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航运、造船技术崛起之前,江南割据政权确实能依怙长江保持一段时间的独立,但在南宋以后密布的水道在军事上的防御作用越来越小,却为江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愈加明显的助力。那么在独立自守之外,江南政权是否做到过统一北方,建立面向全国的政权?朱元璋确实做到过,但历史上江南政权大部分还是偏安一隅,最终难逃被北方统一的命运,如三国孙吴政权、南朝、南唐、南宋、太平天国。这背后肯定是有深刻原因的,本文就是要探索其中的缘由。
中国地分南北,气候、地形差异很大,导致开发时间也差隔巨大。虽然长江流域甚至珠江流域很早就出现了文明,但大面积的开发,南方还是要比北方晚得多。在先秦时期和秦汉两代,中国的历史主要集中在北方,南方虽然也地域广袤,但在史书上似乎有些默默无闻。吕思勉先生就指出战国时期楚国的开发是沿汉江而下到今天的江西湖口,也就是说当时楚国的开发基本止于长江。那时的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还是荒芜之地,没有人烟,自然也就少有史料记载了。即使到了汉末三国时期,江东政权的核心还是集中在长江及支流沿岸,再往南开发程度都是很低的。但孙吴作为一个独立政权,为江南的开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之后的晋朝南迁——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对南方的开发有重要意义。北方人大量移民为南方开发提供了人口基数,北方农民、工匠的到来为南方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技术;中原士族和传统文化迁移到南方,使得南方逐渐成为中华文化的正朔所在。在南北朝对峙的一百六十多年中,虽然有侯景之乱等破坏,但南方基本保持稳定,为进一步大开发提供了基本保障。隋炀帝修建了南北水运大动脉的大运河,为南北的人口迁徙和货物流通做出了巨大贡献,对南方的发展是重大利好,同时在隋唐换代、安史之乱、五代十国期间,北方战乱相对更多,社会秩序和经济遭受破坏更大,而南方所受波及较小,保证了南方发展的连续性。自从后晋把燕云十六州献给东北政权后,中原政权在北面失去了地缘战略优势,导致北方大面积领土一直被文明程度较低的辽、金占据,经济的发展远不如中原政权统治的区域。在北宋灭亡后,长江以南基本被金人、蒙古人占据,而赵构在临安建立南宋,从而出现了历史上第二次大规模的衣冠南渡,客观上为南方最后的开发提供了绝好契机,在此后一百多年里南方的发展速度远超北方,南方的开发基本完成,在人口、农工运输等各类技术、文教、金融等方面实现了对北方的反超。
在简要回顾南方开发史之后,或许可以说,在南宋之前,中国北方政权的综合实力都是在南方之上,而政权对峙的最终结局很大部分还是取决于彼此的综合实力——土地、人口、粮食和士兵武器等的对比,所以孙吴政权最终被晋统一、南陈最终归于隋、南宋难逃亡国命运都是可以得到一部分解释的——北方政权的综合实力更为强大。但这似乎还不够。在古代技术与综合国力的差距并没有当今这么悬殊,因而并不能明显地表现在军事实力的差距上,而政权对峙最后又直接取决于军事斗争的结果。因此还需要从南北方作战的区别进行探究。
首先还是因为北方开发更早,政权的中心都在北方,彼此的争斗和改朝换代也集中在北方;其次,南北方气候差异很大,北方更容易因气候反常导致粮食歉收,如气温降低会导致农牧分界线南移,原本农业区的人们可能就要南迁乞讨,这种灾情容易引起社会动乱甚至农民起义,因此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北方内部不稳定的因素更多,更容易引发内部战争;另外,古代外部的威胁也主要来自北方其他民族,长安、洛阳政权要保持稳固必须要防卫来自北边的入侵。而南方不管是在内部还是对外,战争频率更低,战争规模更小。因此,北方更有战争传统,北方也更需要防范外敌,并且北方人与游牧民族交往更频繁,在这样的传统氛围和现实环境中,北方人更有尚武精神,北方无疑能培养出更多的军人。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饮食因素,北方人体格更为高大,那么北方人在冷兵器时代的斗争中是更有优势的。
因此,在南宋以前北方政权除了综合实力更强以外,在军事方面确实是更为强悍的。南方在东晋开发之后,很多区域是相对富裕的,生活环境较北方是更为优越的,客观上会影响南人的北进意愿和开拓精神,这应该也是南方政权很少统一北方的原因之一。
在南宋之后,由于造船、航运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江淮的防御作用越来越小,中央政权对南方的控制更为便利,导致江南割据的难度越来越大,即使出现,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比如南明,比如天平天国。南方的刀剑入库,但南方的粮食和经济物资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全国各地,南方的优质人才却源源不断地涌现在各个领域,彰显着“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底色,创造着似锦如画的前程。愿我们江南永远繁荣富庶,愿我们中华永远团结太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