现了自我同一性,才能真正走向成人。
这里说的自我同一性,是一个人对自我稳定人格的一种确认。
在这个确认过程中,需要通过各种经历和体验,对自己的需要、情感、能力、价值观和目标等人格特质进行整合,形成一个统一而稳定的自我感。
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会参与其中。
只有完成了自我同一性,才能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并对未来形成自己的思考,学会深思熟虑地做出各种选择和最后决定。
那些获得积极同一性的人,才能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真正位置,去实现自我的社会价值,同时感受自己生活的意义。
很多没有在青春期顺利形成自我同一性的孩子,是无法实现真正的人格独立的。他们在今后进入社会时,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角色混乱、迷茫散漫、缺乏主见、难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等。
05 成年后还生活在父母阴影下的孩子,很难有真正的自我
成龙的另一个孩子房祖名,小时候成龙忙着事业很少陪伴他,等他长大成人了,父亲却开始利用自己的关系和资源为儿子铺路。
成龙先是安排儿子随李宗盛学习唱歌和录音,随后又亲自扶持他进入娱乐圈,还让许多明星为其保驾护航。
早期的房祖名也曾有过不负所望的表现:出专辑、上春晚、获最佳男主角提名。但是,迟到的叛逆终究还是来了。32岁那年,房祖名因涉嫌吸毒获刑6个月,并被曝有8年的吸毒史。
或许在房祖名的潜意识里只想做他自己,而不是成龙的儿子。吸毒就成为了他摆脱父亲控制的一种方式。
一个人用这样的叛逆方式来寻找自我同一性,代价太大了。
顺便说说角色混乱的问题。所谓的角色混乱,就是没有清晰稳定的自我角色。
如果一个成人经历了一段很长时期仍未形成一种强烈的、清晰的同一感。这样的人,常常会处于一种散漫的无所依附的状态之中。
做不到一贯忠诚,无法兑现承诺和承担义务;
低自我评价,低自尊;
难以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冲动,缺乏条理,与他人的关系常常是表面的、凌乱的。
他们没有能力按照自己的方式有序地生活,缺乏目标与方向,常常生活于迷茫与彷徨的状态中。
还有一种情况是同一性拒斥。
当一个人还没有完成对自我发展的深入思考,便停止了对同一性的探求,过早地将自我意象固定化,就会形成所谓的"拒斥"。
同一性拒斥的人往往缺乏主见,遵从他人的目标、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对人生缺乏自己的思考。
他们看似自我投入的目标、价值、信仰,其实都在反应着父母或其他权威人物的希望,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权威接纳状态"。
好在成龙已醒悟,下决心放手让孩子独立,不再生活在自己的阴影下。
我相信,他的两个子女最终都能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在这里先为他们的未来祝福吧。
06 给父母的建议
父母要学会正确地爱孩子,从孩子的成长出发,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期待和自己的方式来教育孩子。
其实,正确地爱孩子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把握好这两个方向:
一、7岁前给予孩子接纳的爱与温暖陪伴,重视与孩子共情。
7岁前得到父母充分爱与接纳的孩子,能够拥有最基本的自爱和自信,这为他奠定了积极的人生底色和发展方向。
有了这样的底色和方向,孩子的人生基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并更容易获得成功和幸福。毕竟,一个人只有相信自己是有价值的,才会主动努力去成就自我。
二、为孩子提供好的成人榜样。
在女孩的家庭中,需要这样的一位女性榜样:
她能够快乐地享受着女性的身份和情感,她自信而温暖,既有知心的朋友,又有她自己的一片天地和热爱的事业。
在男孩的家庭里,需要这样的男性榜样:
他成熟稳重、懂尊重,他勇敢刚毅,有责任感和担当的能力,他在自己的圈子里获得大家的首肯。
如果前面两点做不到,你管孩子越多,可能结果反而越糟糕。
这时候,父母还不如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让孩子还有机会去唤醒他内在的生命力。如果孩子生命力足够强,他终究是能够冲破一切阻碍的。
当然了,学会信任孩子,对于很多父母来说很难,但这很重要。你的坚信,会诱导孩子最终释放出自己强大的内在生命力。
最怕的是父母自己提供不了良好的榜样作用,还处处包办、干涉甚至控制孩子,那才是真正摧残了孩子的生命力。
关注@成长视觉,与你长期分享成长感悟和智慧,一起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