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汤勇老师的新书《面向“双减”的教育》,被汤勇老师的睿智所折服,被汤勇老师的深思所打动,也被汤勇老师对教育的热爱所感动。
汤勇老师的教育情怀是深远的,对教育的思考也是深入的。他认为:
教育就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发现每一个孩子的潜质、潜能和天赋,让他们的潜质得到显现、潜能得到挖掘、天赋得以拓展;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特点优点和闪光点,让他们熠熠生辉、光彩夺目,美好的更加美好;发现每一个孩子的弱点、缺点和不足,并尽可能让他们意识到,从而不断地克服和改正!
教育就是一个唤醒的过程。德国著名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马克思也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唤醒孩子沉睡已久的潜能,使孩子天性中最优美、最灵性的东西发挥出来;唤醒孩子强烈的自尊、自信心,使孩子能够抬起头来,阳光、自信地面对每一天;唤醒孩子自强、自律、自省的品质,使孩子在学会自我管理中增强适应能力和自我发展的动因;唤醒孩子自主参与、协作团结的精神,使孩子的生命呈现出璀璨斑斓的个性色彩;唤醒孩子做人的良心与良知,使孩子道德的善根自由自在地生长。
教育是一个等待的过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植物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耐心等待。每一个孩子摆脱幼稚,告别无知,健康地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他们更需要我们怀有一颗爱心,耐心等待。
慢养孩子是黑幼龙的家教心得,他说:“养孩子就像种花,要耐心等待花开。”意大利教育家罗里斯·马拉古兹也说:“我们非常留意和尊重儿童的时间,我们真的需要放慢脚步,给予儿童所需要的时间,我们需要等待孩子。”肖川说:“学会等待,意味着教师能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够用从容的心态对待自己所做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因而,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慢一点,慢一点,再慢一点。多给孩子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孩子一个交流的平台,多给孩子一次改错的机会,多给孩子一份成功的希望,多给孩子一丝成长的自信和勇气。让他们充分地思考,让他们自由地体验,让他们尽情地玩耍,让他们幸福地想象,或许,教育将更加精彩,教育的奇迹将会在等待中发生。
然而,传统的教育认识和理念,往往夸大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是无所不能的,一切教育目标都可以通过真正的教育技巧来实现。这恰恰也是当前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冲突和较量的内核之所在。
印度哲学家奥修说:“当鞋合脚时,脚就被忘记了。”真正的教育是一种潜教育,最好的教育方式是无为而无所不为,不教而教。
因此,在“双减”下,我们对教育更不能太苛求,也不能期许太高,应该多一种平和,多一些理解,多一点宽容,多一份善待!
而现行的教育呢?我们想要唤醒孩子沉睡的心灵,我们想要等待孩子的成长,我们也期待孩子的改变,但是,这一切要实现的前提是时间。我们要给孩子成长的时间,我们要让孩子发生改变,要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去发现,去转变。可是,今天的教育愿意给我们时间吗?
一件事情,今天安排下去,明天就要报成果,总结经验。有的孩子反应慢,可上级领导一味地要多快好爽,根本不知道教学的规律,这样的孩子又如何能够成功呢?
但愿我们的教育明天会更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