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连载小说简友广场读书
连载:《萧看天边红》二.逃离呼兰河

连载:《萧看天边红》二.逃离呼兰河

作者: 沿香 | 来源:发表于2019-05-17 08:02 被阅读35次

晚来便无事,做看天边红,红照伊人处,犹如天边红。

                                            —萧红 

连载:《萧看天边红》二.逃离呼兰河

在祖父去世之前,祖父帮助她,安慰她,慈爱的祖父,萧红回忆起来都小心翼翼的,在散文《中秋节》里,萧红写道祖父与父亲的态度,小学卒业的她,十分渴望去上初中,父亲却不允许,因而她在家难过了3个季节。

“又过一年,我从小学卒业就要上中学的时候,我的父亲把脸沉下了!  他终于把脸沉下。等我问他的时候,他瞪一瞪眼睛,在地板上走转两圈,必须要过半分钟才能给一个答话:‘上什么中学?上学在家上吧! ”

然而在父亲眼里她是”没有一点热气的鱼类,或者别的不具着情感的动物。”脾气暴动不动揍他的“每天想要恢复他的父权” 的冷漠之人, 而“老祖父却拄着拐杖”心疼的说他要 “给她拿火车费”让她上学,担心她“小心病坏”。虽然祖父说话并没有用,不让她上学理由很简单,怕谈恋爱,没有在家私塾好。

据萧红的弟弟回忆,萧红上学的机会是她主动争取的,萧红说是自己骗的机会,所以她骨子里就是愿意冲破一切束缚的女孩,萧红在上高小一年级的时候,就被父亲许配给王廷兰的次子汪恩甲,她反感父母给她包办了婚姻,虽然在当时常态,因为她的很多同学在初中时就订了婚。

萧红和汪恩甲同在阿城师范大学毕业,汪恩甲毕业后就去教学了,两个人之间,也不是没有情感的,也有过一段时间的恋爱,汪恩甲虽儒雅但却懦弱,是个纨绔子弟而且抽鸭片,萧红知道以后自然是不能接受的,越发坚定了,离开包办婚姻的想法。

后来汪恩甲报名进入了法政大学的预科班,而萧红在毕业后,也没有一心想着嫁人,只想去闯荡见识世面,她是很积极的,想去上北平上学,想要离开自己的家。

1930年夏天7月,汪家催婚,其实萧红内心已经有了盘算,当得到家里的嫁妆的钱后,就去了内心想念很久的北京读书。

女一中的同学刘俊民回忆:“家里催与汪恩甲结婚,她假装同意,骗了一笔钱,还是我陪她在中央大街一家服装店做的绿料皮大衣……临走,她还嘱咐我们,如果汪恩甲来找,就说迺莹不在。”

在这之前,她在好朋友徐淑娟的家,认识表哥陆哲舜,她兴奋激动地问北京的学校生活,而陆振舜也是家里包办的婚姻,可以说在当时是志同道合吧,后来她到认识了好朋友李洁吾,萧红问他了许多问题,以至于两个人去电影院时,也抑制不住兴奋问他。

萧红拿到嫁妆钱后,先是买了新衣服,之后就跟表哥陆哲舜一道去北京了,这件事想也不用想,肯定会引起一场大风波,订完婚的萧红叛逆的离开,和已婚的表哥陆哲舜一起前去了北京,流言蜚语自然是少不了,在当时的情境下,萧红这一举动,让她声名狼藉。

汪家和萧红的父亲都是很生气的,但离开家的萧红,像脱栏的小鹿,深深地呼吸着北平的空气,终于自由了不是吗?这一刻来的太惊心动魄太振奋人心了!

她和陆振舜租了房子,是一个四合院,住在比较便宜的房间,两个人各一个房间,还请了一个耿妈来帮忙打点生活,这种感觉大概就是脱离父母的监护权的感觉吧,终于有单独出去独立的感觉。

在北平萧红是快乐的,她在女子师范上学,认识了一堆朋友,中间还发生了一些小事,这些都是误会萧红的行为的,比如萧红和已婚的表哥来北平,并不是感情上私奔,而是向往自由,一起冲破家长制的包办的婚姻,有一次表哥陆振舜想要对萧红动手动脚,萧红告诉了李洁吾,李洁吾还把陆振舜骂哭了。

然而好景不长,陆振舜父母这边,虽然刚开始还给钱,双方父母也都催促他们都赶快回家,到了11月份,只靠表兄陆哲舜父母给的一些钱来生活,再后两家全部断了钱,不停催促赶紧回家。

萧红的日子很难挨,但是又决裂之心强烈,她不愿意妥协回家,所以在大冬天里,没有钱,穿着单薄的衣服,穷学生李洁吾给她买了衣服,后来陆哲舜因为没有钱,不得不屈服回家,被逼无奈的萧红在寒假回家了。

萧红回到家以后,就被囚禁了起来,也有可能是妥协了,把事情说清楚了,萧红也答应结婚了, 所以一个月后又回到北平。

根据李洁吾的回忆:她穿了一件貉绒领、蓝绿华达呢面、猓子皮里的皮大衣”。除此之外,还送了李洁吾一小瓶白兰地酒和一盆马蹄莲花。”很明显,萧红在生活上明显变得好了。

有一次萧红生病了,李洁吾照常找她玩,想跟她聊天,正好被赶来的汪恩甲看到,汪恩甲自然是很生气,在封建社会,萧红已经属于“轻浮的”表现了。1931年3月底,李洁吾再进城时,找他们,耿妈说,小姐和未婚夫搬走了,李洁吾为此也很不解,不知道那时候萧红和汪恩甲已经商议了婚事。

事与愿违,妥协的萧红不得不“回归”正途,然而汪恩甲和萧红的婚事,并没有想象中的顺利,而受到汪恩甲的大哥汪大澄的阻拦,汪大澄本来是一所小学的校长,当年是他和同学牵的线,为这对年轻人定了亲,当他后来得知萧红和陆哲舜赴京的消息,非常恼火,要求弟弟汪恩甲立即退婚。

张家好不容易把妥协的萧红安置好,结果王大澄那边却要退亲,这让张家的脸面无存,所以以萧红的名义“张迺莹”,把汪大澄告上了法庭。

萧红的父亲张廷举与继母梁亚兰也参与了开庭,为的是让萧红不被退婚,挽回一家人的尊严,但汪恩甲为了哥哥的声誉,说自己自愿退婚的,当然出尔反尔的态度,让张家败诉,自然大家对萧红充满歧视,她一气之下与汪家决绝,她婚姻的道路也被堵死。

父亲张廷举因为这件事情, 彻底颜面尽失,在流言蜚语,“自觉再无脸面在呼兰城里立足”,便辞去呼兰县教育局长职务,到巴彦县教育局工作,后来为了管教萧红,怕她再生是非,带着全家迁到乡下老家阿城县福昌号屯生活。

萧红被带到乡下后,就被关了起来,其实就是囚禁了,想要她改变思想,屈服回到“正途”,而倔强的萧红丝毫不服软,虽然被这些大地主的伯伯们教育,但并没有妥协,后来伯父要提高佃户的租金和削减长工工资,萧红替他们说情,(萧红很多作品都在写穷,并且为穷人呐喊)彻底激怒了伯父,认为她是个祸害,气愤之极,跟萧红的父亲写信,唆使她父亲赶快回来,赶快把她勒死。

幸好萧红和小婶关系比较好,年龄应该相仿,所以趁着无人时,将萧红放了出去,“走时穿着一件蓝士林布大衫,空着手坐着拉白菜的马车离开了家。”出走后,她再也没回家,从此被父亲开除了族谱。

1931年10月,哈尔滨的冬天冻的人瑟瑟发抖,逃出家门的萧红处境非常艰难,等于赤裸裸的扔到社会,身无分文的流浪,高中肄业的她,又能做什么呢?她在哈尔滨流浪,生存下来太难了,冬天的哈尔滨,冷透了,她流浪着,努力着,挣扎着,她到工厂做缝纫(后来她还给鲁迅先生看过她做的衣服),在走投无路时,狼狈之中投奔亲戚,但亲戚看到是她后,却被无情地拒之门外,她被不怀好意的操皮肉生涯的“老治好子”收留了,第二天清晨逃走的时候鞋子被偷了,只好在大冬天穿着夏天的凉鞋,后来她在街头遇见父亲,双方视而不见,真正形同陌路。

萧红的堂姐妹后来说,她其实去过“东特第二女子中学”找他们,“只穿着一件夹袍,一条绒裤,一双透孔的凉鞋,蓬乱着头发,面带饥色,好像好几天没有洗脸,样子非常狼狈”。

萧红她想回到学校,即使被周遭高中同学嫌弃,当成异类,她想吃饱饭维持生命继续奋斗,所以在贫困交加中,她向现实妥协,并不是堕落,是选择生命中的稻草,她再次找汪恩甲结合并同居,并不是因为爱,她自己明白(很多人认为她依附男人,其实并不是),只是想不再流浪街头,在寒天冻地的日子里蓬头垢面赤脚行走之至冻死或饿死。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连载:《萧看天边红》二.逃离呼兰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qggaqtx.html